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文
摘 要:中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而語文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關聯,所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顯得十分重要。基于以上概述,本文具體分析了對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的措施。
關鍵詞:中職生 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學科
比如在中職心理健康這樣的傳統的教育教學活動方面,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教師明顯不能把課程內容和其他教育建立很好的很正確的聯系,甚至還會出現與德育相割裂的現象,最通常的表現形式為:單純的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內容及知識講述給學生,而不是言傳身教,用行動來滲透給學生,這樣極其不利于學生有效的學會心理調節的方法,以此來應對社會各方面的挑戰,同時更與職業教育的應有教學特點相違背。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課改鼓勵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學科有效的結合起來,同時也需要將語文學科有效的滲透到中職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動中。
1 中等職業學校目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
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較為缺乏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就是學生對自我的主體性認知與評價,正確的自我概念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并且感到自尊的存在。但是,中職生和普通中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等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導致消極情緒極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肯定,甚至出現不接納自己的想法。這不僅不利于其提高學習效率與成績,更容易出現心理方面的各種問題。
另外因為方式存在偏差。中職生在學習時覺得自己無法掌控學習結果,所以經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實際上這是心理方面的問題,是一種消極表現,就是學生覺得自己沒有可以獲得成功的能力,進而在后期學習中頻繁出現逃避、不想學習新的知識的心理與行為,以此為借口,形成惡性循環。此外,自我效能感較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與學生的學習經驗有直接聯系,如學生在考試中屢屢失利,就會認為自己無法提高學習成績,此時他的自我效能感就會顯著降低,而且會直接影響到他后續的學習動力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心理上也會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容易出現消極、回避、焦慮等各種不良情緒。
2 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學科融合成為當下教育改革的重點。基于承認學科差異的基礎上,不斷的打破學科之間的邊界,促進學科和學科之間相互滲透。學科融合不單是產生創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徑,還是學科發展的主要趨勢。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中獨有的情感感召力、人文精神非常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教師將課堂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合理利用心理教育的有關知識以及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會起到更好指引作用,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這即是一項任務,也是一種責任。語文教學大多選用區域教學,要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發展學生的有益個性,他能與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密切結合是取決于語文學科的特點。課本中,有許多的名家巨掣和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文學人物形象,以及眾多的英雄事跡,他們的人格精神起著潛移默化的榜樣與示范作用。
2.1 品讀與評析課文
中職學生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對人和事有自己的理解與認識,我們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來展示他們真實的見解。課程結束之后的休閑時間,教師要努力在課堂上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討論,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主動分享讀后感。比如,看完這篇文章,對于自己的成長有哪些啟示,可以說說積極的方面進行學習,也可以說說消極的一面予以改正。要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讓他可以自覺地通過教材從而接受教育,使學生能夠充分的感受到教材中豐富的人文思想和生活哲理,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幫助他們形成更加健康的心理。但是,有些文章本身可能存在多種方面理解的現象,文章中的一些觀點現在已不符合當前社會的要求。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多角度、多層次分析課文,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2.2 編排與演練課文
將情節跌宕起伏的課文,結合生活事跡融入合理豐富的想象,像編劇一樣改成一個舞臺劇,這叫做課本劇,學生身臨其境的去進行表演,深入體會課本中的角色的心里狀態以及所處的社會地位,會起到很好的心理教育滲透的效果,教育性極強。
語文課的內容包羅萬象,各個方面應有盡有,作為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課本劇的演出,將自然、社會、心靈、生活等蘊含深刻豐富的情感表現出來,把所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舞臺,并且從中獲得新的知識。學生的情緒得到調節,壓力得以釋放,豐富了校園文化,也調劑了學生的精神生活,更促進了其心理健康地發展。其次,課本劇的演出,還能夠讓學生在通過自己再現生動、真實的作品中,體會到人情冷暖,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的性格以及生活,使學生得以形成高尚的品格。
2.3 課外延伸閱讀
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的有效途徑之一是課外閱讀。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心儀的書籍,這樣本身就是在尊重學生個性的表現,才更能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積極組織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自主去尋找新成分,去探究新事物,去掌握新知識,才能真正的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從而激發更加強烈讀書的欲望,最終得以形成優秀的學習習慣。
進行課外閱讀活動有助于學生的體意識的增強、主體能力的發展、主體人格的塑造,將追求知識變成學生自覺自愿的行為。課外閱讀的信息量很大,涉及面很廣,有更加廣闊的視野,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聚沙成塔式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不是立竿見影的,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合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與特點,潛移默化的向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急躁冒進。堅持,終有收獲。
參考文獻:
[1] 玲玲.《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神通心理健康教育》,2019-10-18.
[2] 王甜甜.《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2020-07-02.
[3] 楊磊.《淺談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心里健康教育》,201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