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庫車市比西巴格鄉博斯坦二小學,新疆 庫車 842000)
“教育即溝通”,教育教學及班級管理離不開師生溝通。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中全面負責班級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各方面工作的人,是聯結學生與家長、任課教師、學校的一座不可缺少的橋梁,因而班主任工作離不開溝通。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人為本、民主管理的思想不斷深入人心,尤其是面對心理和身體都尚未成熟,卻又有“主見”的小學生,傳統的溝通方式已經無法適應需求。但在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卻對溝通缺乏重視,即使溝通也大多集中在學生的成績、日常行為規范方面,且在溝通中缺乏溝通技巧,因此,實現小學班主任與學生間的順利溝通,就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參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結合班主任工作實踐,提出了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提升自身溝通能力的具體措施,以期為班主任與學生實現有效溝通提供參考。
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情感脆弱,看待外界事物較為簡單,若小學班主任在此階段能夠做好與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工作,深度挖掘學生潛能,就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進而對其采取正確、有效的引導,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效的溝通才能夠幫助小學班主任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興趣及優缺點等信息,從而確保所采取的教學工作根據針對性,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當前小學生普遍屬于獨生子女,自身的自我意識較為強烈,在此背景下,更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能夠及時解決潛在的各類矛盾問題,讓學生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從而提升班級的向心力,并強化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順暢溝通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心理波動幅度相對較大,對于外界事物表現的更為敏感,所以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確保對所有學生都保持平等心態,避免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使得學生被劃分為多個層次,使得學生之間失去最基本的公平待遇,要必須堅持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則綜合概括評估學生的日常表現情況。例如,有的學生表現較好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教師在與其進行溝通的時候,需要盡可能保證自身語氣平和,在對其進行表揚的同時,還需要指出其所存在的不足之處,盡可能避免其出現驕傲、自滿的心理;而對于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在與其進行交流時,要盡量控制自身語氣,避免對學生苛責,而是需要為學生指出其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生共同探討相應的解決措施。只有確保對所有學生公正、公平,讓所有學生都能夠親身體會到班主任的一視同仁,從而促進師生間的交流溝通,并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效率及質量。
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需要注重培養自身的親切感,對于學生所存在的大部分錯誤都應當持寬容心態,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日常與學生間的溝通應當盡可能從朋友角度進行,避免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學生溝通。
例如學生A 存在偷東西的壞習慣,若未能當場發現,其不會承認自己偷過東西。一般情況下教師會選擇對學生A 進行嚴厲批評,但卻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甚至會導致其出現自卑心理或繼續變本加厲偷東西的情況。某一天,學生B 放在書包里的錢包找不到了,班主任猜測應該是學生A 做的,但沒有直接就該問題向學生A 進行問責,而是在班會的時候,向學生們提問:“同學們,如果你們的錢包放在書包里,莫名其妙的找不到了,你們會不會很傷心?”學生們會七嘴八舌的回答很傷心、很著急。班主任:“現在學生B 的錢包找不到了,大家如果有看到他的錢包,是不是需要及時交給學生B?”學生們:“對的,我們看到錢包就會立刻交給學生B,”很快學生B 在放學之后偷偷將學生A 的錢包放了回去,并主動向班主任承認了錯誤,承諾盡快改掉小偷小摸的壞習慣。所以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必須要保證足夠的耐心與愛心,讓學生認為班主任是值得信賴、最值得傾訴的人,從而主動訴說自己的不足,讓班主任能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解決所存在的問題。
班級管理活動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開展,教師在此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則繼續保持課堂的主體。班主任必須要保持包容和開放的心態,對于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應當虛心接受,確保不會出現管理脫離實際的情況,而是需要結合學生當前的實際情況,對溝通和管理形式進行調整,維持和深化與學生間的關系,促進班級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環。例如,可以定期組織相關的主題班會,讓學生在班會上踴躍發言,以被管理者角度向班主任提出相應的意見或建議,并與學生共同就所提出的意見或建議進行討論分析,最終確定需要整改或提升的地方,班主任要確保有效落實,促進師生間溝通。
班級管理工作是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溝通則是維持師生間良好關系、提升班級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的關鍵措施之一,所以小學班主任必須充分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并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合理采取措施,對于所有學生都應當保持平等心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體會到關心及愛護,同時還需要虛心接受學生所給予的意見及建議,強化師生間的溝通,提升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