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1+x 證書制度是響應國家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來的,該類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其學習所必須地技能,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上大多數企業的要求,對推動學生就業具有重要意義。高職教師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各種融合制度的重視,結合工程造價專業的專業證書要求對學生進行專業化培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深入專業技術服務行業與企業進行調研,是搭建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的前提與基礎,通過與行業從事人員、企業相關人員以及各大高校畢業生等進行細致的交流溝通,分析和調研行業整體情況,精準把握行業以及企業內的人才需求狀況,要對工程造價專業面向的職位崗位有充分的認識,要了解相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經驗以及能力素質等,在此基礎上形成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1]。
通過分析工程造價專業相關崗位的職責內容以及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結合學校設置的培養目標以及加強學生就業能力和全面發展能力的要求,學校要以培養可以從事工程造價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人才為己任,嚴格按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定,遵循相關標準來制定科學規范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專業必修課以及各類拓展知識視野的選修課等等。此外課程體系的建設應當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不斷提高專業課程理論的實用性,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在1+X 證書制度中,1 的含義是指學生的學歷證書,X 則指的是學生通過學習考取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 與X 需要利用學校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來實現相互融合。課程是教育教學最重要的載體,因此1 與X 的融合的首要之處在于如何在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法上踐行課證融合的理念。與之前的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不同,1+X 證書制度背景下,工程造價專業在課程體系調整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職業方面各項能力的重視[2]。學校在設計規劃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以及確定教學內容與方法時,應當先對學生可能會考取的職業證書種類以及涵蓋的相關職業技能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并且通過研究《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了解學生應當儲備哪些專業技能知識,將其應用到課程體系設計與教學內容規劃之中,實現1+X 的深度融合。
構建課證融合的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首先需要明確人才的培養標準,例如對知識以及能力的標準要求。要根據前期進行的人才需求調查以及相關的工程造價專業的就業標準來明確學校在專業課程設置方案時對于知識和能力的標準要求。例如知識要求,首先應當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工程造價專業作為與建筑相關的專業,因此應當對建筑行業的有關知識形成全面的了解,如常用的建筑材料的名稱、規格性能、檢驗方法以及保管使用等方面知識,同時還要了解建筑識圖、建筑結構施工工藝等內容,此外還需要掌握相關等的CAD、BIM建模以及基于BIM 確定工程造價、工程造價原理、招投標等基本知識。除此之外,相關的文化課知識也應當全面學習,例如思想政治課、法律法規課等。作為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離開學校走向崗位的時候應當具備編制建筑工程預算、工程量清單等報表的能力以及工程造價管理和控制能力,可以與團隊合作完成工程投標報價的各項工作,同時可以處理因為工程變更、價格調整等一系列原因引發的工程造價變化工作,可以熟練地運用一種或者是幾種工程造價軟件[3]。
為保證1+X 課證融合理念真正實現,需要建立一支專業的雙師型高質量的教師團隊。教師需要有過硬的教學能力,可以按照1+X 證書制度改革的要求,不斷推動教學課程和教育方式方法積極創新,同時還要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和培訓能力,作為專業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內容基本上是根據行業內崗位職責的真實需要制定的,因此要求專業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強悍的實踐能力、專業技能,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實踐技術。
實現課證融合的教學理念,要充分發揮企業的重要作用,建立相關校企合作機制,深化學校與企業的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對推動課證融合理念的實踐有很大的意義。同時,企業也可以深入參與學校課程體系的制定,例如在課程體系規劃和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可以將企業的特殊需求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內容,將課堂引入企業開發的真實建設項目,共同安排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為企業做好人才儲備,最終打造校企協同培養人才的教學機制。
“1+X”證書制度更多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操能力,學校和教師都應當加強對證書制度下對學生培養模式調整工作的重視,除了推進工程造價課程改革之外,也要結合國家要求和相關規定等對教師教學模式和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等進行改善,幫助學生快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