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堯
(貴州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4)
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大學生隊伍日益龐大,加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存在脫節現象,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學輔導員應當充分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主動承擔職責,幫助學生實現職業理想。
輔導員是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不可替代的一項重要因素,輔導員能夠通過引導學生自覺地參加職業規劃設計,讓學生主動的利用學校教育和教學資源,做好職業規劃。輔導員通過自身的經驗與資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大學校園這一特殊的環境,具有校園和社會兩個特征,大學生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主要來源是輔導員。輔導員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輔導員通過輔導和幫助學生,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一方面,提高學生的為人處事能力,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在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可以給予必要的、有效的、科學的指導,幫助學生正確定位,正確認識自己,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并根據自身情況調整職業生涯規劃,保證能順利地完成規劃。這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成才的必要途徑。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內涵豐富,形式多樣,主要包括社會環境因素、職業方向與定位因素、職業行動評估等多方面的內容。職業生涯規劃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與時俱進地調整職業生涯規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為了提高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學生需要結合社會環境與自身條件進行改變和調整。輔導員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參與者,由于輔導員與學生保持密切的交流,容易發現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合理的及時的幫助學生調整與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最終實現提高綜合職業競爭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實現個人價值的目標。輔導員在進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輔導的時候,需要借助開展課余活動、建立規劃平臺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這也是新時代新形勢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對輔導員提出的新要求。輔導員應當發揮自身所長,靈活應用職業生涯規劃的新理念與新方法,改變教育理念與思維,加強與學生實際的實際情況的結合,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指導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輔導員直接參與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的管理,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通常也是學生最信賴的人。輔導員進行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輔導員的言傳身教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綜合性的、長期性的工作,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投入,而輔導員的工作完全符合這些要求。輔導員通常比較年輕,既有工作經驗,又能與學生有共同話題,因此,許多學生遇到生活和學習的問題,第一時間向輔導員請教,輔導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有獨特的優勢。職業生涯具有獨特性和動態性,動態性表現為職業生涯規劃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而獨特性是由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體面臨著不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會遇到各自的問題與困惑。為了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生涯教育規劃工作,必須保持對學生的充分了解,這正是輔導員工作的內容之一。輔導員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最為了解,對于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能力,素質與價值觀念等,了解最全面,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與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當下的大學生受到傳統的人才選拔模式的影響,對校外的社會實踐了解不多,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主要包括,第一,自我認知不足、自我定位不準,學生對自己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性格特點、技能素質、社會交往的能力認知不足,沒有很好的自我定位能力。在生活中不注重會實踐,不注重人際交往和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容易導致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第二,職業生涯規劃認知不足,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解不到位,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找到滿意的工作,賺取較多的薪水。這是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受物質利益被大力推崇的影響,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絕不僅僅是學生理解的這樣片面。學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大學之前,通常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學習任務,忽略了對自身興趣愛好的培養。由于課業壓力,也很難有機會接觸到社會并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信息,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因而更依賴于父母和老師。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不同于課堂教學,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是在我國普遍存在職業生涯輔導課程在低年學段開設時,由于低年段的學生面臨身份轉變的問題,以及對新環境適應不足的問題,對于大學的教育模式了解不足。又受到學生在中學階段課業壓力大,精力主要集中在完成學習任務和父母制定的任務上,沒有精力放在職業生涯規劃上。由于開課的時機不成熟,容易導致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徒勞無功,學生也很難達到預想地效果。
由于一些輔導員對于就業形勢認識不到位,對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意義沒有正確的認知,一些輔導員認為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是大四學生的事情。對學生而言,學生的專業與畢業之后的就業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學生一方面要完成專業的學習任務,取得專業課的學分和成績,另一方面,還需要根據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狀況,制定和完成職業生涯規劃目標。由于輔導員對于就業形勢的把握不準確,具有落后性,并且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輔導的教師并不全是專業課程教師,對于許多專業性的職業生涯規劃,不能接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且學生的專業不同,能力不同,在進行學生的統一輔導時,很難使所有的學生都能產生有效共鳴。
由于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任務繁重,精力相對分散,輔導員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為主,再加上許多高校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監督和考核制度,影響了輔導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積極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淪落到一個尷尬的地位。為準確地反映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職業生涯規劃應當具有延續性,不能僅僅在入學之初與畢業之前對學生進行輔導,而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不聞不問,很難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起到指導作用。
大學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大學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交流最深,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了全面的影響。輔導員應當加強自身學習,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應當從思想態度上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和技能,打好基礎,才能有能力幫助學生實現更好地成長。需要高校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先進的制度能在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中發揮作用依賴的是輔導員的認真工作。輔導員對職業的認同是促進輔導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重要動力,有助于輔導員在工作中用良好的職業狀態感化學生,影響學生,用熱情和真誠引導學生。通過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更好的指導。
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成長需求和特點,大一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和專業,進行自我探索,喚醒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大二和大三時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同時提升職業規劃技能,提高職業必備素養。大四時指導學生收集和篩選就業信息,掌握求職技巧。在低年級和高年級時期分別開展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低年級學生處于適應階段與職業生涯規劃的探索階段,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適應性教育課程與活動,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心理上完成由中學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換,進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發展潛力。此外,為實現提高學生自我認知能力與環境認知能力,結合職業生涯規劃的動態性,讓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做出正確的判斷和科學的決定,進而做出科學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引導學生對職業世界進行積極探索。根據個人興趣所在以及職業的需求,注重自身素質的培養與能專業能力的提升,以便于更好的執行生涯發展計劃。在高年級時期,應當注重學生的就業需求,三四年級是準備就業的時期,也是強化目標并實現最終選擇的時期。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和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與自我展示的機會。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相關職業技能的培養,幫助學生全面認知自我,找出不足與差距,從而及時彌補。還需要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組織開展求職技能培訓,給學生提供和篩選職業信息,幫助學生做出滿意的合理的職業抉擇。
輔導員需要結合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狀況,結合學院和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不同發展需求,促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融合。為更好地實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輔導員可以根據學生的課程安排與興趣特點,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活動。如參加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比賽、設立工作坊、組織職業角色扮演等,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職業生涯理論,加強對目標職業的認知,逐漸提升競爭力,從而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目標。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如何解決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課題。高校輔導員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指路人,需要發揮自身的經驗和素質優勢,幫助學生解決角色轉換問題。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有利的資源,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長效機制,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