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蔚 陸怡婷


摘要:漢字蘊藏著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特征和審美意境。將漢字符號運用到視覺傳達設計中,可以創新和發展中國特色設計語言,為視覺傳達設計提供豐富的創意素材。研究分析漢字的符號與審美特征,通過分析漢字符號在標志設計、廣告設計與包裝設計中應用的案例,提出漢字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創意策略。研究進一步挖掘將漢字和視覺傳達設計的融合方法,從而實現漢字文化的傳承與視覺傳達設計的創新。
關鍵詞:漢字;視覺傳達;創意策略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21-00-02
0 引言
漢字從甲骨文發展至今,形成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系統。作為中國文化傳播和發展最主要的載體,漢字發展至今,具有傳遞信息的功能,將其運用到視覺傳達設計中,設計所傳達的理念便能一目了然。而漢字作為中國傳統的代表元素,與視覺傳達設計相結合,更開拓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視覺化道路。如今隨著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中國特色的影響力受到了韓國流行文化、歐美風等的沖擊,將漢字應用于視覺傳達設計,不但延伸出了更加多元的設計,也使中國特色設計道路重回大眾視野。
1 漢字的特征
1.1 漢字具有符號特征
符號是一種有象征意義的載體,能在短時間內準確傳達信息。有學者認為,漢字由畫在石頭、甲骨上的圖案演變而來。從形體上來看,它是將具體圖像變為簡單概括的筆畫,形象物體逐漸演變成為象征符號,例如“川”“人”“山”等字,其形體能直接表達漢字的含義。漢字表意時簡潔概括的特點,被運用到設計中,能夠直觀地傳達信息,增強設計的畫面感,有利于設計作品的傳播,也增加了其引申義[1]。將漢字應用到設計中,更多是發掘它代表原始圖形的特征,即符號特征。
1.2 漢字具有審美特征
審美性是指在感官和心理上都能使人產生愉悅的特性。漢字的構成簡單,單從外形看,是由各種筆畫組合而成的方塊字,其端正的字形和結構本身就形成了一定的美感。漢字只有8種基本筆畫,卻歷經了歷史的漫長歲月,這使其富有的文化內涵遠遠超過了它的筆畫,在瀏覽漢字時人們能從心理上獲得民族自豪感,從而產生共鳴。同樣的漢字在不同場景下運用時產生的意境也不盡相同,這都是值得設計師深入挖掘并加以運用的[2]。以上就是漢字審美特征的體現。
2 漢字在視覺傳達中的運用案例
2.1 漢字與標志設計
標志設計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一個分支,代表企業的門面形象,是傳達企業綜合信息的重要途徑。企業的宗旨理念往往都被巧妙地融合在標志中,再通過優秀的標志,不斷灌輸給受眾,從而達到增加品牌影響力和感染力的目的。標志設計強調作品的獨創性,這意味著一個標志設計的作品要有很高的辨識度,能夠將品牌理念在短時間內傳達給受眾并深入人心。而漢字作為一種特殊的視覺識別符號,一出現就有很高的辨識度,運用到標志設計中很好地滿足了標志設計作品的要求[3]。如今,將漢字元素運用到標志設計中的案例并不在少數。
圖1中的中國上海永久牌自行車的標志,就體現了將漢字融入標志時簡約明朗的特征。標志僅僅把“永久”二字通過簡單而巧妙的變形,就得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自行車圖案。而“永久”二字本身又含有經久耐用之意,既能使觀者了解品牌所要傳達的內容,又能增加趣味性,給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和思考空間,給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提高品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這可謂是一個將漢字元素與設計作品完美融合的典范[4]。
2.2 漢字與廣告設計
廣告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另一個龐大分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刺激下,廣告設計面臨著需要不斷發展與創新的巨大挑戰。在產品硬實力相當的前提下,適當的廣告宣傳能夠有效地提高品牌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最終起到絕佳的吸引消費者的作用。漢字在廣告宣傳中,能更加直觀地傳達品牌理念,在短時間內高效增加市場吸引力[5]。不同字體的審美價值不同,被運用到廣告設計中后產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這給廣告設計增添了更多創造的可能。
例如圖2中有關環保的公益廣告,就是廣告設計中的一種特殊形式。這幅作品將漢字“木”作為基礎圖形,并將其一撇一捺兩個筆畫進行解構重組,整體形成一幅綠葉紛紛飄落的畫面效果,眾多的“木”變成了一座座林立的十字架。作者將“木”字靈活地解構為“人”和“十”,并運用重復的手法形成一幅新的畫面。“人”字被表達成凋零的綠葉,失去了葉子的“木”最后變成了十字架,這種巧妙的構思既能傳達出人類破壞森林給生存環境帶來的嚴重后果,也能起到環保公益廣告應有的警醒作用。
2.3 漢字與包裝設計
包裝設計也在視覺傳達設計的范疇內,它是品牌為了滿足開拓市場、吸引消費者目的的重要產物。在確保產品安全的基本條件下,產品的包裝設計要能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即能在五花八門的商品中迅速地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正確傳達品牌理念,激起人們的消費欲望,從而起到穩固市場的作用。包裝設計中包含了文字、圖形等要素,而文字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漢字作為一種具有強烈民族色彩的文字,運用在包裝設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6]。現代中國市場上的包裝設計大都運用了漢字元素。
例如中國知名彩妝品牌“花西子”的包裝設計,“花西子”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東方女性韻味的現代彩妝品牌,因此在包裝設計上,運用了一些古典的顏色和圖案作為襯底,從而突顯出包裝中心的“花西子”。簡單的勾線字體,體現了中國女性柔美的特征,又符合現代審美中的簡約特點。在正確傳達品牌信息的同時,也給包裝設計增添了一份中國美[7]。如今,“花西子”成為了抖音平臺的“頂流”產品,而吸引消費者的關鍵正是其富有中國特色的包裝設計。
由此可見,漢字作為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庫,正在被廣泛地應用到視覺傳達設計中。一個簡單的漢字所能傳達的信息和意境十分豐富,這使得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的可能性越來越多元化。而漢字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起到的特殊效果也是其他文字圖形不能比擬的,其獨特的造型優勢和蘊含的意境美,為設計師打開了更加開闊的想象空間,從而開辟出了一條既具有中國傳統色彩、又不失現代審美的設計道路。
3 漢字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策略
3.1 注重意境與內涵
每一個漢字都有其原本的意境和內涵。例如“休”字,本身的意義是一個人倚靠樹木休息,而“休”字就是由單人旁和“木”字組合而成,類似于這樣的漢字還有很多,這種特殊性使人們能簡單地辨識出其含義。將其運用于視覺設計中,能增加設計作品的辨識度。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漢字原有的意境和內涵,都是歷經千年沉淀下來的。因此,設計師在將漢字融入新設計的意境之前,必須先對漢字中蘊藏的深厚文化內涵有深度的了解和認知,這樣在之后的創新設計中,才不會出現讓人啼笑皆非的設計[8]。
3.2 強化融合與創新
在將漢字元素融入視覺設計時,要注意在不影響正常閱讀和識別的前提下,進行創造。如果在原有圖形的基礎上,漢字元素的加入并不能更好地幫助觀者理解,反而干擾了觀者的判斷,降低了視覺效果,那么其中運用的漢字元素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在將漢字與視覺傳達設計融合的過程中,設計師既要不斷創新、促進融合,也要抓住平衡點,為設計作品注入民族性的靈魂,激發觀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引起觀者深入思考,而后產生共鳴[9]。
3.3 兼顧功能與審美
在保留漢字傳遞信息、承載文明這一功能性特征的基礎之上,適當地改變漢字的造型結構,能使其更加貼合設計作品的意境。在保留漢字原本結構與形式美的基礎上,適當增添或刪改一些內容,賦予其更深層次的內涵,從而傳遞更多的信息,這種設計方式才是可取的[10]。設計作品重視獨創內容,但是在追求設計個性審美的同時,也應兼顧漢字本身的共性審美特征。應杜絕張冠李戴的現象,這樣才能達到期望中的視覺傳達效果,漢字的內涵以及其代表的中國文化也不會被篡改[11]。
4 結語
在數字化信息爆炸的今天,人們每天都會接收到許多外來的設計,卻因此忽略了中國特色設計道路的發展與創新。漢字作為具有中國特色和民族性的一種文字符號,不僅凝聚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想,也記載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直到如今,漢字仍在不斷被創新創造、生生不息,側面反映出了其生命力和文化價值。用視覺傳達設計的方式,將漢字推到大眾視野中,可以提高漢字文化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是對中國傳統文明的一種傳承與創新。
漢字與視覺傳達設計的成功融合,給漢字帶來了新的生機。在實際運用中,漢字能與圖案等其他元素融合,達到新的文化層次和審美層次。設計作品也因為有漢字的加入,擁有深度的審美內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此同時,作為一座龐大的元素素材庫,漢字的加入為視覺傳達設計注入了新的靈魂,激發了視覺設計的創造性和設計活力,為設計帶來更多的可能。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本,只有善用漢字元素,才能更好地開辟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道路。
參考文獻:
[1] 沈詩琪,孫琦.淺談書法字體在電影海報設計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6):93-94.
[2] 謝加封,丁敬.城市戶外廣告:空間分異、場景演化與視覺修辭[J].廣告大觀(理論版),2018(02):93-98.
[3] 呂舒婷,孫琦.視覺傳達中的可持續性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8(12):13-15.
[4] 胡婭靜.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重要性——以北京奧運標志為例[J].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4(2):23-25.
[5] 范萬武.談中國廣告的發展趨勢[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6):146-147.
[6] 陳曉琳,楊杰.淺析“品創聯合”理念在文創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9(7):55-57.
[7] 何佳,王朝陽,周麗敏.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品牌的構建——以南京剪紙為例[J].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7(2):17-19.
[8] 孟村.視覺傳達設計圖形語言表現研究[J].包裝工程,2013(22):20-23.
[9] 吳思思,趙佳寶.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價值回歸與創新路徑[J].今傳媒,2018(07):121-123.
[10] 胡瑾睿,楊杰.淺談未來設計發展對文創設計方向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19(12):137-138.
[11] 張琦,周楊靜,曹藝馨.中國傳統紋樣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探索——以南京博物院文創產品為例[J].大眾文藝,2019(10):67-68.
作者簡介:夏宇蔚(2001—),女,江蘇宜興人,本科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陸怡婷(1998—),女,江蘇蘇州人,碩士在讀,助教,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