楊揚
(河北省懷安縣喬家房中心校,河北 懷安 076181)
從2001 年新課程標準改革以來,全國各地都積極倡導藝術教育生活化,強調學科間的整合,追求藝術教育的綜合化。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探討和分析藝術課綜合化這個理念:“綜合”概念的具體含義,它形成的歷史背景,它的原則,課堂實施的做法,和教育樣式。
了解綜合藝術課的多層含義是我們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為此,本節(jié)將分析“綜合”這個概念的具體含義。根據(jù)我國制定的《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2002),本課程提倡的“綜合”特征,表現(xiàn)在下面3個層面。
(一)從教學內容來看,藝術課強調的是把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等多種藝術連接或綜合起來,從而形成內容上的相互補充。此外,藝術課應該與個人成長環(huán)境、情感、文化、歷史、科學等元素相結合,發(fā)展綜合藝術審美能力。這種能力具體而言包含以下四個方面:即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
(二)根據(jù)心理學和教育學,從認知領域來看,“綜合”這個概念體現(xiàn)的是感知、創(chuàng)造、反思等多種藝術能力相互支持和相互生成的理念。以評價為例,綜合藝術課采用了評價研究界的成果,鼓勵教師通過使用“藝術檔案夾”的模式(Black,2002;Boston,2002)來促進教與學的結合,并進一步促進感知,創(chuàng)造和反思三個認知領域的結合。
(三)藝術課程為“全人教育”服務。“全人教育”指的是人的發(fā)展應該涵蓋智力,身體,情感,精神,社交等各個層面的綜合發(fā)展(Standish,1995)。綜合藝術課體現(xiàn)的“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是通過探究和創(chuàng)造活動,最終使學生發(fā)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新課程倡導的綜合藝術課模式不是空中樓閣,它是在國內外跨學科教育理論的背景下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Klein,1990)。本節(jié)以音樂教學為例,分析兩種較有影響的綜合藝術教育思想。根據(jù)前文提到的龍亞君的論文《音樂新課程教學論》以及王娜的論文《論融合外國經典體系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構建》,當前藝術綜合科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兩種典型模式。(一)奧爾夫模式:綜合性藝術教學是奧爾夫學院中最顯著的特點。(二)達爾克羅茲模式:其創(chuàng)始人達爾克羅茲尤其注重音樂與體態(tài)律動之間的聯(lián)系,他創(chuàng)立了“體態(tài)律動學”。
《課程標準實驗稿》試行期間,出現(xiàn)過一些不準確的理解和不恰當?shù)淖龇āO旅娓鶕?jù)《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 年版)解讀》(2012),我就分析兩點主要的原則。
(一)要突出音樂特點
音樂課應體現(xiàn)音樂的基本特點,即非語義性、無形性、和情感性。例如我們在讓學生欣賞《二泉映月》時,應該充分調動聽覺感受,體會音樂悲涼的情緒,而不是從表面的語意去機械理解有兩個泉水和一個月亮。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聽覺感受和情感體現(xiàn),自由想象音樂表達的意境。
(二)音樂課程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
在與其他藝術融合的過程中不能過度借鑒其他藝術,使音樂課失去學科本位,變異成為其他學科的附屬。相反,我們應該利用其他藝術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
《藝術》教材根據(jù)藝術綜合的教育理念,提出四個綜合的做法:單元內大綜合;課內小綜合;藝術類姊妹學科間綜合;藝術與非藝術學科間綜合。在音樂與美術融合方面,課程設置了在每個單元的“逢單課”課時是音樂專業(yè)老師上課的內容,“逢雙課”則是美術老師的內容。
(一)把音樂與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例如,我的課例《小兔乖乖》,我通過全班小朋友共同創(chuàng)作剪貼畫、跳兔子舞、讀兒歌、講故事、童話劇表演等環(huán)節(jié),使音樂與美術、舞蹈、戲劇等元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二)把音樂課程與包括語文、體育等非藝術課程適當結合起來。音樂與詩歌等文學作品有密切相關性,也和體育的廣播操、韻律操等關系密切。我在學習《玩具進行曲》時,就設計了讓學生隨著音樂速度操步的環(huán)節(jié),幫助孩子掌握重拍在左腳的難點,這就實現(xiàn)了音樂與體育巧妙結合。
(一)主題探究式
這是教師圍繞一個人文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融合美術、戲劇等藝術門類以及其他學科,倡導兒童自主探索、創(chuàng)作的綜合藝術教育形式。例如,2011 新課標版本《藝術》教材第一冊第七單元第三課《熱鬧的新年》,就是圍繞“新年”這一人文主題。我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主要圍繞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來進行設計。在整個教學過程,我創(chuàng)設了過春節(jié)的情境,以過新年舞獅敲鑼等的各種活動貫穿始終。通過用紅包做鞭炮、講春節(jié)的來歷的故事、舞獅、律動以及為歌曲伴奏等形式,把音樂與美術欣賞、音樂與美術手工活動、音樂與民間故事、音樂與律動等有機結合。
(二)任務型學習式
綜合藝術課在教學方法上借鑒和吸取了最先使用在英語教學中的“任務型教學法”(Prabhu,1987;Willis,1996)進行教學,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事實上,國外藝術教育中已經廣泛采用了任務型教學法(龍亞君,2007)。我在期末考試時就設定了每個孩子要參加班級音樂會這個教學任務。
在音樂藝術綜合,不應該牽強地綜合。這種綜合應該是為了更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為音樂服務的綜合。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運用等方面,都應當突出音樂藝術性,遵循音樂教學的特殊規(guī)律,通過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其他相關的學科的內容有機聯(lián)系,深化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和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