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秀紅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進行認知和理解,使其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是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任務。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1.017
一、初中英語教學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現狀
1.教材的缺失
教材是依據《課程標準》所編制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是《課程標準》具體化的表現形式。考量分析現行的江蘇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其內容豐富,語言真實,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時代性、思想性和知識性。但是語言材料大多涉及西方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很少涉及中國的傳統文化,這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失去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學生難以肩負用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去表達和傳播中華文化的相應使命。
2.教學的缺失
在初中英語日常教學中,一般教師極易關注應試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訓練,而忽視中華傳統文化及思想的傳播。有些非標準的取舍,也是多以英語文化標準作為判斷的依據。因此,學生在學習中一味吸收英語文化,造成中華文化認同的削弱。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難以用英語交流中華文化,更無法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
3.評價的缺失
測試是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之一,它在評價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課堂教學起著指導和促進作用。英語教學中的測試,屬于形成性測試,其結果與學生、家長和學校教學息息相關。在查閱南京市2014—2019年中考英語試卷時發現:2018和2019年英語試卷的閱讀材料中,呈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但反映學生英語學習輸出能力的書面表達未曾觸及。此外,全省中考英語口語測試的話題中,所涉及的中華文化內容也相對較少。教學評估是指揮棒,它直接影響著學校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這就使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忽視對于中華文化的有機融入。
二、初中英語教學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策略
1.課前熱身激趣策略
英語教學課堂時間有限且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可以根據單元話題利用課前兩分鐘時間進行熱身活動,以此來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新課融入中華文化的學習做好準備。
案例1:眉飛色舞說景點
八年級下冊“Unit2Travelling”“Unit3 Online tour”和九年級下冊“Unit1 Asia”三個單元,其主題內容實際都與“旅游”相關,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很多景點都有中文和英文兩種表達方式。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在旅行時有意識地關注生活實際,也可在預習時讓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查找。因為熟悉國情,而且有所準備,學生就能在課堂上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案例2:爭先恐后報菜名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飲食文化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菜品豐富充盈,頗有情趣。這種英語互動易激發學生主體精神和學習展示交流的欲望,增強其民族自豪感。
2.課中文化浸潤策略
首先,立足課堂,深入浸染。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要立足課堂,認真研究教材,結合單元話題,適時滲透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在習得語言的過程中收獲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感受文化魅力。
其次,傳承文化,彰顯精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民族精神代代相傳。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5 Let’s celebrate”這個單元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收集各種節日的英文資料,讓他們主動了解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Mid-Autumn Festival(中秋節)的歷史起源文化和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吃月餅、賞月的習俗文化。通過不同的課堂活動引領學生分享和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深邃含義,傳承先輩的優良傳統,彰顯文化的精神力量。
總之,在初中英語學科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既是跨文化的需要,也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必然追求。
參考文獻:
[1]陳慧著《試論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學周刊》2017年。
[2]葉文芳《新課改下中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探究》,《英語教師》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