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芳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不論是宏觀層面的政策向導、還是微觀意義上的發展需要,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與完善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實踐研究,理論歸納,旨在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探究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深化學校創新創業教學改革,為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服務于地方創新型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教育模式
基金項目:
2018年校級質量工程項目“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及實施效果研究——基于學生需求模型分析和實證研究”(ZL201803)階段性成果;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項目“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 ”(2016gj08 )階段性成果;
安徽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學會2019年度教育科研規劃課題“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創新研究——基于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模型分析和實證研究”(項目編號:Azcj074)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對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應推動高水平大學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成長途徑。一系列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規劃,為雙創工作和雙創教育教學,為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生態系統。
創新創業教育正成為一個時代命題,各高校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精神和自主創業的主動性,最終向社會輸送優質的創新創業人才。現有關于教育教學模式的探究較多寬泛,問題研究來源于對前人的總結或者經驗的積累,缺乏來源于學生學習需求的科學的模式探討。同時,在相關優惠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下,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相繼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但由于課程發展時間短暫,目前課程教育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凸現了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課程內容與實際脫軌等實踐問題,如何改善教育教學現狀,提升課程教學效果迫在眉睫。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分析
創新創業教育是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高職學生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根據自身的學習狀況和學習目標對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施教者、受教效果等有成熟而實際的思考、認識與要求,調查高職大學生的詳細受教需求,探討具體的需求類別和內容,將有利于管理者和教師提供針對性強、實效性強的教學模式。
筆者聚焦研究對象,從需求調研入手,與時俱進、深慮熟思,開展針對性的分析研究。首先,通過文獻搜索、查閱相關資料,訪談3-4所高職院校學生及授課教師,初步了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現狀。然后,依據訪談結果和經驗分析,制定了詳細的調查問卷,對安徽省蕪湖市2所高職院校的12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最后,針對調查結果,總結當下高職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課程的學習需求,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實用性不強。目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仍以課堂理論導入、灌輸為主,79%的學生希望通過在課程學習中參與創業實踐,在實踐教學中領會創新精神。66%的學生表示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實用性不強。
教育教學方法有限,欠缺靈活性。通過調查,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承擔者以高校輔導員為主,教育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案例分析為主,77.54%的受訪者認為教學方法單一,缺乏靈活性。
未與專業緊密結合,形式化嚴重。調查中69.9%的學生反應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專業契合度不強,授課教師沒有立足于專業深入開展教學,教育教學形式化嚴重。
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供給分析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積極深化教育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主線。為了解決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立足于受教群體的現實需求,采取以班級為單位、學校整體實施、學生自我勵志的“三大步”育人模式,實施校內專業教師教學,校外實踐導師引領的“雙層”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與需求導向型教學模式相適應的五個方面。
理論實踐一體化、系統的課程教學體系。明確教育教學目標,融理論于實踐。一是對接各行業、各企業的創新創業工作或活動,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理念、幫助企業創新業務內容、服務于企業的創新型應用人才。二是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創業人才,既掌握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又有敏銳的商業意識、覺察力和果斷的執行力,能有效整合各類資源開展個人或者是團隊創業。
以學生創新創業學習需求為出發點,在現有的課程體系基礎上,整合完善,提高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針對性、靈活性、實踐性、有效性,多角度提升課程建設的整體效果。如根據學生創業的興趣構建分層教學體系,實行“精英教學”“大眾教學”雙軌道并行教學;
專業創業相統一、實用的課程教學內容。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注重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的結合,協同創新,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與水平;有效利用各類專業資源開展專業創業活動,拓寬創新思維與領域,使學生對創業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
線上線下相結合、靈活的課程教學方法。為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在課堂中多渠道豐富教學方法,推進基于創業過程的教學方法改革,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如播放創業者訪談節目、企業紀錄片等視頻,幫助學生直觀的感受創業的艱辛和創業成功的喜悅;分組模擬建設企業,使得學生對企業的構建有更為具體的了解;借助微信、微博、APP等平臺,開展創新創業知識討論與分享,在互動中培養和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和興趣。
校內校外雙教師、強大的教學師資團隊。組建優質師資團隊。優質教師提供優質指導,優秀的創新創業教師是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加強對創新創業教師的集中培訓,鼓勵教師深入企業,了解市場需求和創業需求,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從而提高自身的指導能力;另一方面引進“雙師型”人才,尤其是創業成功的校友近課堂,彌補教學中的不足。
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一是將創新創業理念融入學生專業學習、日常生活中,讓學生感同深受,實現對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二是加大創新創業幫扶力度,利用優質資源積極解決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三是改善實踐實訓基地保障條件,構建較為完善的學校創新創業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