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子霞


摘要:隨著企業面臨的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伴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加劇了企業的經營風險;與此同時,企業在發展經營中對籌資需求日益增加,債務資本增長決定企業面臨財務上風險增加。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作為衡量企業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的重要指標,合理利用兩種杠桿作用,可以給企業帶來收益,降低風險。不合理的利用就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分析這兩者的作用,對于企業實現風險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經營杠桿 ;財務杠桿;作用
一、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的定義
(一)經營杠桿的定義
經營杠桿,又稱營運杠桿,反映銷售毛利和息稅前利潤的杠桿關系。指在企業運營中由于存在研發費、租金、研發費、保險費、廣告費等固定成本,當企業的銷售量發生升降變動時,息稅前利潤變動程度與其不一致。經營杠桿系數這一財務指標就是用來衡量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經營杠桿系數用公式表示就是:息稅前利潤變動率÷銷售毛利變動率也可以表示為報告期銷售毛利額÷息稅前利潤額。
(二)財務杠桿的定義
財務杠桿是指企業由于存在舉債經營的債務利息以及利息抵稅效應,當企業息稅前利潤發生增減變動時,凈利潤變動的程變與其不一致。財務杠桿系數這一財務指標就是用來衡來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財務杠桿系數用公式表示就是:凈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也可以表示為報告期息稅前利潤÷凈利潤。
(三)復合杠桿
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兩種作用力同時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兩種作用合力稱作為復合杠桿。復合杠桿是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兩種作用力在企業生產經營中共振反映。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互為同向關系,即任何一方風險的增加都會提高企業整體風險。復合杠桿系數這一財務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的整體風險,用計算公式表示就是:經營杠桿系數×復合杠桿系數或者報告期的邊際貢獻額÷凈利潤。邊際貢獻額就是銷售額減去變動成本額。
二、經營杠桿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眾所周知,企業收益多少與企業成本開支息息相關。同時,企業不同時期成本結構不同也會對其收益產生一定影響。如上所述,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良好的經營效益,必須重視分析成本結構對自身收益的影響,控制固定成本開支,開源節流,減小經營風險。成本按其性態可劃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銷售額的變動雖然不會影響其固定成本總額,但它會使企業單位產品所分攤的固定成本額即單位固定成本發生變動,從而提高或降低企業息稅前利潤。
表1計算表明,雖然 A、B兩企業成本結構存在著差異,但是其實現的息稅前收益卻是相等的。那1能否下此定論,成本結構不影響企業息稅前收益?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來做以下分析:首先假設A、B兩企業產銷量分別增長15%,其他條件不變,其銷售量變動對其收益的影響結果如表2。
由表2可知,雖然兩家企業銷售量增長的幅度一樣,而企業息稅前利潤增長的幅度卻不一樣,很明顯A企業增長幅度要大于B企業增長幅度,反之亦然,當兩家企業銷售量同幅度下降時,A企業息稅前利潤下降幅度要大于B企業,這種利潤變動幅度與銷售量變動幅度不一致的現象,正是經營杠桿作用的結果。由經營杠桿計算公式可得出,A企業的經營風險要大于B企業。
綜上所述,在保證企業實現一定收益的條件下,企業固定成本比重愈大,經營杠桿愈高;反之,經營杠桿率則愈低。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必須對研發費、管理費、廣告費等固定成本支出合理加以控制,不僅能保證企業經營收益的穩步提升,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另外企業應充分調動其現有生產經營資源擴大產銷量,可以在增加企業收益的同時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三、財務杠桿在企業籌資、投資管理中的作用
企業的融資無外乎兩個來源,債務融資和權益融資,二者的比例決定了企業的資金結構。在財務管理中,經常說的一個詞,就是“財務風險”,那財務風險究竟是什么?財務風險存在的實質就是企業因舉債經營從而使得負債所承擔的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了股東。為減少財務風險,企業在做融資方案下時必須以財務杠桿理論作指導,財務杠桿理論的核心就是債務資金對股東權益的擴大與縮小作用,具體為:當資產利潤率高于債務利息率時,舉債資金所得到的投資利潤扣除了債務利息后的利潤部分,則由企業股東分享,可以提高企業股東收益率。任何事務都有兩面性,債務融資也有對股東收益不利的一面,若資產利潤率低于舉債利率,股東利潤率將低于稅后投資利潤率,股東收益呈下降趨勢。企業在做融資策劃時,必須牢記一條,那就是提高資產利潤率,降低債務利率,負債的增加要合理適度,從而引導企業的負債經營實現良性循環,給股東創造最大的收益。
如上所述,企業做融資方案時,必須權衡利益與風險,實現最佳的資本結構。問題就是如何把握適當的“度”是關鍵問題,所謂的“度”就是確定一個最佳的資本結構,實現正的財務杠桿利益。如果一味舉債,而不顧企業投資盈利水平和資金狀況,片面追求舉債對企業股東權益的高“附加值”,從而導致企業收不抵支,無法償還到期的債務及利息,更有甚者會將企業推向財務狀況嚴重惡化甚至破產的境地。
四、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共同影響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
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中同時存在著固定的生產經營成本和債務利息成本,兩種杠桿效應會共同發生,會有連鎖作用,即銷售量的變動會使凈利潤以更大幅度的變動,將兩種力的合力稱之為復合杠桿。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成同向關系,即經營杠桿的風險增加也必定伴隨財務杠桿的風險增加。在企業籌資和投資工作中,應當利用好這兩個杠桿的關系,綜合考慮它們對企業風險能力的影響,保證企業的總體風險在可控范圍內。企業決策者在利用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時必須遵守以下原則,即必須以企業所處的經營周期為前提,合理擴大產銷規模,擇選最佳的資本結構。同時在日常財務管理中,發揮杠桿正面效應從而實現企業財務風險最小化和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一般企業發展周期可分為創業期、發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是企業處于創業期,經營風險很高,籌資階段應遵循謹慎性原則,實行創業者權益融資,這個階段不適宜采用債務融資。原因是企業在初創期,企業的經營處于很低的水平,投資策劃能力很弱,舉債經營必定會影響整個企業的財務狀況。企業在此階段,所需啟動資金應采取全部向股東募集方式,在股利分配上應采取無股利政策,為企業后續發展保存資金實力。二是企業處于發展期,經營風險雖然比創業期要小一些,但資金需求日趨增加。在擴大企業經營規模過程中,必須將經營杠桿系數控制在1以上,充分提高企業內部資源的使用率,加強生產設備的維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擴大產品銷路,提高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營水平從而走規模化效益道路。在此階段,如果用復合杠桿系數來綜合衡量,則當復合杠桿系數趨于無窮大時,企業不能再舉借新債,即采取穩健型籌資戰略,實現無股利政策。三是企業處于成熟期時,市場份額較大,價格穩定,經營活動產生的資金凈流入量大且穩定。在此階段,因為企業產品或服務的知名度高,市場占有率高,企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股東報酬率,考慮利息支出可以作所得稅稅前扣除這一點利用好財務杠桿,達到節稅和提高股東報酬率。本階段因經營風險小,資產報酬率高,可以采用較為激進的籌資戰略即增加債務資金經營加大財務杠桿,因現金流充裕在股利分配上采取高股利支付率政策。四是企業處于衰退期時,銷售萎縮。產品進入退市狀態。企業須整合企業的各項資源,同時集中財務資源和重新規劃產品或服務結構,轉移或者出售收購類產品,利用剝離原有資源形成的現金流入進行戰略轉移,保證重點投資,實現企業資源分配結構的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在企業管理中非常重要。為發揮杠桿的正效應,需合理把握杠桿在企業發展周期各階段的應用的同時,還需根據企業自身的行業性質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實現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的配合使用。同時在控制成本和優化資本結構方面加大工作投入,使企業收益能力能夠抵消杠桿效應導致企業總體風險的負面影響,最大程度發揮杠桿正效應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
(作者單位:東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