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要求高中歷史教學不僅是傳授歷史知識,還要對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進行重點培養,要教導學生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通過學習歷史知識來探索歷史和解決歷史問題。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在培養核心素養方面略顯不足,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的時候,要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傳統的教學策略進行創新和探索,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和應用歷史知識的同時,逐漸形成五大歷史核心素養。文章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提出了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歷史是一門多方面的學科,學史以明鑒,學習歷史從而在宏觀的角度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變化。傳統的歷史教學以傳授歷史知識和分析解題方法為主,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學生培養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念和歷史核心素養方面不夠重視。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學生在進行歷史知識學習的同時,應該逐步形成以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證實和家國情懷為中心的五大歷史核心素養。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突破傳統歷史教學的弊端,在傳授給學生歷史知識的同時,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思維,重點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和歷史核心素養。文章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介紹總結了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二、 培養唯物史觀,辯證看待歷史問題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提到的一種使用唯物主義觀點認識世界發展的指導思想和核心理論,即用科學的方法論來分析歷史發展和歷史問題。唯物史觀要求學生能夠透過歷史事件的發展由表及里地追尋歷史的本源,把握歷史發展的脈絡。學生通過歷史教材上了解到的只是歷史事件,而歷史事件背后的歷史發展脈絡和所蘊含的價值觀念都需要學生去利用唯物史觀思考感悟。而且學生在學習相應的歷史事件時,很容易受到相關影視劇和文學作品的主觀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引導學生去使用唯物史觀辯證看待歷史事件,仔細分析歷史發展背后的脈絡與軌跡,這樣學生才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歷史,對歷史事件本后的本質有清晰的感悟,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培養出唯物史觀素養,辯證看待歷史問題。
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重點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首先,引導學生基于聯系、發展的視角,認識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以及互相的影響。歷史事件的發生不是偶然的,要結合時代背景和該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認真分析,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歷史事件發展的原因。例如,在學習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內容時,在分析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的原因時,教師可以去給學生呈現比教材更加完整的史料,然后設問讓學生使用唯物史觀自主思考回答戰敗的原因。學生通過分析后就會發現戰敗的原因主要分為外因和內因,內因是清政府閉關鎖國、發展落后、內部腐敗等,外因是資本主義國家在經過工業革命后迅速發展,中英實力差距懸殊。經過辯證分析原因后,學生可以感悟到鴉片戰爭的爆發以及落敗都是歷史發展必然的。其次,引導學生使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看待一些歷史事件的影響,使用唯物史觀客觀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例如對于修建長城和歷代修繕長城這一事件,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長城在歷史上抵御外族入侵起到了重要的歷史作用,而另一方面長城的修建勞民傷財,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王朝的滅亡。通過矛盾法結合唯物史觀分析具體的歷史問題,學生可以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更準確更真實的認識。
三、 借助時空坐標軸,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
歷史事件的發生是伴隨著時間的流動和空間的遷移的,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往往是在一定空間內按時間順序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展開教學,比如中國古代史、中國現代史等。這種教學方式的優勢在于時間線清晰,教學思路簡單,弊端在于學生沒有歷史時空觀念,對于不同歷史事件的影響無法產生縱橫對比和聯系。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提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借助歷史事件的時空坐標軸,引導學生進行中外歷史時空對比,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念。
通過引導學生將自己學過的歷史事件利用時空坐標軸串聯起來,不僅可以讓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記憶更加清晰,而且有利于學生總結眾多歷史事件之后蘊含的復雜的歷史規律,通過縱橫對比,也更有利于學生體會歷史事件相互的影響和聯系。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時候,學生很容易產生一種時空錯亂感。18世紀的清王朝還在處于最后一個君主專制社會的全盛時期康乾盛世,而西方國家以及整個全球卻掀起來了持續了很久的殖民熱潮,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同時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也進一步發展,可以說西方世界開始了“彎道超車”。但是這種時空的對比學生在單獨學習中國古代史或者世界近代史是體會不到的,如果不對比甚至會有學生很容易將時間記混,認為康乾盛世是很早的歷史事件了,而工業革命和殖民浪潮發生在近代是比較晚的歷史事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去引導學生建立時空坐標軸,比如將18世紀中外分別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學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當時的清政府要閉關鎖國以及后來的幾次侵略戰爭中國為什么一直落敗了。通過引導學生利用時空坐標軸將歷史事件進行縱橫對比,是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這一核心素養的最佳途徑。
四、 分析史料,培養學生史料證實和歷史解釋能力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史料在補充歷史事件方面充當了一個重要角色,史料的來源有很多,可以是老師為了更詳細地講解歷史所尋找到的歷史材料,也可能是材料分析題中給出的歷史材料,還有可能是學生自己在課外尋找到的參考材料。學習歷史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教學和歷史教材,要想對一個歷史事件有清晰的認知,需要綜合各種史料,通過仔細分析史料,辨析史料所透露出的歷史信息,從不同的角度總結歷史規律,從而對整個歷史事件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但并不是所有關于歷史的材料都可以稱為史料,有的歷史文學作品或者歷史影視劇是在史料上進行了文學加工,具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很容易使學生對于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認知和評價產生誤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醒學生對史料進行辨析證實,客觀分析和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比如在教學抗日戰爭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對于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比如七七事變、西安事變、臺兒莊戰役等等,都有很多的歷史文學作品或者影視劇所對應。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引用一些影視劇片段來讓學生充分感受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氛圍,但一定要引導學生去仔細辨析哪些部分是真實的歷史,哪些部分是文學作品的加工。通過培養學生的史料證實核心素養,讓學生對真實的歷史有清晰的認識。
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是在學生的史料證實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借助對史料的分析,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全面客觀的認識和評價,進而把握歷史事件的規律以及經驗教訓,對歷史事件的發展有自己主觀的判斷和大膽的推測,或是對當下正在發生的事件進行判斷和評價。高考題中的一些關于史料分析的選擇題或者綜合題,往往注重考察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和歷史解釋能力,要求學生能夠透徹理解所學知識,并把握重大事件的時間節點。有些題目中甚至使用了圖表材料,考查對不同類型史料的處理能力,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閱讀、理解、歸納等基本能力。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牢牢把握“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基本理念,通過識讀準確判斷出對應的相關知識、概括歸納出圖表所反映的歷史規律。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的時候,一定要立足于史料分析,引導學生在尊重客觀史料的基礎上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辯證討論。
五、 提高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要求老師不僅是給學生傳授歷史知識,還需要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歷史的變革中感總結歷史發展的規律,總結國家興亡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過于久遠,學生可能感受不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因此很難激發出學生們的家國情懷以及民族自豪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豐富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感觸,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首先,教師可以引入豐富的史料來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影響,比如可以通過對比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與英國政府的軍事實力,讓學生對清軍和英軍的實力有充分的認識,通過對比數據對鴉片戰爭落敗的原因有更清晰的認識。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形成一種歷史代入感,進行換位思考,感受歷史的風云變化。例如在教學中國近代史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在課余時間給學生播放《建黨偉業》這部影片,通過電影讓學生學習歷史事件的同時,讓每個同學仿佛置身于那個戰亂的時代,激發出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
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對學生的歷史思維進行培養,提高歷史的解題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在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同時,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第一, 以現實熱點問題為依托,講練結合,全面歸納歷史階段特征,貫通基礎知識,并熟悉掌握。第二, 有重點地進行限時訓練,提高解題能力。現行高考歷史試題的特點是“知識抽樣,能力覆蓋”。只有大量知識而缺乏解題能力無法取得高考最終勝利,因此要有重點地進行限時訓練以提高分析能力、概述能力、比較能力、解題能力。
六、 結語
文章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分別從如何培養和發展以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證實和家國情懷為中心的五大歷史核心素養出發,探討了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即培養唯物史觀,辯證看待歷史問題;借助時空坐標軸,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分析史料,培養學生史料證實和歷史解釋能力;提高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應該積極去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以及歷史學科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真正學懂歷史,學會歷史。
參考文獻:
[1]梁永.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思考[J].亞太教育,2019(12):81.
[2]季華娜.高一學生歷史核心素養:歷史時空觀念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18(45).
[3]韓玉林.基于核心素養的唯物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0-11.
作者簡介:
郭金鈺,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通渭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