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集中體現了現代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因為他們才是“教學之本”。在課堂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學好學,由被動灌輸式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化的熱愛之情,促進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實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五環”閱讀法;合作探究
一、 引言
文言課文是文學寶庫中的精品典范,吸收了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它記錄著中國文化的歷史發展軌跡,近年來,文言文在中考中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因此,文言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已經迫在眉睫。但是,初中文言文教學歷來讓是讓老師頭疼的,也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文言文教學和對文言文教學法的探討也不盡人意。針對這種現象提出文言文“五環”閱讀法。
二、 提出文言文“五環”閱讀法的初衷
我們只要冷靜地反思一下近幾年來語文教學改革,不難發現這樣一種不協調的現象:現代文教學是“熱點”,而文言文教學則是教改熱潮中的“冷點”。老師如果死摳字眼,逐字逐句串講,老師口若懸河,課堂就死氣沉沉,學生昏昏欲睡,根本無法完成“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的要求。文言文教學往往走入老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的誤區,其結果往往是老師辛辛苦苦備課,學生還是對文言文視如天書,沒有絲毫的理解。如果完全放手,讓學生自由發言,雖然課堂氣氛雖然活躍了,但在考試中成績卻往往不理想,基礎知識落實不了。怎樣能做到課堂氣氛不死氣沉沉,又能使學生知識落實到位,取得好的成績呢?通過采取文言文“五環”閱讀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語文新課標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文言文“五環”閱讀法就是基于此教學理念,而提出的自學——合作——交流——展示——總結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只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設置一些學生跳一跳就夠得著的問題,通過導學案的方式,使學生在自讀解疑、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不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也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文言文“五環”閱讀法的內容
(一)第一環節:定標明法
定標明法顧名思義就是明確文章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布盧姆就提出了目標教學法,布盧姆認為“預期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和具體,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成效”。
學習目標是學習的出發點,是學生學習努力的方向,正確的學習目標能使學生如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航船,行駛在正確的航向,最終達到預期的彼岸;而學習目標不明確,則如航船在茫茫海中迷失了方向。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師生心中都要有目標,教師要有教學目標,同時也要讓學生有目標意識。只有這樣,師生才能擰成一股繩,才能使課堂真正變成知識的殿堂。
鑒于學習目標如此重要,我們教師在每節課學習之初都要給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可以通過課前板書、多媒體、學生朗讀等方式進行展現。我們不但要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而且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反復強化學習目標,在課后驗證是否達成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既是教學的起點,同時也是教學的終點。
(二)第二環節:個體自學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立足課本,利用書下注釋和工具書一步一步進行自學。教師桌間巡視,了解學情,適時指導。
首先,了解文體知識、作家作品。文體不同,閱讀方法各異。分析一下文章的標題,看看是哪種文體,這有助于你在閱讀時根據不同文體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如果是記敘文,你可以重點把握“六要素”,了解寫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表達了什么情感;如果是說明文,你可以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征;如果是議論文,就要注意作者運用哪些論據,采用什么論證方法,闡述了一個什么觀點。了解作者要從作者的身世(名、字、號、朝代、國別)、經歷、評價、代表作品等方面進行積累。俗話說:“文如其人。”文章的風格往往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評價、作品等,能夠幫助你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容。
其次,通過閱讀,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解釋,理解文章內容。文言文往往生字比較多,所以先要通過翻查詞典和書下注釋解決生字讀音,然后開口朗讀課文。朗讀要求可以按照宋代朱熹所說的去做:“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p>
再次,結合書下注釋,必要時也可翻查工具書,逐字逐句翻譯課文。把握句子翻譯的基本要求:信、達、雅。信:忠于原文內容,不隨心所欲,拋開原文,憑空編造;達:通順流暢,不要使句子文白夾雜;雅: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在信、達的基礎上,盡量使語句生動優美,從而翻譯全文理解文章內容。
最后,探究主旨。在了解了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你要綜觀全文,認真分析一下,看看作者借助所選材料表達了一種什么思想觀點或者思想感情,從而明確文章的主題。
對文章中心的把握,第一是要結合文章所寫的內容進行分析;第二是要聯系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等加以考慮。
此環節是先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學案嘗試性地自學,通過查找工具書等方式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存疑的問題暫且保留,這也是小組合作探究的前提條件。
(三)第三環節:交流切磋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p>
個體自學完畢后,把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解決不了的問題,交給小組,由各組組長組織交流切磋,逐個步驟對照檢測自學結果,通過大家集體討論的方式解決存在爭議的問題,力求達成共識,把解決問題的答案進行記錄,對仍有爭議之處留待下一環節解決。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逐層揭示學習內容,提供合作素材、引導思考方向,指點探究方法”等作用。
(四)第四環節:匯報評價
待交流完畢,各組可推薦代表向全班匯報自學交流結果,教師依照學習步驟逐項指名回答,同組或其他同學如有異議,可直接起立訂正,教師適時穿插點撥和評價。
通過集體配合,小組成員的積極發言和各組之間的競賽等形式,取長補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激發學習的興趣,同時達到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目的。
(五)第五環節:總結歸納
師生共同圍繞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歸納總結相關知識點和學習規律。
旨在引導學生從基礎知識、學習方法、情感哲理、藝術特色等方面歸納總結,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目的,從而使其建立完善的、系統的知識結構,從而培養學生的知識積累意識。
四、 文言文“五環”閱讀法的意義
(一)教學準備:充分有理有序,趣與新與效和諧統一
文言文“五環”閱讀法讓老師和學生都感受到了有法可依的快樂。尤其是學生,能給學生一種全新的體驗,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不再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像其中的一些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去查閱資料從而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增強學生閱讀學習的樂趣;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設計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個體到整體
文言文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一直都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鴻溝,尤其是初一學生。但遵循文言文“五環”閱讀法就輕松了許多。在教學層次的設計上,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由個體自學到整體合作,全組一盤棋,全班一盤棋,每個人都活躍其中,毫不懈怠。
(三)課堂效果:積極調動學生思辨激情
整個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課前準備與課上的參與體驗相契合,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投入的積極性、調動學生自有的知識儲備,課堂反應如同泉水流于山澗,自然傾瀉,如鳴佩環,時時叮咚作響。所以學生發言積極,展示個人能力的欲望極其高漲,一節課下來,再無死氣沉沉之景象。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文言文“五環”閱讀法可以在思想上指導他們,在學習上幫助他們。
五、 結語
總之,“營造問題探究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是文言文“五環”閱讀法的主要目的。同時在文言文“五環”閱讀法的教學中,實現了教師身份的轉換——教師由知識這個舞臺上的主角變成了導演,把這個舞臺真正意義上地還給了學生。讓學生不斷地去接觸新的知識,獲得新的體驗,提高對于文言文的理解和鑒賞能力,通過自己的探索與發現去感知文言課文的獨特魅力!
作者簡介:
楊丹秀,吉林省通化市,吉林省柳河縣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