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紅
摘 要:傳統文化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合傳統文化,能夠進一步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本人結合教學經驗,先對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融合的原則進行分析,之后對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融合的策略予以探討,希望能夠為廣大數學老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數學 傳統文化 融合
在當今初中數學教學環節中,要想實現對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和應用能力,就必須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要在教學中融合傳統文化。為了更好地實現初中數學的素質教育目標,就要做好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研究,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探討。
一、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融合的原則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課堂融合的基本原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認知能力、興趣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在保證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之間有效融合的前提下,讓學生聽得明白、理解透徹,如此才能夠讓學生發現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發現數學知識的獨特魅力,實現對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
2.潛移默化
潛移默化是傳統文化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進行融合的重要原則。所謂“潛移默化”是指傳統文化在數學課堂中的出現要時機恰當、尺度得當。有些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應用或舉例時比較突兀,這會打斷學生的原有思路,影響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必須要確保傳統文化與數學的適配性,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融會貫通
融會貫通是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有效融合的關鍵原則。融會貫通是指學生能夠理解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的關系,并能夠將其整理、歸納到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中,由此做到借助傳統文化來提升數學素養。目前,部分數學教師忽視數學文化教育,這使得很多學生出現了只會做題但不了解其內涵的情況,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的融合策略
想要做好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教師要進行統籌設計,至少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借助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想要保證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入,就必須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為此我會在保證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適配性的基礎上,讓傳統文化以更符合學生興趣的方式予以呈現。
以課堂導入階段為例,我會通過講傳統文化故事的方式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產生興趣的同時,也能夠對數學知識產生正確的認知。例如在進行《從算式到方程》一課的導入階段,我先為學生介紹了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并通過介紹歷史背景、成書過程、具體內容等,讓學生了解《九章算術》在文化史地位,以及在數學專業方面的突出貢獻。在此基礎上,我給學生分別展示了古代方程和現代方程,讓他們通過對比研究發現兩者的異同點,并對方程產生探究興趣,為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運用傳統文化提升學習體驗
運用傳統文化提升學習體驗是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教學相融合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借助傳統文化來提升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必須要做好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例如在進行《勾股定理》一課的學習時,學生對于勾股定理的理解存在困難,為此我舉出了“趙爽弦圖”的例子,在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該圖的基礎上,通過對其中關鍵知識點的講解,來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我還為他們列舉了《周髀算經》中記載的勾股定理的特例,讓學生了解“勾三股四弦五”的由來,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又如在進行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時,我會為學生展示一些歷史上的典型建筑,包括紫禁城、大雁塔、黃鶴樓、趙州橋等,并給學生講述古人對軸對稱圖形的喜愛,許多皇帝的陵墓也都是對稱的,例如漢武帝的茂陵等。學生通過觀看圖片、聽歷史故事,進一步獲得審美情趣的提升,由此提高他們對軸對稱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并發現軸對稱圖形之美,為以后幾何的學習奠定基礎。
3.依托傳統文化布置課后作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想要進一步做好對傳統文化的融入,就必須做好傳統文化與學生之間的有效聯系。為此,教師可以在布置課后作業時,融入傳統文化的內容,以提升課后作業的質量。
例如,在完成《勾股定理》的學習后,我就讓學生收集歷史上關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讓學生在尋找和搜集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和體會古人的智慧,并進一步了解“勾股定理”在我國的發展過程,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該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程度。除此之外,我還會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了解“漢唐算經十書”,嘗試閱讀《九章算術》《周髀算經》等,由此來增強學生對數學史的了解,并感受到數學的獨特魅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綜上所述,做好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研究工作是改變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傳統文化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將其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能夠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過程,學習古人的思維方式,并通過實際應用,讓這些優秀的數學思想、思維模式成為學生學習的良好助力,由此來幫助他們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題思路,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初中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為學生數學素養的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馮慶林《體現數學文化的初中數學教學例談》,《中學數學》2020年第6期。
[2] 王惠紅《淺談初中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文化與教學思考》,《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