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秦勤
摘 要:傳統文化與寫作教學廣泛結合,可以優化寫作思路,豐富寫作素材供給,推動學生深入開展寫作實踐活動。新時代的寫作教學還要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優化配置寫作教學資源,組織開展趣味性的寫作實踐,創新寫作教學的方式,推動學生在傳統文化中全面提高寫作能力。基于傳統文化拓展寫作訓練的思路,深入反思寫作實踐中的問題,提高寫作的質量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 傳統文化 改革措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2.007
傳統文化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增加語文能力,積累豐富的語文寫作素材有重要的意義。新時代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還要弘揚傳統文化,利用傳統文化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從而為弘揚傳統文化,提高學生寫作素養做好準備。
一、利用傳統文化開展寫作教學的價值
1.傳統文化滲透不足
傳統文化滲透不足主要指寫作教學與課內外傳統文化聯系不足,有些課內語文教學雖然講解了傳統文化現象,但是沒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意識,不能促進學生將傳統文化與寫作活動廣泛地聯系起來,沒能通過傳統文化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不能在深入分析傳統文化典籍的基礎上進行寫作教學。
2.學生參與興趣不足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學生往往習慣用固定的寫作套路,不擅于在寫作實踐中運用傳統文化。不少學生認為寫作中融入傳統文化難度較大,存在錯誤用典的問題。教師未能將寫作與傳統文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不能積極地滲透趣味傳統文化,沒能布置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課題,因此制約了寫作與傳統文化教學結合的有效性,降低了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利用傳統文化開展寫作教學的原則
1.通過傳統文化積累素材
傳統文化豐富多彩,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是學生寫作的重要素材。教師應當運用傳統文化增加學生寫作素材,把古詩詞、古代人物故事、成語典故作為重要素材。一方面,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推動學生積極閱讀優質的報紙、雜志、報刊等,適時向學生推薦優質的書籍。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讀書習慣,主動積累可以用于寫作的素材,摘抄好詞好句。或者在寫作完成后寫一篇讀后感,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觀察能力。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生活現象與傳統文化典籍記錄的內容進行對比,這樣有助于學生加深傳統文化現象的理解,深刻地總結反思傳統文化現象內涵,達到進一步豐富寫作素材的教學目標。
2.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
現代寫作教學應當合理地利用傳統文化,優化寫作素材供給,設置學生體會感知傳統文化的有效情境,這樣有助于學生深入地感受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良好的氛圍中開展寫作實踐。新時代的寫作教學還要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逐漸積累各種寫作素材,進而促進學生更喜愛寫作。首先,教師應當設置良好的課內情境,基于寫作任務優化教學情境氛圍,直觀供給具有傳統文化內容的寫作素材。其次,教師還要加強課內外的有機聯系,促進學生深刻地感知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現象,挖掘傳統文化本質,豐富寫作的內容。例如,弘揚傳統美德主題的寫作,既可以介紹課內傳統文化現象,還可以讓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因素,尤其借助特色鄉土文化展示傳統美德,促進學生不斷提高寫作的表達能力。
3.重視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目前,小學生寫作練習暴露的主要問題在于語言能力不足,詞匯有限,不能準確用詞和透徹說理。教師還要構建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共同欣賞感受傳統文化,分析經典作品的語言特點,將學生習作與古詩文進行對比,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反思,而且可以讓學生反復進行寫作實踐,激發學生參與寫作的自信心,降低寫作教學的難度,推動學生積極投入寫作活動,逐步在寫作中提高言語表達力、思考鑒賞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水平快速成長提高。
三、利用傳統文化開展寫作教學的策略
1.優化寫作素材供給
作文教學還要構建課上課下的緊密聯系,新時代的作文還要走出教材,保持寫作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促進學生體驗鄉土風情,引導學生感知民族情緒。作文教學還要具有生活化的基本特征,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生活,在文化中感悟生活,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開發和利用特色課程資源。例如,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傳統文化現象,觀察生活中的可以用作寫作的素材,基于身邊特色的飲食、傳統手工藝、地方民族民俗節日文化活動等為寫作練習積累素材。教師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表達能力,通過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情感,促進學生不斷提高熱愛家鄉、熱愛民族的情感意識。教師還可以通過微課方式彰顯民族文化,搭建學習展示的平臺,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寫作練習成果,促進學生暢談對傳統文化感悟。
2.優化學生寫作思維
融入傳統文化的寫作教學主要指優化學生的寫作思維,創新學生的寫作“套路”,豐富學生習作的表現形式。首先,教師可以把傳統文化現象作為寫作練習的主題,既彰顯寫作任務的傳統文化特質,又組織開展一系列的主題訓練活動。例如,在以“感恩”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中讓學生寫下給教師的祝福語,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中的尊師重道精神。或者以“感恩父母”為主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推動學生在作文中為父母送上溫馨的祝福,促進學生有話可說。教師還可以借助經典散文的篇章結構進行教學,在一系列的范文對比中形成特色,進一步優化學生寫作的篇章結構,突破學生作文構思局限性,幫助學生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這對于優化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小學生接受優秀文學作品的熏陶,形成自己的寫作特點,優化寫作的認知水平,實現持續性的寫作創新,深入理解傳統文化意義重大。
3.引領作文主題思想
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的最重要價值在于促進學生感受傳統文化觀念,形成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塑造學生的精神品格。用傳統文化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成效,關鍵在于通過傳統文化熏陶提高學生的立意能力,增強學生思想深度,進一步提高學生把握文章選材、立意、布局的整體能力,這對于提高寫作的深度,提升寫作的質量,幫助學生在寫作中弘揚核心價值理念意義重大。首先,促進學生深刻地感知、分析和應用傳統文化,有助于提高學生思想深度,促進學生多角度地觀察文化現象。其次,融入傳統文化的寫作立意更有深度,教師可以借助傳統文化拓展學生的立意思路,深入認識作文主題的思想內涵,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更精準地選擇寫作素材,幫助學生在寫作中傳遞主流價值理念,提高作品的思想價值和藝術性。
4.豐富作文表現形式
當前中學語文寫作教學更具有趣味性、實踐性和互動性特征,融入傳統文化的小學寫作教學有助于小學生優化文章結構,創新表達方式,豐富語言表現形式。例如,在《六國論》教學時可以學習文章的論證結構;在《聊齋志異》體會委婉的表達方式;還可以從《阿房宮賦》中學習排比句的使用方法。融入傳統文化的作文教學還可以促進學生精準使用語言,在對比分析中了解寫作的問題,最終提高寫作實踐的整體有效性,幫助學生找出相關素材,達到提升服務質量效果。現代作文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教師還要借用文本中的言語表達方式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促進學生深入反思語用現象,從而糾正學生寫作的問題,提高寫作教學的整體質量。
借助傳統文化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還要從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出發,合理地組織開展寫作實踐活動,把弘揚傳統文化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使命,優化寫作教學資源的配置方式,組織開展靈活的寫作實踐,讓傳統文化更好扎根學生心里,幫助學生更充分地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徐麗萍《無痕滲透有效識字——淺議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漢字文化的滲透》,《基礎教育論壇》2017年第28期。
[2] 鄒甜《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寧波大學,2017年第11期。
[3] 陳小娟《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調查》,贛南師范學院,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