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福傳
摘要:當前大學生的學習成長面對著一個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跟上時代的步伐,關注中國和世界,成為在校大學生學習的內在要求;從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來看,把握形勢大局、具備較高的政策水平,是當代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同時隨著世界歷史的發展,文化在全球范圍內交流與溝通,文化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必須面臨的一個趨勢。大學生正處于一個增長知識、樹立價值觀的時期,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文化全球化,理性對待機遇和挑戰,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是我們現在必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形式政策;傳統文化;大學生;文化自信
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約有2000萬人,作為國家建設的未來接班人,學會判斷形勢、把握政策十分重要;形勢政策教育可以有效地使理論學習和對實際情況的認識相結合,緩解認識上的反差,解疑釋惑,起到“橋梁”作用。用一句話來形象比喻,就像“登高望遠”,形勢政策教育可以幫助人拓寬眼界、增長見識,達到“一覽眾山小”的境界,可以幫助人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因此,國家把形勢與政策課專門設置為大學生一門必修課程,是有遠見的安排。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領悟民族文化和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首先,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古有“識時務者為俊杰”,今需“適時務者為俊杰”。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和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其次,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另一方面,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一個強大的國家往往具有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嚴,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使這個國家和各民族煥發出強烈的創造力,使之永遠屹立于世界潮流。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表現在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可以反過來助推硬實力的提升,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提高國家形象,促進人得全面發展,文化代表著國家身份和民族形象。青年學生中做為大學生,應當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的重擔。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大學生們要做到這樣幾點:1、塑造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基本內容包括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的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2、全面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大學生們必須全面認識傳統文化,充分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征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自覺實現民族文化與現代化和諧對接;3、充分借鑒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鑒異質文明成果,應尊重并吸收那些為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和民眾所認同的文明準則、價值觀與理想信仰,將他們作為建構新價值共識的重要資源,從而既順應全球化得時代潮流,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識,各民族通過文化碰撞與融合,構建和諧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體系;4、全力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必然途徑,是文化軟實力的物化和有效載體;5、努力提高文化創新能力。大學生要不斷推進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以及傳播方式的創新,創造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時代在召喚年輕人去堅定地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大學生是青年中有較多機會接受現代知識教育的一部人,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受益者。廣大青年學生在受益的同時,也應當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者,應當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任的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加強對國家和國際形勢政策的學習和研判,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文化、迎接新挑戰的重擔,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為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文化強國夢想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崔小云.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升的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