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力量,自身的道德修養直接關系到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情況,更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的標準1,是對高校教師道德修養最根本最直接的要求與指引,作為高校青年教師應爭做新時代的“四有”好老師,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關鍵詞: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四有”好老師;途徑與意義
高校青年教師是教育的基礎,師德師風建設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從加強學習促進自身成長,密切師生交流,重視家校互動等方面對高校青年教師爭做 “四有”好老師的途徑與意義進行論述。
一、加強自身學習
青年教師很多是剛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這一現狀就要求青年教師應該較快的轉變角色。順利實現角色轉變基本的一條方法就是,加強自身學習,學習教育教學的知識,學習領會黨的教育方針,貫徹黨的教育政策,實現從一個受教育的學生到一位教育學生的教師的角色轉變。
(1)教育者先受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青年教師必須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站位,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特別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學習,明確高校教師的職責與使命,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青年教師思想活躍,與大學生在年齡上的差距不大,自己的行為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更直接。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應該在自身的教與學中不斷堅定篤行,通過言傳與身教,使當代大學生樹立個人理想信念,學好專業知識,培養綜合素質,積極參與實踐,投身全面建成小康和社會主義現代建設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創新教育方法。做有理想信念的教師,這一目標內在的就要求老師能夠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現階段的學生特別是零零后的大學生,思維很活躍,我們作為教師應該主動創新思想教育方法,在教與學中,互相促進。
有理想信念不僅是教師個人道德修養的要求,而是在整個教學工程中,必須始終閃爍這理想的燈塔,指引著前進的方向。能讓理想信念的燈塔一直閃爍并給我們提供強大思想動力,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強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同學們的邏輯思維,循循善誘,用創新的方式,新的舉措來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投身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放飛個人青春夢想。這其中教師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實現教學相長,使得青年教師篤定自己教書育人的職業理想,竭誠奉獻的人生信念[1]。
(3)多學科知識的學習。高校青年教師一般都是從事相關專業的教學工作,也基本與自己所學的專業對應,但是新的形勢下,要想做到有理想信念,也應該是注重多學科知識的學習,拓展知識的廣度,來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使教育方式不斷與時俱進,比如信息化手段,幕課,翻轉課堂等等,只有不斷豐富專業學科知識及交叉學科知識,青年教師才能擁有扎實學識,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與水平不斷提升。
作為高職教師,要注重聯系專業工作崗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要求,教學中突出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習領會高等職業教育內涵與要求,使自己能更好的做好教學工作,適應教師崗位,堅定個人的職業發展目標,篤定從教的理想信念。
二、密切師生交流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古人對教師這一名詞高度凝練的表達,教書育人是一個實踐活動,師生關系、師生互動極為重要,教學的組織,知識的傳授,思想的引導,只有在師生交流中才能潤物無聲,沁人心脾,潛移默化,做到教書育人。
交流使人從相識到相知,同樣作為老師,交流使老師與學生的聯系也更加緊密,有效的溝通交流是教書育人的催化劑。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高等學校的一切都是學生的成長而設立存在的,學校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是師生關系,其他關系都是為師生關系而存在的,認識好處理好師生關系是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前提條件[2]。
(1)掌握交流的技巧。作為青年教師應該也必須掌握,有效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理解運用基本的心理學知識,使我們的交流更能符合青年學子的思維邏輯,同時也應看到,現在的學生基本都是互聯網的原著民,善于使用網絡平臺進行溝通交流也十分重要,這樣的新方式也是學生們喜歡的,應該不斷創新使用。
教師對學生的理解首先表現在傾聽學生的聲音并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感受。在傾聽中,教師必須具備的態度:愿意花時間,并愿意傾聽學生對你的訴說。心甘情愿地去幫助學生。做好準備去接納學生的感情。把學生是有足夠能力去理解自身問題的人[3]。
(2)線上線下的多維度互動。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四有”理念的直接的體現,教與學,學與思,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的綜合過程,教師如何教,如何引導學生,這與青年教師自身綜合素質十分密切,不僅是與教師自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相關,更重要的是教學能力問題,只有做到“四有”標準才能是合格的教師,才能稱得上是好老師 [4]。互聯網社交軟件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方式,聊天軟件拉近了大家的時空距離,豐富了師生交流的形式,也讓師生交流不在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發一個微博,轉一條微信這些新媒體的手段使線下的交流方式更加多元。
學生日常事務管理方面,比如輔導貓,讓學生查寢、定點簽到、請假銷假、信息收集,使老師與學生在線上就可以完成很多工作,方便了青年教師,也符合大學生們對信息化的要求,更加的便捷,交流也更加高效。在知識學習方面,比如采用學習通軟件,課堂簽到、點名、小組討論、隨堂測試等既增加了課堂學習的有效性,也調動了學生的參與度,更使使師生的交流變得更暢通。
三、重視家校互動
作為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管么樣管理好服務好班級的學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這也是做“四有”好老師的必然要求。家校之間的及時有效互動,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問題的解決,也是幫助新生盡快的適應學校生活的很有效的方法。
建立的家校微信群,是教師家長互動交流的良好平臺,通過微信短消息可以快速的進行信息溝通,同時在微信群里面也可以進行各種討論,轉發相關信息,進行公開討論,家長們各抒己見,對學生們身邊的熱點問題征求家長的意見,凝聚家長的共識,同時一些問題也可以通過家長來處理,使學生工作更加高效[5]。不僅是交流溝通的便利,更重要的是能夠較為真實的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家庭情況,較為全面的熟悉學生,為后面的困難學生幫扶,心理引導打下鋪墊,做到真正關心學生的成長,全方位育人,做到有仁愛之心,促進青年教師的自身成長。
四、結語
“四有”好老師的標準是指引青年教師站好講臺,做好老師的根本指針,是我們青年教師成長的燈塔,作為高職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加強自身學習,密切與學生的交流,重視家校之間的互動。
在教學中,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在教書過程中注重鍛煉自身業務素質,將“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內化于心,為化于心,做好學生的引路人,立德樹人,使自己能扎實成長,更好的為黨和國家、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在新時代實現新的作為,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
注 釋
[1] 2014年第30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發表重要講話,勉勵廣大師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參考文獻
[1] 王曉星.做四有好老師的全新探索[J].科技風·2018(10).
[2] 李太平.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長江出版社.
[3] 楊修平.習近平總書記“四有”好老師的教育哲學意蘊[J].中國教育學刊.2018(07).
[4] 張艷婷.培養青春充滿正能量的好少年-爭做“四有”好老師[J].華夏教師.2015(10).
[5] 馬秀麟,王翠敏,蘇幼園.信息化環境下“四有”好老師的養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07).
作者簡介:陳祥(1992.08—),男,漢,湖北黃岡,助教,碩士研究生,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