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順偉


摘 ?要 ?紫砂壺大類品種中,以幾何形體造型的光貨,在歷代生產的品種和數量上成為主流、主導品種,其藝術形式質樸簡約,文化包容多元多維,賞用兼優的特質功能卓著,形成了獨具風韻的藝術魅力,彰顯了博大精深的紫砂文化。本文就光貨壺藝的文化元素、作品中的表現以及創作“吉祥如意壺”中造型與裝飾的設計構思等,在藝術和文化層面上進行闡述。
關鍵詞 ?紫砂光貨;吉祥如意壺;造型裝飾;傳承
紫砂壺是陶都宜興傳統陶瓷門類中獨樹一幟的藝術品種,從歷代傳承發展軌跡中,已形成了幾何形體類的光貨(光器)、自然形體類的花貨(花器)、瓤線等分規整的筋瓤貨(筋紋器)三大主流品種。其中,光貨壺是歷代數量最多的主導品種,在傳承創新中歷代壺人、壺藝、壺文化交融共進,譜寫出時代脈動中美輪美奐的紫砂華章,現對紫砂光貨壺藝的文化元素作一簡要論述。
1 ?傳統文化在壺藝中的表現
中華文明五千年來,積淀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歷代文明的光環照耀著中華文明的進步,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宜興紫砂壺是隨著茶文化勃興而應運而生的,簡言之,壺為茶而生,茶為壺所用。其中,中華傳統文化即民俗文化元素在紫砂壺造型、裝飾及品種中的運用和表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紫砂光貨壺成為歷代數量最多的一大品種,是立根于它的造型藝術,其造型設計法則以幾何形體取勝,用不同的點、線、面構成壺的形制,延伸到具體品種,主要有圓形與方形兩大類。圓形類有球形、高圓形、墩圓形、扁圓形、錐形、斗笠形、圓月形、半月形、瓦當形等;方形類如四方、六方、八方、長方、覆斗形等,可謂“方匪一式、圓不一相”,變化萬千。同時,在蓋、滴、把附件的設計上,根據壺體造型點、線、面構成的形制,貼切地設計出與主體相契合對應的附件,展示作品整體形象的視覺美,因而,光貨造型藝術在創作設計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先導作用。
光貨壺造型藝術及表現的紫砂語言通常用一個主題定位,歷史上大多以陶刻書畫裝飾為主,如詩文短句、人生雋語、吉祥圖紋、山水田園等。寄情、寓意以表制壺人心跡,現今隨著國運昌隆,紫砂文化的發展,制壺人在壺上表現的藝術形式更趨于適應新時代壺人、茶人賞壺習俗的多元和多維。但有一點,傳統文化、民俗文化依然是紫砂造型藝術中不變的選擇,唯有此才能使紫砂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賞用之器、文化之物。
2 ?“吉祥如意壺”的文化審美
從紫砂壺發展的大概念和范疇中,可清晰地解讀到壺藝文化的積淀,壺文化又推動和引領紫砂藝術的發展,前者是物質層面,而后者則是精神層面,兩者相生共融,日月同歸。創作是制壺人通過從藝以來的實踐磨勵,接觸世間萬象和生活積累,從傳承中創新,從創新中感知紫砂文化的博大精深。“吉祥如意壺”(見圖1)在設計定位上,就充分體現對社會生活的美好追求,去詮釋人們共同的價值取向,又在壺藝不斷傳承中顯示演進的活力。
“吉祥如意壺”為全手工制作,壺身造型呈略扁圓球形,圓拱形嵌蓋與壺身球形弧面合拍,蓋頂鑲接鈕形壺滴,與壺口準縫相配,圈形把。為體現“吉祥如意”的文化審美和藝術情趣,壺嘴用捏塑技法塑成綿羊“羊首”,呈昂首遠眺之狀,一對粗獷的“羊角”向內捲曲,捏塑形式表現簡約,簡約中又不乏具象感。為增強整體效果,借助光貨壺身正、背面球形空白面,勾勒出似陰刻線條組成的對稱“羊”字圖紋,這樣從“羊首”到壺腹前后呼應、連成整體,吉祥如意的文化元素得到了淋漓盡致地表達,使作品既展示瑩潔圓湛的光貨特質,又賦予與主題相契、簡約不凡的裝飾效果。古代漢字中,“羊”通“祥”,古器物銘文“吉祥”多作“吉羊”,至今約定俗成。此壺選用紫砂原礦泥料成型,經高溫成陶后通高8.2 cm,嘴、把間長15 cm,容量320 cc。色澤呈青中泛紫黃,肌理質感自然天成。
另一件全手工“六方茄段壺”(見圖2)選用原礦黃金段泥成型,其造型特點最能體現光貨壺類點、線、面的結合,壺身下寬向上偏窄的茄段,口沿寬大,蓋滴為結蒂壓蓋,兩彎四方嘴,帶“飛”的四方圈把,其中六方等分塊面的拼接與六方壺蓋間凸線的延展似行云流水,上下呼應。作品形制規整嚴密,金黃色澤高貴典雅,賞用兼優,引發人們對田園生活情趣的向往。
3 ?結 ?語
紫砂壺以千姿百態的造型、優美典雅的裝飾、賞用兼具的功能,獨秀于中華傳統工藝之林。它的傳承與創新生生不息、歷久彌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藝與技的融合,文化元素與設計理念的貫通。進入新時代,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推進下,作為紫砂從業者必須要以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創作出更多既不失傳統,又具時代風貌的紫砂茶器,為宜興紫砂技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錦上添花,讓這朵傳統工藝的奇葩開得更加嬌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