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王怡 郭萌
摘要:近年來,區域生態旅游依托優質的空氣、廣袤的森林、良好的水源等生態資源優勢,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逐漸成為人們進行旅游活動時的第一選擇。開發生態旅游資源能夠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使得生態旅游開發成為中國助推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和舉措。研究從精準扶貧和商洛市生態旅游之間存在的關聯著手,對商洛市生態旅游的開發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借鑒相關文獻,探索精準扶貧視角下的商洛市生態旅游開發途徑,以拉動商洛市社會經濟發展,推動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增強脫貧攻堅效果。
關鍵詞:精準扶貧;生態旅游;實現途徑;商洛市
中圖分類號:F592.7?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0)19-0106-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high-quality air,vast forests, good water resources and other ecological resources, regional eco-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people to carry out tourism activ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can inject vitality into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also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n important way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in China.Start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gional eco-tourism, this research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hangluo city ecotourism and drew on relevant literatur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pproach of Shangluo city eco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so as to stimulate Shangluo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and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eco-tourism; ways to achieve; Shangluo city
近些年,中國綜合國力大有提升,但地區貧困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以黨中央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政府把脫貧攻堅放在治國優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首要地位,針對性地提出旅游扶貧的重要指導方針[1]。從2015—2018年的實施效果來看,旅游精準扶貧實踐帶來的社會效益證明了在貧困地區發展旅游業具有很大成效,旅游產業扶貧對于帶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優勢[2]。因此,不同貧困地區應深入挖掘當地旅游資源,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市場基礎發展旅游業。商洛市依托優質的空氣、廣袤的森林、良好的水源等生態資源優勢,可以通過生態旅游開發助推脫貧攻堅,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相關產業發展,帶領當地居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1 商洛市生態旅游開發現狀
商洛市地處秦嶺腹地,受到地理、歷史、經濟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緩慢,旅游業發展起步較晚,從而使得生態資源中人為活動干擾較少,自然環境原生狀態保存良好,森林生態景觀保護比較完整,自然保護區中的動物群體數量規模較大,因此發展旅游潛力也相對較大。隨著西合、包北、銀武3條高速公路建成,商洛市的交通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限制旅游行業發展的交通因素得到解決。同時在國家出臺的旅游精準扶貧政策的扶持下,商洛市迎來了生態旅游業開發的最好時機。通過對旅游避暑城市的宣傳和推廣,“西安后花園”“秦嶺綠肺”“秦嶺最美是商洛”正逐漸成為商洛的代名詞。2018年商洛市成功舉辦秦嶺生態旅游節十大品牌活動,金絲峽度假區、木王山度假區、柞水牛背梁和山陽漫川關古鎮成功獲評省級旅游度假區,鎮安金臺山晉升4A級景區,新增3A級以上景區9家,商南太子坪被評為全國最美休閑鄉村;同年,商洛市全年共接待游客5 851.36萬人次,比2017年增長22.4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第一次突破300億元,比2017年增長25.78%。旅游業逐步成為帶動商洛市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并且全市有2萬余人因旅游精準扶貧政策實現脫貧。
但是就目前而言,商洛市生態旅游開發還存在問題,包括外來資金投入少、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旅游產品和項目比較單調、區域生態旅游產業規模較小、商洛市生態旅游特色化經營不足、商洛市生態旅游產業開發缺乏專業人才等,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洛市生態旅游的后續發展,助推地方脫貧攻堅的后力不足。
2 精準扶貧視角下商洛市生態旅游開發的SWOT分析
2.1 精準扶貧視角下商洛市生態旅游開發的優勢分析
2.1.1 區位優勢明顯 商洛市距離陜西省中心城市西安市較近,3條高速公路通車后,交通上花費時間大大縮減,在短時間的旅游活動中優勢逐漸凸顯。在西安市國際大都會發展過程的影響下,商洛市加入“西安一小時經濟圈”,被稱為“西安后花園”,許多前往西安市的游客有極大可能會來到商洛市體驗綠色生態自然景觀。
2.1.2 旅游資源豐富 商山莽莽,洛水泱泱,秦風楚韻源遠流長。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美麗的自然風光吸引了諸多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交口稱譽的詩詞歌賦,形成了商洛市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商洛市的歷史資源及自然資源豐厚,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
2.2 精準扶貧視角下商洛市生態旅游開發的劣勢分析
2.2.1 交通設施建設相對落后 商洛市的交通設施建設比較落后,并且地處秦嶺腹地,沒有足夠的空間修建機場,而且高鐵建設尚未完成,大大限制了客流。相較于自然生態景觀,人文歷史優勢的利用不夠充分,缺乏景區棧道、觀光纜車等登山設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客流。同時,因為缺少資金的投入,許多自然風光及人文景觀開發利用不夠徹底,且景區內部的基礎設施配備并不齊全,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游客體驗度。
2.2.2 旅游規模化經營不夠成熟 商洛市生態旅游開發的大環境不夠成熟,旅游市場協調不足,旅游行業服務性意識較薄弱,服務人員培訓時間不長,服務質量不到位,并沒有形成標準化、系統化的經營管理模式。此外,相關旅游產業鏈延伸范圍小,旅游景點開發分布不均,未形成相對規模化的旅游產業[3]。
2.2.3 營銷宣傳力度相對不足 一個好的旅游景點和宣傳是密不可分的。當前商洛市的很多生態旅游投資者和開發者沒有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時代中宣傳的重要性,營銷宣傳的資金投入相對較少,主要表現在缺乏戶外廣告、報刊雜志和網絡宣傳等方面,無法大力發展遠距離市場,使得商洛市不能大規模地吸引外地游客。
2.3 精準扶貧視角下商洛市生態旅游開發的機會分析
2.3.1 旅游消費需求迅速增加 隨著城市占地面積的不斷覆蓋、綠化減少,導致市內居住環境、空氣質量急劇下降,大多數居民有回歸大自然的渴望和需要。同時,城鎮居民經濟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空閑時間增多,擁有外出旅游的經濟條件和時間以及對休閑旅游的重復需要,使得擁有大量居民的城市為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發展提供了市場條件。
2.3.2 相關產業不斷興起 旅游精準扶貧主要是從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實施計劃。旅游產業發展將會推動當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快速發展,從而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這將為商洛市旅游景點指引正確的方向,將多層次、多樣性地促進商洛市生態旅游的開發建設,吸引更多外來投資來逐步完善公路、高鐵等交通設施建設。
2.3.3 扶貧政策扶持力度大 國家出臺相關旅游精準扶貧政策,商洛市以政府為主導實施推進,曾提出“生態立市,產業興市”的發展理念,并創建全域旅游,打造旅游品牌,發展以金絲峽為首的生態旅游項目,將商洛市的生態旅游業作為新興的經濟增長點。
2.4 精準扶貧視角下商洛市生態旅游開發的威脅分析
商洛市周邊有許多類似的知名自然景區和人文景區,如西安市的國家級風景名勝景區華清池、秦兵馬俑、大唐芙蓉園等,咸陽市的樂華歡樂世界,渭南的華山景區,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平遙古城等。在交通高速發展的今天,這些景點都會給商洛市的生態旅游帶來替代威脅和競爭壓力,分流游客數量,對生態旅游開發造成一定的沖擊和影響。
2.5 精準扶貧視角下商洛市生態旅游開發策略
通過SWOT初步分析商洛市自然資源概況,可以看出其生態旅游開發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以及市場資源。針對在精準扶貧下商洛市生態旅游開發狀況分析,建議采用SO策略,利用生態旅游開發優勢和機會,結合精準扶貧政策,精確識別貧困戶,精準生態旅游開發項目,加強品牌生態旅游景區聯動發展;在進行生態旅游資源整合時,調動村民參與開發生態旅游的積極性,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同時在大方向上,由政府出臺旅游扶貧政策引導商洛市堅持走“綠色生態游”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將商洛市打造成全國生態旅游城市。
3 商洛市生態旅游助推脫貧攻堅對策
為進一步激發商洛市旅游扶貧潛力,助推脫貧攻堅,商洛市必須根據現狀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品牌,探索生態旅游助推脫貧攻堅的最佳途徑。
3.1 推動生態旅游與精準扶貧聯動發展
為了使商洛市通過發展生態旅游助推脫貧攻堅,首先要立足于區域生態旅游的發展,其中鄉村生態旅游是目前最主要的生態旅游開發途徑。通過改善鄉村自然景色,整合現有的生態旅游資源,實現生態旅游景區與旅游開發建設的互惠共存。生態旅游開發有利于商洛市扶貧辦執行旅游精準扶貧戰略,從而注重生態環境、綠色資源保護,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效益的實現會把整個地區生態旅游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將發展全區生態旅游的理念融入到精準扶貧戰略的實施中,實現兩者的聯動發展。同時有關部門要制定積極有效的政策,全力發展縣、村生態旅游業,加快旅游精準扶貧的進程,從而助推脫貧攻堅工作。
3.2 完善商洛市生態旅游精準扶貧機制
首先,負責執行旅游精準扶貧戰略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鄉村旅游精準扶貧試點的備案和認證,要細化和量化精準扶貧目標,使扶貧效果更加明顯。其次,合理規劃貧困地區生態旅游發展,鼓勵城鄉人口流動,激發貧困人口的發展動力[4]。最后,改進生態旅游精準扶貧監管機制,加強精準扶貧地區生態旅游建設項目審計機制。
3.3 創新商洛市生態旅游+精準扶貧方式
生態旅游的開發對精準扶貧戰略的實施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為了讓精準扶貧的深度和廣度得到進一步發展,必須在傳統旅游的開發方式上加強創新,以又好又快的創意來驅動區域生態旅游經濟的發展[5]。例如,打造“互聯網+區域生態旅游”精準扶貧模式,培訓扶貧對象的技能,讓居民掌握一些新的技術,推動生態旅游業的調整升級。通過創意創業驅動,對實施旅游精準扶貧地區的生態旅游業提高其發展水平,創造有特色的旅游創意產品,提供高質量的旅游服務,增加地區生態旅游附加值,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發揮積極能動作用。
3.4 完善生態旅游開發地區基礎設施
牢牢把握生態旅游發展的契機,在商洛市貧困地區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扶貧策略。貧困地區存在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等一系列問題,會直接影響縣、村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基礎設施薄弱可能導致投資者減少或撤出對生態旅游業的投資,資金不足將進一步限制該區域的發展,并會影響減貧執行工作的效力,商洛市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積極有效的鼓勵政策來促進投資。同時,也可以組織有關部門做好監督援助工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生態旅游開發,實現生態旅游助推脫貧攻堅的目標。
3.5 培養專業生態旅游開發人才
當前生態旅游的發展競爭主要集中在專業知識、科學技術和旅游信息等方面,生態旅游開發專業人才在生態旅游產業的后續開發中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商洛市生態旅游開發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但缺乏大批專業人才,因此必須加大對生態旅游開發專業人才的培養。
4 結論
商洛市應當充分依托本地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開發生態旅游項目,從根本上推動商洛市旅游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拉動地區經濟增長,增加貧困人口的就業機會,提高其收入水平,助推脫貧攻堅。
參考文獻:
[1] 周芝雅.發展鄉村文化旅游助推精準扶貧的實踐探索——以衡東縣白蓮鎮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0):34-35.
[2] 陳秋華,紀金雄.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實現路徑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196-200.
[3] 何 山,向澤毅,梁 云.精準扶貧中旅游產業SWOT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南省保靖縣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3(2):209-214.
[4] 馮煒娟.精準扶貧視域下鄉村旅游問題發展對策[J].農業經濟,2018(7):43-44.
[5] 胡 偉,翟 琴.區域生態旅游與精準扶貧耦合機理及聯動路徑研究[J].生態經濟,2018,34(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