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偉霞
(桓仁滿族自治縣北關小學,遼寧 本溪 117200)
做數學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做數學,而是通常情況下將做運用到數學學習之中,通過實踐活動解鎖學生學習思維和學習行為,從而體現數學實踐性,強化小學生數學學習有效性,真正做到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數學內容大部分來源于生活,而生活中也充滿了大量的數學現象,因此,在做數學理念之下,小學數學教師應通過生活實際活動,將數學與生活連接起來,進而強化小學生數學生活運用能力,以此解決生活過程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并將做數學貫徹到學生數學思維之中,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熱情。
比如,在開展小學數學“圓的面積”內容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貫徹做數學理念,盡量避免直接與學生進行理論內容的講解,而是需要通過對數學行為上的引導,來強化小學生數學學習體會和感知,強化小學生數學學習熱情,以此將生活化場景巧妙融入到數學課堂之中,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有效性。
師:“圓”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請大家舉例說一下都見過什么圓形的物體。
生1:太陽是圓的,十五的月亮也是圓的。
生2:紐扣是圓的,我家的杯墊也是圓的。
生3:月餅是圓的,媽媽做的煎餅也是圓圓的。
師:大家說的都沒錯,那讓我們來想一下,媽媽今天做好了一個很大的圓圓的煎餅,她想知道這個煎餅到底有多大,應該怎樣做呢?
生:計算一下它的面積。
師:沒錯,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如何計算圓的面積好不好?
生:好!下次媽媽做了煎餅,我就能告訴她有多大了!
借助與生活化內容的緊密結合,使得小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之中獲取充足的需求,并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遵守教師數學教學活動,以此參與到動手實踐操作之中。
小學數學教師在做數學教學理念之下,應首先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并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氛圍,從而提升小學生理解能力,并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數學體會與實踐。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盡可能尊重學生想法,以發揮學生主體性,提升小學數學課堂做數學氛圍有效性。
比如,在小學數學開展“圓柱的體積”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便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模式來完成做數學需求。通過將小學數學教具發給學生后,以此讓小學生能夠借助自己動手操作能力,來完成推導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師:通過活動大家已經知道了圓柱和長方體的關系,現在請各小組說一下你們的結論。
生1:我們將圓柱割開,按照黑板上的圖擺放后,得到一個近似長方體,根據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得出:圓柱體積=底面積×高。
生2:我們的結論和他們的一致。
生3:老師,我們將近似長方體的最大面作為底面,為什么總是算不對?
傳統教學之下,相信小學數學教師會直接簡單的告知學生其中原理,并會采取一種不應該的態度來打擊小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此忽視了學生自尊心與自信心的培養,影響師生關系和諧發展,進而降低了小學數學學習氛圍的合理構建。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采取尊重學生主體性方法,吸引學生發揮主觀意識。
師:你們的擺法是沒有錯的,其他同學愿意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愿意!
雖然教學過程中并不會以教師所設計的那樣開展,其中必然會出現許多偏差,但是,宗旨不應該發生變化,應以培養學生自主性為目的,吸引小學生深入研究和探索數學的未知內容,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熱情,強化學生做數學意愿。
在小學數學做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往往需要大量數學工具加以輔助,并以此構建實踐性課堂氛圍。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來進行相關做數學內容的工具選擇。當然,在小學數學做數學課堂中,對于小學做數學工具的選擇應盡可能科學化與合理化,以突出教學目的,使得學生能夠在做數學之前明確學習目標,進而以目的來指引學生開展相應實踐活動,從而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激活數學課堂氛圍。
比如,小學數學開展“研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做數學內容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為學生準備了標有厘米刻度的紙條作為做數學工具。當然,與傳統小學數學學具的小棒相比起來,紙條可以任意剪成若干段,用紙條來圍三角形,不會像小棒一樣滾動,學生操作起來比較方便,且紙條上標有厘米刻度,可以直接讀出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以此更適應做數學課堂需求。隨著做數學工具的改進,提高了小學數學做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