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喜
【摘要】為了幫助現代大學生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教育將大學體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程之一,與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等處于同樣重要的位置,以提高現代大學生的體育素養,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適應現代大學教育的新形勢,促進大學體育教育的改革進程,本文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和目標進行了探討,針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在新形勢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課改發展要求下,推進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的教學途徑和策略,強化大學體育教學理念,優化體育教學內容和結構。
【關鍵詞】大學教育? 體育? 新形勢? 體育素養? 理念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4-0115-02
我國正處于經濟、教育飛速發展的時代,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有了新的定義,大學體育教學將強健大學生的體質、提高大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作為教育目標,積極開展體育文化教學,加強實踐,弘揚體育文化,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社會轉型,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大學體育教育事業既受到社會的重視,同時也受到了各種因素影響,使大學體育教育面臨著巨大挑戰,教育者要進行全面的大學體育教育改革,適應時代腳步開展體育教學工作。
1.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我國正處于現代化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進程,國內各個行業領域都在進行積極的創新改革,教育事業也不例外。大學體育教學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下,必然要經歷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發展。通過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不僅能夠在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體育課程的基礎上提高身體素質、強化體育技能和專業水平,在促進大學生精神面貌的提升方面,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也發揮出了關鍵的作用。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體現了大學教育中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根本要求,培養起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全方位提高精神素養。在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學生和體育課程相融合,拉近了和體育鍛煉之間的距離,幫助大學生群體深入理解和掌握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的精髓,實現大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近些年來,教育改革對于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素質教育作為重點的改革內容,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凸顯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不再受傳統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限制,將體育知識、體育精神、體育綜合素養等各方面的內容納入到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各個環節中,幫助學生優化心理健康狀態,改善身體素質。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在新形勢下開始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激發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入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自律的生活習慣,掌握更多的體育鍛煉知識,為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
結合我國教育部的相關統計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發現,大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重視不足,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學生的學習精力通常偏重于放在文化課程的學習和探索活動中。目前我國的素質教育大力推行,伴隨著教育階段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部對大學體育教學加強了關注,發現我國大學生的體能水平和綜合身體素質較差,運動和鍛煉的機會較少,師生整體對于大學體育教學活動重視度不足,隨著我國教育部出臺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開始執行,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結合過去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不足問題和缺陷,大學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的教學情況,從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作為出發點,幫助大學生集體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身體素質和運動方面的技能能力,致力于促進我國大學生整體綜合體育素質的提升。設置體育知識目標、體育能力目標和體育情感目標,在以體育知識為目標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所學體育項目的名字、動作術語等基礎知識,了解各個運動項目中動作的名稱,例如足球運動中的腳背外側運球、體操項目中的滾翻、乒乓球運動中的推擋球技術等術語。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識,了解體育鍛煉給人身心健康帶來的效果,例如體育運動對人心肺功能有哪些影響等。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知識和健康知識,更要學會相關的動作和鍛煉技能,形成體育運動的能力。在大學體育學習中樹立起團隊合作意識,培養起學生堅強的意志力,提高人文素養。
3.新形勢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3.1大學體育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
我國大學體育教育在大環境的發展要求下,目前許多的大學體育課程中普遍存在相同的問題,即是大學體育教師采用傳統陳舊的教學理念和體育教學方式進行體育授課,教師作為主導者,掌控著整個體育課堂的教學工作開展,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單一,并且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傳授,體育課堂處于單反面傳遞的狀態,學生更像是體育課堂上的“觀看者”,缺少一定的互動,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參加到教學環節中來,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接受體育知識,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完全被忽視,學生沒有對體育運動的熱情,自然對于體育課程缺乏積極性。
3.2教師自身缺少理論知識基礎
大學體育教育中,體育教師的技能素養決定了教育工作的開展和效率,目前大學生數量較多,大學教師數量相對較少,處于教師匱乏狀態,在這樣的大學體育教育現狀下,體育教師的素養水平層次不齊,部分體育教師甚至缺乏基礎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大學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整體不足,嚴重影響大學體育教育工作的發展。
3.3教材與課程內容不足
目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中,較為注重學生的體能提升訓練,許多大學體育課程設置成體能訓練模式,不具有針對性,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資源開發缺失,無法發揮體育課程在大學體育教育中該有的作用,大學教育只注重教學效果是否達成,忽視教學內容的創新工作,長久保持傳統的大學體育教學風格和教育模式,大多數體育教學課堂,都更像是大學生的“集體運動”,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沒有進行體育技能鍛煉的機會,缺少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興趣和積極性,無法從真正意義上掌握體育技能,提升體育素養。
3.4體育教學效果較差
衡量大學體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之一,是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教學內容,這是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非常重視的問題,但是就目前我國大部分大學體育教學現狀而言,多數大學體育教育者都將關注點放在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沒有設定出特定的體育教育目標和科學的評價系統,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影響對學生的體育教育成果,對學生體育素養的發展造成阻礙,有悖于現代大學體育教育發展的要求。
4.新形勢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教學途徑和策略
4.1改革大學體育的教育理念
我國新課改始終提倡的是“以生為本”理念,在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通過對教學模式和內部結構等的教育優化工作,實現教育模式的轉型,升級教學方法,大學體育教師首先要將摒棄傳統的體育教育觀念作為改革主旨,將大學體育教育的地位重新建立起來,以培養高素質的綜合人才為教學重點,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作為學生的課堂向導,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興趣,保持學生的體育熱情,針對學生的特點,融合到體育教學的特點和規律當中,制定全面的體育教學方案,以促進學生體育的終身發展為教育目標,明確社會需求,徹底改變陳舊的體育教育觀念,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到教學設計中,豐富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體育需求,充分發揮體育教學優勢,以點帶面,促進個體的成長,促進體育教育整體的發展,大學體育教師將教學新方式和新理念注入到教學實踐中,滿足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需求,推進體育教育改革的進程。
4.2優化體育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
大學體育的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決定了大學體育教學的整體教育質量,在新課改的形勢影響下,我國部分大學院校已經實現了體育教學改革布局,將自身的資源優勢進行整合,不斷深入新課改要求下的探索和實踐,目前教育改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硬件投入已經進行了全新改革,但是在軟件領域仍舊需要更全面的開展工作,首先要注重課程的安排,部分大學體育課程在大學三年級中存在銜接問題,體育教育工作者要結合教育發展的形勢,將體育教育貫穿其中,創建合理的選修模式和個性化設置,創建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的全面參加,創建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興趣,設計新課程內容,始終堅持以生為本,將體育教育打造出更具特色、更吸引人的模式,全面借鑒,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拓展教學,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靈活多樣,能夠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大學體育教育的長期發展。
4.3構建和完善體育教學中的評價體系
體育教育評價能夠對教育成果進行全面評估,是大學體育教育中不可缺失的環節,目前教育評價系統中,評價結果數據化,量化指標被過度強調,嚴重影響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因此要構建起完善的體育教育模式,改革評價體系,首先突出體育教育整體環節的評價,其次建立起多樣化的評價模式,對體育教育的評價不能只把重點放在成績上,而是要針對學生的個體現狀,完善評價方法,將學生的日常表現等納入評價范圍內,還原學習過程,激勵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培養鍛煉熱情,傳統的體育教育評價,是針對學生的整體或單項表現為指標的評價體系,簡化模式的評價能夠客觀反應教育成果,但是無法推動體育教育的發展,因此要針對學生表現和改變進行實時評價,在細節評價中完善體育訓練成果,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體現體育教育的公平公正性,推動新課改的穩步發展。
4.4強化體育安全教育工作
體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其它科目,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涉及到肢體動作和運動鍛煉,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運動起來,運動幅度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隱患,因此體育教師要注重體育安全知識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體育安全的重要性,針對不同的體育運動鍛煉,制定不同的方法,創建安全課堂,使學生能夠學習到一定的體育技能同時,保證學生安全,這也是大學體育教育工作中必須要重視起來的,體育教師應提升自我教學技能水平,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掌握一定的運動和醫學知識,處理課堂可能出現的緊急事故,促進大學體育教育事業的平穩安全發展。
5.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新課改在大學教育中的深入開展,大學體育教育已經獲得了良好的引導,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滯后的體育思想,通過對教育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改革,將大學體育教育主體位置確定下來,把新課改的要求深入到課堂實踐中,推進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工作,全面促進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進步,創新教育模式,推動我國大學體育事業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向向,曹偉.雨課堂在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9):137+118.
[2]范曉軍.地方本科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及第二課堂活動的創新設計[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10):112-114.
[3]任春香,祝振軍,蔣桂鳳.大學體育課內外一體化之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10):61+82.
[4]劉張.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在新形勢下存在的問題探究[J].才智,2019(29):81.
[5]張艷.對基于終身體育思想視角下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幾點探討[J].才智,2020(15):47.
[6]楊政.素質教育背景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發展問題探析[J].成才之路,2020(0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