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惠水縣濛江實驗小學,貴州 惠水 550600)
興趣不足: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開展學習活動的前提。在教學中我們發現,不少學困生對于數學缺乏充分的學習興趣,數學基礎差異大。對于抽象性更強的其他學科都能學好,就是學不好數學。這就是由于學困生缺乏學習興趣、對于數學缺乏科學認知的結果。
畏難心理:不少學困生感覺數學難,是因為數學看起來知識體系龐大、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緊密,學生在某一個階段沒學好數學知識,就會影響他們下一階段的數學學習。加上不少學生對于數學教師有著天然的“畏懼”心理,導致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畏難心理。
缺乏關注:數學教師往往一個人帶幾個班級,每個班級有幾十個學生,這就導致教師的關注點相對分散,對于每個學生們的了解、教育不到位。特別是每天幾節課下來往往精疲力盡,對于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學習反饋、學習不足認知不完善,久而久之,就會影響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狀況的全面掌握,導致一部分學生成績下滑,造成學困。
教育不當:受傳統“培優”教育理念的影響,當前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對于成績好的、喜歡提問題的學生往往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對于他們的關注也會更多。加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針對的是大部分學生,教學規劃中缺乏對于基礎差的學生的重點引導,造成基礎差的學生在課堂上“聽不懂”、“學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成果。
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教育,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豐富場景,體會到數學知識中蘊含的豐富內容,進而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情況,運用學生熟悉的案例、熟悉的場景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數學知識的分析、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來。
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就要結合學困生的不同學習狀況、不同學習程度進行專門的引導教育,讓他們能夠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體會到數學知識對于他們日后學習發展的必要性,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我們也要從最基本、最簡單的生活現象入手,引導學生們能夠從熟悉的場景中分析數學現象、進而理解數學原理,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深化學生們的學習體驗。例如在教學條形統計圖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將本地各月的平均溫度進行演示,之后再對比北方地區的各月溫度,讓學生們通過直觀的圖像認識到各地氣候的差異。以這樣的形式就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們的探究欲望。
小學階段數學知識的理論性、抽象性、應用性更強,對于學生們的運用能力、思維遷移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學中我們就要重視相關內容的引入教育,特別要重視創設趣味化的場景,趣化學生們的學習內容,進而更好的引導學困生進行學習探究,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例如不少基礎差的學生對于數學的應用題、拓展題難以理解,在考試的過程中基本空白。其實應用題、拓展題基本就是一個框架,數字、數量關系都隱藏在題目之中,只要找出相應的對應關系,就能夠快速解題。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通過應用題來創設多樣的教學場景,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能夠通過多樣的應用題題干來掌握解題規則,提升綜合認知。比如應用題設置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通過常見的生活案例、趣味場景進行設計,讓學生能夠通過應用題學習到更多的生活常識,提升他們的數字敏感度。引導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聯系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更好的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
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更好的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困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教育,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數學解題過程中,有些題目是直接給出條件求結果,也有的題目不會全部給出已知條件,而是要學生自己去分析、解答。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應用題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教育,鼓勵學生能夠通過問題來尋求相關的條件,有目的地進行題目的分析、解答。在這樣的解題過程中,既要引導學生運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也要善于找出未知條件,根據條件的充分運用最終得出正確的答案。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們能夠結合自身日常學習的基礎知識,先做簡單、再做難題,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對他們不做過高的要求,只要能明白題意、做出一部分即可,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教師的表揚、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逐漸引導學生們在運用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思維能力,開展實踐運用。小學階段的應用題綜合性較強,對于學生的技能考察、知識鞏固意義重大。教學中我們要樹立長遠的發展理念,認識到應用題對于學生綜合發展的積極意義,通過應用題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綜合運用能力,更好的實現應用題的考察目的與教學目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學困生的學習現狀,善于反思、善于總結。采取科學的引導策略來豐富學困生的學習過程,更好的引導學困生認識到數學的特點,培養學困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與數學能力,不斷提升他們的數學綜合實踐運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