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8.027
《新課標》明確指出:“美術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弘揚優秀的中華文化,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開發和利用本土資源,在美術教學中注入家鄉藝術文化,是發揚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最直接的方式。
洛陽是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歷史名城,“千年帝都,華夏圣城”是人們對洛陽的盛贊。這里有享譽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有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洛陽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河圖洛書傳說、唐三彩、河洛大鼓、洛陽水席等,多達一百余項;洛陽的民俗方言也是獨具特色。這些本土資源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一、促進教師的成長和進步
我們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我們的美術教學急需注入家鄉文化內容。我們在全區有針對性地挑選了五所學校進行問卷調查。老師們注意收集圖文資料和教學反思的整理,這一過程都提升了教師的教研能力。同時,教師在活動的參與和開展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如何去尋求恰當的解決方法,都會引發教師的思考和探究,從而鍛煉教師的綜合能力。比如某小學開展的“我愛家鄉美”美術主題活動,每個年級都開設有不同的主題課程,有學畫牡丹花、圖說洛陽話,畫家鄉小吃、洛陽名詩配畫以及畫洛陽歷史名勝等,每個主題課程的開設都需要老師去學習相關文化知識, 然后共同研究確定適合相應年級的學習形式。例如一年級的主題課程是砂紙棒彩畫牡丹。選擇牡丹這一內容,是基于牡丹花隨處可見,大家都很熟悉。相比其他內容重點在花的不同品種不同形態,文化的內容要偏少些,易于低齡學生接受。而牡丹花相比一般的花,又是比較難畫的。如何解決這一難點?老師們采用圖片欣賞法、分析示范法等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不同牡丹花的花葉特點。學習兩色或三色的涂色過渡技巧。一年級學生年齡偏小,適合用彩砂紙來畫棒彩畫,畫材新穎,好上色,油畫棒色彩濃郁,正好利用畫牡丹進行過渡色的學習。這樣的課程學生既喜歡也易于上手,畫的效果好看就更容易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對于中高年級學生來說,對于文化的理解會更深刻,造型能力也好于低年級,開設“家鄉小吃”“洛陽名詩賞析”“洛陽話和名景”效果會更好。
二、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研究初期,我們針對學生對家鄉文化的了解度專門做過相關的問卷調查,不少學生知道一些,但都停留在膚淺的表面上,很少有做過深入的了解。在近一年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成長非常明顯。首先,在一系列主題活動的促進下,老師引領著學生由對家鄉的一知半解到逐漸激發起探知學習的興趣,進而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現在,關注家鄉文化已經變成很多學生自覺的行為。另外,我們開設的主題課程形式多樣,例如砂紙棒彩畫、國畫、皺紋紙手工花、圖文畫、寫生、折紙畫、彩泥手工等,學生們通過直接和間接體驗,學到了不同的表現方式和技巧。在學習活動中,作品的展示給了學生一個相互學習的平臺,老師們也盡量把學生的作品以最好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既給展示的學生以榮譽感和成就感,對其他的學生也起到更好的學習示范作用。這樣的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三、家校共進促成長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學校給予了大力支持,經常了解活動進度,遇到困難及時幫扶,購置活動相關材料等。在大家的努力下,學生們精彩的作品不僅影響著學生自己,就連身邊的老師校長也喜愛備至。我們的各類活動也影響著孩子的父母家長,剛開始,盡管絕大多數家長都能積極配合為孩子準備畫材,但也會聽到一些抱怨的聲音,比如嫌買繪畫材料麻煩等;慢慢地,看到孩子們學習活動中的明顯進步,不和諧的聲音沒有了,更多的家長也都開始幫助孩子查資料,去戶外寫生,給孩子講洛陽的故事……“我愛家鄉美”感染了身邊的每一位家鄉人,活動促進了大家的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 段陽《民間美術資源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2] 雷婷媛《平遙民間美術課程資源在小學教學中的傳承與實踐》,《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