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慶遙 周玉希

摘 要: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學前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事業,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教師作為幼兒身心發展的啟蒙導師,其素養直接決定著學前教育質量的高低,“強國必先強教”的呼聲已成為共識。 重慶傳媒職業學院作為銅梁區唯一一所全日制大學專科層次的幼兒教師師范生教育基地,在三年的教學實踐和專業建設中摸索出一套幼師生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雙邊融園”模式,旨在短時間內提高幼師生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努力實現其向正式的幼兒教師轉化的“無縫對接”。
關鍵詞:學前教育;人才培養;雙邊融園;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一)學前教育的春天為園院合作提供機遇與挑戰
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學前教育獲得長足的發展,普及程度逐步得以提升。2010年以來國家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7年4月“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相繼出臺與實施,使學前教育的發展真正迎來了真正的春天。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系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1]由此可見,普惠性幼兒園的規范和數量的增長確為高職院校幼師生的園院合作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機遇,但如何短時間實現高職幼師生與幼兒園崗位的“無縫對接”也成為隨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高職院校園院合作“融園模式”雙邊作用顯著
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基礎教育系鄭國慶教授提出“融園模式”是高等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實習、實訓基地幼兒園融為一體的培養模式。這種全新的培養模式需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切合、園院的全程互動、引領幼教雙基的建設。“融園模式”依托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基礎教育系鄭國慶教授帶領的教學團隊在學習、借鑒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成軍教授的“走園模式”、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秦金亮教授的“駐園模式”基礎上,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總結出的一種幼兒教師的培養新模式。[2]“融園模式”是將幼師生培養與幼兒園融為一體的幼兒教師培養新模式,區別于單純的“走園模式”和“駐園模式”,雙邊性明顯,作為一種雙邊行為,能夠有效地將“走出去”和“引進來”有機結合,達到互利共贏的教學成效。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國家層面來看,還是從高職院校及幼師生的人才培養模式來看,都需要我們切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當前園院合作的發展模式進行探究與實踐,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成效的發揮需尊重現實、因地制宜、整合融通、全程互動,從而發揮園院合作的雙邊性效益。
二、“雙邊融園”模式概況
“雙邊融園”是重慶傳媒職業學院在借鑒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基礎教育系鄭國慶教授的“融園模式”的基礎上,在近三年的教學實踐和專業建設中逐步形成的全新的園院合作模式,重點突出“雙邊性”。“雙邊融園”模式依托重慶傳媒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愛·勤·樸·創”的專業建設理念,倡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除了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還需不定期的到幼兒園聽課、評課、觀摩和參與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流程組織;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除了在高校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還要不定期的下園參與幼兒園的觀摩、評課和組織幼兒園教研活動;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屬于高等教育體系,卻又是實習、實訓基地幼兒園的教師;實習、實訓基地幼兒園的教師和小朋友也不定期到重慶傳媒職業學院開展各類活動;實習、實訓基地幼兒園的教師和小朋友也是重慶傳媒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此外,重慶傳媒職業學院不僅承擔幼師生的職前培養任務,而且還深入各類幼兒園,建立“一對一”在校教師的跟崗制度,承擔負責幼兒園的幼兒園教師及園長的培訓任務,實現了幼兒園與學前教育專業雙邊融為一體的模式。“雙邊融園”作為一種雙邊的行為,互利共贏,更加突出內在和本質的融合,是重慶傳媒職業學院力爭實現高職教育與基礎教育有效結合的大膽嘗試。
三、操作方式(過程)
(一)學生與實習、實訓基地兩方面的“雙邊融園”的操作過程是以學期和學年為單位。
大學三年均以基礎課程為主,如鋼琴基礎、舞蹈基礎、樂理基礎、美術基礎等。旨在培養學生的幼兒園教師基本能力。其中,基本能力融合于重慶傳媒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理念分為“十二藝”,分別為“能唱會跳、能彈會畫、能演會講、能說會做、能教會保、能編會創”。一年級(第1.2學期)兩個學期主要是以打基礎為主,注重師德師風的養成。一年級特別是第1學期要求學生不定期到幼兒園,實現形式主要是以半日活動觀摩為主。通過讓學生走進幼兒園,了解幼兒園老師的事務性和常規性工作,培養其熱愛幼兒教育事業,熱愛孩子的基本信念,以此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兒童觀。第2學期,學生至少一兩次自行前往幼兒園,參與幼兒園的活動,結合所開設課程進行實踐。如結合本期開設課程《學前兒童衛生學》,實踐主要以保育見習為主,觀察與嘗試幼兒在來園、離園、盥洗、飲食、睡眠,以及戶外活動、游戲活動過程中的保健與生活護理,學習和嘗試組織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協助幼兒園保育員做好衛生、安全等工作。
二年級第3學期,每月1次完成不定期參與幼兒園活動(可選擇幼兒園來校組織的大型戶外或者親子活動)。要求填寫《重慶傳媒職業學院學前教育教學實踐手冊》第12頁中關于“幼兒園教育活動評析記錄”相關表格,從活動名稱、活動目標(三維度)、活動過程中教師指導和幼兒表現、評價等方面做出專業完整的記錄。第4學期,每月每班分派學生前往實習、實訓基地完成脫產的月見習,其余同學完成周見習。學習制定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包括周計劃和日計劃等),嘗試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制作玩教具、實際組織幼兒活動等環節。重點是學習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在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培養幼兒品德,促進幼兒能力和個體的全面發展。
三年級第5學期,每周1次不定期到幼兒園聽課、備課和參與幼兒園活動和工作。有意向的選擇校外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課和聽課,了解本班幼兒的家庭情況和幼兒園所在社區的基本情況,聽取家長和社區對于幼兒發展的意見,學習與家長溝通并組織家園聯系活動,嘗試根據幼兒的特點對家庭教育提出建議以及進行幼兒園與社區的合作工作等。第6學期頂崗實習。(操作方式詳見表一)
(二)高校教師與實習、實訓基地兩方面的“雙邊融園”的操作過程具體為重慶傳媒職業學院學前教育教研組每學期選派專業教師和學生到實習、實訓基地幼兒園進行觀摩教學活動。教學類型分為兩種: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與幼兒園教師共同備課、磨課,由幼兒園教師給小朋友授課,小朋友為教學對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為聽課者,學習者;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授課,小朋友為教學對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和幼兒園教師為聽課者、評課者。
重慶傳媒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每年接待實習、實訓基地幼兒園共同來校舉辦“六一兒童節”、“親子運動會”等近10次大小不一的活動。每學期不定時組織學生到幼兒園協作幼兒園舉辦各類活動。每年組織畢業生匯報演出,邀請實習、實訓基地幼兒園老師、小朋友觀看并作出滿意度測評。每學年組織1-2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到實習、實訓基地參與幼兒園教研活動,包括園本課程開發、區域創設、家長工作培養、職后幼兒園教師的發展、教研教改課題申報等。學前教育教研組每學期邀請幼兒園骨干教師、園長來校承擔一定的教學法的課程任務。
四、學生活動
重慶傳媒職業學院主動設計一系列與學前教育專業能力培養密切聯系的學生活動,積極配合“雙邊融園”模式培養熱愛幼兒教育事業的幼兒教師。3月份舉辦“說學”比賽;4月份舉辦美術作品展、運動會;5月份舉辦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主題班會活動;6月份舉辦兒童節話劇表演大賽;9月份舉辦幼兒園教師演講比賽;10月舉辦幼兒自編操教學展示;11月舉辦學前教育專業幼師生技能大賽;12月份畢業匯報演出。
五、效果評價
重慶傳媒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在探索“雙邊融園”模式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路上加強反思與總結,成果顯示教育教學質量發展較快。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獲重慶市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大賽獎項。2017級第一屆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頂崗實習中供不應求,雙選會一搶而空。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100%,且99%從事的崗位均與專業對口。“雙邊融園”模式不僅提升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水平,高校教師“雙師型”的培養,還給實習、實訓基地搭建了平臺,創造了機會,在年度幼兒園考評中占據了有利的競爭地位。重慶傳媒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著力建設“雙邊融園”模式的園校合作平臺的過程中,不斷深化“過程共管,責任一同,成果共享”的合作辦學機制,大力推進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探索和實踐,踐行實踐以突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向幼兒教師轉化的“無縫對接”的難題。
注 釋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J].基礎教育參考,2019(01):79.
[2] 鄭國慶.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融園模式”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12).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J].基礎教育參考,2019(01):79.
[2] 鄭國慶.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融園模式”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12).
[3] 王劍等.園院合作產教融合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路徑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
[4] 張晗,李悠.園院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的策略研究—以高職學前教育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4(2).
[5] 吳偉俊.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初探: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2(1).
[6] 米慶華.基于“融園模式”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以阿壩師專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31(08):64-67.
[7] 鄧漢平.藏羌民族地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理論與實踐探索——兼論“融園模式”的理論設計與現實困境[J].亞太教育,2016(24):264-265.
作者簡介:梁慶遙(1992-06-08)、女、漢族、四川瀘州人、助教、學前教育專業負責人、教育碩士、單位:重慶傳媒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研究方向: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與指導、幼兒游戲、教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