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階段,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對于學生思維意識的形成與正確價值觀念的確立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研究人員指出,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做好核心素養的引入,以便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與保障。文章針對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工作發展現狀開展了分析,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與探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旨在進一步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水平的提升與優化,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教育;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優化策略;應用價值
相關研究表明,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發展與優化,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從教學工作的角度來看,積極做好核心素養教學模式的應用,對于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確立與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初中教學過程中,作為重要的教學科目之一,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合理開展,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對自身的行為習慣進行合理規范,進而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據研究人員表明,為了有效實現學生培養效果的優化,要積極做好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與核心素養的有效融合,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然而,就目前而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應試觀念的影響,導致教學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對此,研究人員認為,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積極做好自身教學觀念的變革與創新,從而實現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發展,以便為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 基于核心素養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意義
總的來看,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自發形成的一種行為模式,對其今后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一種品質。對于學生而言,積極做好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引導其實現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角度來看,有效做好教學工作與核心素養的融合,有利于幫助學生在實現相關知識學習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個人的有效發展,從而為學生群體綜合素質的優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保障。同時,與其他學科相比,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之間的聯系相對較為緊密,因此,通過該學科進行核心素養的有效滲透,有利于實現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與優化,對于學生更好地實現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一)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較大,不利于教學側重點的轉變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中考的影響,多數教師在教學理念中仍舊以應試教學觀念作為指導思想,從而導致其對于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相關調查顯示,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滿足學生的應試需求,多數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知識點的講解、考點分析以及解題技巧訓練的工作中,從而忽略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同時,在考評機制問題上,多數教師仍舊以成績作為唯一標準,從而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
(二)課堂教學的效率相對較低,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認知
從教學效率的角度分析,現階段,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工作的效率相對偏低。對此,研究人員指出,造成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師所選擇的教學內容相對較為枯燥,且與學生的生活之間缺乏實質性的聯系,從而導致學生難以有效地對相關知識進行合理的理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環節相對較少,這種情況的存在直接導致了學生對于教學活動的參與度相對較低,從而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合理調動,進而造成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相對較差,無法合理運用相關知識實現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有效解決,同時難以通過知識的有效轉化為自身核心素養的強化提供幫助。
(三)課堂教學方法單調性較強,不利于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
研究表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應用的教學模式相對較為單一,從而導致課堂的單調性較強,難以有效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合理調動。同時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由于課堂教學工作的形式相對較為單一,缺乏趣味性,從而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有效引導,因而限制了課堂良好學習氣氛的合理營造。
(四)教學評價的體系尚不完善,不利于教學方法的合理調整
就目前而言,在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尚未有效實現教學評價機制的創建,從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難以及時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有效及時地進行評價。對于教師而言,這一情況的存在,不利于其進一步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情況與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水平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限制了教師對于教學方法調整的針對性,對于教學方法的合理優化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另一方面,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由于教學評價環節的缺失,多數學生往往無法對相關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行更為全面的了解。同時,針對自身的理解情況,學生往往難以進行合理的評判,從而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理解水平的提升。
三、 基于核心素養優化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質量的主要策略
(一)做好先進教學理念學習,肯定核心素養培養的價值
對于教師而言,為了進一步實現核心素養培養效果的優化,教師應當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有效的變革。在具體做法上,首先,教師應積極做好先進教學觀念的學習,從而合理擺脫應試教學思想對于自身教育理念的束縛與影響。其次,教師應正確認識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地位與價值,有效實現師生教學角色的合理互換,做好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引導者,為學生核心素養的進一步形成與優化奠定良好的基礎與保障。最后,在教學實踐方面,積極做好師生交流互動環節的合理設置,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實現課堂參與度的提升與優化,以便為學生相關知識理解與常規水平的提升提供幫助。在實際案例方面,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揭開情緒的面紗》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做好與學生之間的合理交流,從而有效引導學生對自身的情緒進行全面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路遇劫匪”作為框架,有效實現生活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對于相關情境下的想法與做法進行表述,從而正確對自己的情緒特征進行分析。
(二)加強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促進教學工作效率的提升
針對課堂教學效率相對較低的問題,研究人員表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做好相關案例的合理應用,從而有效實現學生思維的調動,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對相關知識進行合理的理解,進而實現課堂效率的提升與優化。其中,在對案例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做好生活化案例的選取,從而確保相關案例與學生的生活具有緊密的關聯性,以便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共鳴,為教學效果的進一步優化提供幫助。例如,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追求民主價值》一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針對班級購置班級用品的相關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民主投票,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現在是行使咱們班級內部民主權力的時候了,針對是不是該購置這一批班級用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接下來,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生發一張小卡片,組織學生在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投票,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民主所帶來的價值。
(三)落實教學技術有效引進,推動學生興趣的合理培養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優化,教師應積極做好先進教學技術與教學模式的引入,推動教學工作的多元化發展,以便實現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增強,從而有效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與優化。在對人教版教材中《法律在我們身邊》一課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就相關法律常識進行展示,在此過程中,為了提升教學工作的直觀性與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視頻資源的播放,以便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生活中存在的法律問題。在具體案例方面,教師可以選取“別人忘在共享單車車筐里的東西,私自拿走算不算犯法?”這一問題作為切入點,以專題法治節目視頻播放的方式,通過律師的角度對其進行講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識。
(四)建立健全教學評價制度,保障教學方法的動態優化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優化,教師應積極做好教學評價制度的合理制定,從而有效地對教學工作的實際效果進行綜合評價,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核心素養以及道德與法治建設的相關知識進行理解與認識。同時,通過教學評價環節的有效落實,教師可以對學生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認識誤區進行全面的分析,進而實現教學方法的動態優化,以便教學工作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例如,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做守法的公民》一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學工作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測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有效測評,從而對學生法律觀念的認知情況進行有效的分析與了解。在此過程中,通過相關評價工作的開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糾正對于法律知識的認識誤區,從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正確形成與優化發展提供幫助。
四、 結語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積極做好初中階段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開展,對于學生思維意識與價值觀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價值?,F階段,隨著核心素養教育觀念的逐漸推廣與深入,研究人員表示,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積極做好核心素養與教學工作的和諧統一,從而引導學生實現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與確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做好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同時有效開展對于核心素養教學理論的學習,以便進一步實現對核心素養教學工作的全面理解與認識。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工作的質量,教師應積極做好先進教學技術理念的引入,推動教學模式的合理創新,以便實現教學工作的多元化發展,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為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奠定基礎與保障。
參考文獻:
[1]李仁強,涂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七步導學法初探: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品質課堂導學模式實踐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19(19):73-74.
[2]余慧華.“互聯網+”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育觀察,2019,8(18):88-89.
[3]唐萍,仲偉松.立足核心素養?達成三維目標: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為例反思三維目標融生[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39(4):112-116.
[4]孫濤.法治熏陶?知行合一:對教學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感悟[J].小學教學參考,2019(33):50-51.
[5]張道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再探:基于統編教材及核心素養培育的視角[J].基礎教育論壇,2019(31):37-38.
[6]王敏潔.《弟子規》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融合:以一年級下冊教學為例[J].求知導刊,2019(38):89-90.
[7]許偉清.未成曲調先有“情”:核心素養下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情感滲透探微[J].教育觀察,2019,8(29):101-102.
[8]王英美.巧用媒體手段培育愛國情懷:淺析多媒體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寧夏教育科研,2019(3):28-29.
作者簡介:
王潔梅,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