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杰
【摘要】提問是地理復習課上至關重要的環節,巧妙而有針對性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盤活課堂,對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提問的技巧影響著課堂的互動性和學生的參與度,直接關系到復習課的效率,因此初中地理復習課的提問技巧是值得老師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研究和探討的。
【關鍵詞】初中地理? ?復習課? ?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9-043-02
初中地理是一門貼近生活,較為實用和有趣的學科,平時上課大多數學生都較為認真,學習熱情也比較高漲。然而到了復習課階段,學生沒有了上新課的新鮮感,甚至有些同學覺得知識點都已經掌握不想再聽了,這就要求老師在復習的時候要巧妙運用提問的方式和技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想要在復習課時運用適當的提問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善于總結,并且對學生的學習心理了如指掌,這樣才能有效的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有關復習課上提問的技巧和方式,以《天氣與氣候》這章內容為例,筆者認為做到以下幾點可能效果會比較好。
一、問題設計新穎,激發學生興趣
復習課學生的學習熱情已經沒有上新課時那么高漲了,所以要求老師能夠巧妙設問,在課堂的最開始就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說這節課的最開始,如果老師一開始就直接說:“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復習的內容是《天氣與氣候》?!边@樣的開場可能很多同學特別是成績稍差的同學會覺得這節課沒意思,那么學習的熱情就會比較低了。而筆者這節課一開始就和同學們說:“又到大家最期待的地理課時間了,大家開心嗎?”,這樣既能活躍氣氛同時又可以提醒同學。接著筆者又說:“這節課老師會帶著同學們學習什么內容呢?你們想知道嗎?”這樣的設問可能學生的好奇心就會很強,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這節課就已經成功的開始了。再比如復習完多變的天氣之后需要過度到氣溫的變化與分布這個內容時需要一些巧妙的提問方式。筆者是這樣說的“同學們,我們剛剛帶著大家復習了天氣先生的特點,接下來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氣溫小姐有些什么特點呢?她的脾氣會不會變化呢?”這樣的過渡往往會讓學生覺得很新鮮,即使是學過的知識,他們也還會保持濃厚興趣的。
二、抓住學生心理,巧妙設計問題
學生在上課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有時是不夠的,如果很多問題都直接發問的話,是很難讓他們主動發言的。這時就需要抓住學生心理,巧妙設計問題了。例如筆者在這節復習課引入的時候會說:“這里有兩位朋友,他們分別說了一句話,現在老師想請一個最可愛的同學來給我們判斷一下,這兩位朋友他們說的話分別描述的是什么?”由于是初一的小孩子嘛!當聽到老師要找一個最可愛的同學來回答問題時,很多同學都想要回到這個問題,進而得到老師的認可。再比如復習到常用的天氣符號時,筆者想讓同學來說出不同的天氣符號所代表的天氣時不會直接說:“誰來回答一下,這些天氣符號表示什么意思?”這樣的設問學生也沒有表現的欲望。為了激發他們回答問題的欲望,筆者會說:“這些天氣符號都很簡單,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記憶力還不錯的話,就來嘗試吧!”這樣的問法會讓那些想表現自己的學生更加積極,不太愛表現的同學也會變得主動起來。同樣的,在復習完風力和風向時,老師們通常會問學生“大家有誰能說出這個符號表示幾級風?。渴鞘裁捶较虻哪??”根據初中生的特性,這樣的提問顯然不能喚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其實可以根據初中生的喜好,改變一下提問時的用語。老師可以說“同學們,風是我們學習天氣符號的重要內容,是我們的朋友,我想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同學都能讀懂風的語言呢?”同學們都不想落后于人,主動起來回答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
三、地理課堂提問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問
課堂提問是完成地理課堂教學目的的重要環節。通過提問及學生解答,使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及技能,因此,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全體同學都對問題積極思考,同時應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問。問一些簡單而又不是特別重點的問題,我會面向全班一起發問。比如在講到衛星云圖的時候,我就面向全班一起發問,“在衛星云圖上藍色代表什么?綠色代表什么?” 這樣就能快速解決這個知識點。但不能太頻繁地面向全班發問,有時有些問題需要因人而問。容易的問題,提問中差生,問題較難,提問優等生。提問面應普遍,不要集中在一兩個人身上。比如給出氣溫日變化圖時筆者會讓中等偏下的學生來回答最高溫、最低溫和日均溫等,而在講到氣溫和降水的分布規律時,筆者會給出分布圖,讓優等生來總結。同樣的道理,在復習到簡單的天氣符號時,筆者會讓成績差一點的同學來回答,復習到空氣污染指數的大小與空氣質量的優劣之間的關系時,最好讓成績中等的學生來回答,而復習到世界氣候類型的判讀時可以挑選成績相對較好的同學來完成。
四、地理課堂應以學生為主,加強互動,把握好提問時機
地理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避免出現“滿堂灌”的情況,特別是復習課的時候更要以學生為主。所以老師起到的是引導的作用,很多時候知識點需要學生自己去歸納和總結。例如在復習“氣溫的變化與分布”時,筆者會提問學生,讓學生根據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圖說出最高溫和最低溫以及它們出現的時間。但在復習“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時,由于和前面復習的內容類似,筆者不會給出給出圖后直接提問學生,也不會讓學生說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是哪個月,降水量有多少。而是給出一幅降水量柱狀圖,對學生說,“同學們想想,根據這幅圖,老師可能會問你們什么問題呢?”如果學生能夠根據老師給的圖問出適當問題來的話,解答這些問題就不是難事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并學會舉一反三,分析和歸納問題。為了加強互動,有些問題可以讓學生來發問,并讓其他學生來解答。地理課堂教學提問要善于掌握時機,選擇提問的時機要以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緒而定。正常情況下在教師作了較長講解后,突然話題一轉,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當一個問題已講完,下一個問題即將開始時,采用提問的方法以作過渡等等。例如,在復習完“氣溫的變化與分布”后,馬上提問:“我們關注天氣除了氣溫以外還會關注什么呢?”這樣學生就能記住天氣與氣候主要關注的是氣溫和降水。接下來就能自然地過渡到“降水的變化與分布”這部分內容上來。用提問的方式承上啟下,過渡自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啟迪思維。
五、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創設和諧提問氛圍
地理復習課教師應注意對學生的訓練與指導,要解除學生思維上的束縛,鼓勵學生敢于發表和堅持自己的意見,營造暢所欲言的良好氛圍。例如在讓學生來總結氣溫分布的規律時,有的同學會說“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此時可能會有同學有其它看法,老師應該鼓勵那些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起來說出他的想法。另外一個同學會說“高緯度氣溫低,低緯度氣溫高”。其實兩個同學對氣溫分布的規律都概括得很準確,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再比如復習到世界降水分布規律時,有的同學很肯定的說“世界所有地方都是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因為這是受海陸位置因素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沒必要馬上糾正其錯誤,而是鼓勵學生堅持自己的意見,同時出示世界降水分布圖給學生看并說明“其實你的想法是不錯的,也很有主見,但說法不完全正確,因為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不是所有沿海地區降水都多,比如回歸線的大陸西岸降水就很少。所以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主要是指中緯度地區?!眲撛O和諧的提問氛圍,鼓勵學生回答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能夠使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來,從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復習課的效率。
一節好的初中地理復習課,提問是關鍵部分,能夠抓住學生的心理和學生學習層次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在提問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好時機去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給與及時地總結。提問是復習課的眼睛,它可以透視出復習的重點;提問是復習課的靈魂,它可以喚起學生的興趣;提問還是復習課的鎖鏈,它可以串起所有知識,帶著學生不斷地通向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1]劉聚魁.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之探究[J].神州(下旬刊),2011(5):205-206.
[2]陳雙利.初中地理課堂的提問策略[J].學子(理論版),2015(15):30.
[3]王青.中學地理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