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韜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和學習能力夯實的最基礎階段,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地位互為相對,整堂課程的中心以老師為主,教師在對整個教學大綱深入貫徹落實之后,將其重心運用到自己的教學方式和理念中,通常采用滿堂灌的形式開展教學。長此以往,這樣數學課堂就很容易給學生留下非常枯燥乏味感覺,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現階段的小學教育模式中,教師必須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的桎梏,采取積極有效且新穎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整堂課程的專注度和參與度。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課堂?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9-124-01
引言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課堂效率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課堂效率對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極大的幫助。現階段,教學內容有所增加,再加上課外輔導班、興趣班的學習內容,給學生帶來了極大壓力。因此,為確保整個教育目標的深入落實,必須提升整堂課程的教學效率,使其符合現階段所要求的高標準。
一、通過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直觀地呈現
小學階段是學生剛接觸數學的初級階段,數學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為小學生學習形成較大的挑戰,而且小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數學教材中數學知識點的概念。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老師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往往是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點死記硬背,這不但不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而且這種學習方式極有可能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產生抵觸心理;而老師想要有效改變這種情況,必須改變原有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整個數學知識面能夠客觀真理且簡便地傳達給學生,加深學生對整個數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對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而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會促使其更加的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這對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實現高效數學的建造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課堂教學中,不少數學教師單純地以傳統的口授法進行教學,在課堂上采用這種方法,會營造一種枯燥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也提不起興趣,更沒有強烈的積極性去進行數學難題的解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拘泥于單一的口授法進行教學,而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手段來豐富課程的內容,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且活潑的教學氛圍,大學生積極的沉浸到這種教學模式中,提高學生參加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熱情。
三、運用多樣化的教具
小學生往往處于一個活潑好奇的年齡階段,為提高他們對整堂課程的專注度,教師往往會將講課的重點放在講述上,于是在數學教學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教師在講臺前熱情洋溢,學生在課桌后神色厭厭,沒有趣味性的課堂極易給學生帶來疲倦感。從而長時間下去,這種乏味的數學課堂會漸漸的使學習變成一種負擔,不但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會讓他們失去對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趣味化教學十分重要,科學合理的對各類教學器具進行合理的搭配使用,提高器具在課堂內的參與性,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整堂課程的積極性和熱情,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記憶和深刻理解。例如,教學“20以內進位加8+7=15”,先讓學生根據算式小棒:左邊8根,右邊7根。啟發學生怎樣才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呢,可以把右邊的7根移2根到左邊,這樣左邊就有10根小棒,將它們捆成一捆,幫助學生通過擺小棒的方式直觀地理解“湊十法”。如此一來,就會降低學生對問題探究中所消耗的時間,不僅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上來,也通過增強參與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引入微課,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不難發現,數學知識的概念性很強。尤其是在立體幾何和平面圖形等知識的學習中,單純依靠教材和板書,學生很難理解空間和平面概念。但在引入微課后,教師采用知識動態轉換和形象化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能增強學生對課堂數學點的理解和應用,強化學生“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數學理念,讓其自發進入課堂當中進行學習。同時,微課加入教學課堂的手段中,不但可以提高整個教學課堂的效率,同時教學教師思路。例如,在圖形周長、面積的學習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了邊長、長和寬等概念后,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就可以讓學生實地觀察、計算操場、乒乓球臺和籃球場的面積和周長,微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加深學生對該難題的深度理解,提高學生不斷解決困難的能力。
五、正視學生差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由于小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在面對相同知識內容時對知識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需針對學生的具體化差異,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活躍思維,讓其在交流以及討論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對知識內容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小組的合作,可以使組內學生優勢實現互補,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思考性,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整體效率。比如,學習“數據收集整理”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科學地劃分成小組,指導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塑料袋和環保袋使用情況”數據收集的實踐活動。這樣可以幫助其真是的體驗到數據的搜集以及整理、分析的過程,學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分析,在合作交流中發散性的思維,需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完成本節知識的鞏固和應用。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合作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作為小學學習一門重要的基礎性的學科,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需要教師給予充分的重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和探索,找出學生喜聞樂見且易于接受的教學手段,從而可以提高學生對整堂課程的參與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推動整個教學大綱目標的落實。
【參考文獻】
[1]劉金龍,唐志云.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49-150.
[2]張家華,唐志云.精心提問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59-160.
[3]何鳳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8(2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