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天 趙陽楠 崔繼梅 陳詠梅
【摘要】 本文對云南民族樂器標準體系搭建的必性進行了闡述,提出了云南民族樂器標準體系搭建的原則、目標和框架,提出了標準體系實施的建議。
【關鍵詞】 云南民族樂器;標準體系;構建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20.05.006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s System on Yunnan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WANG Su-tian,ZHAO Yang-nan,CUI Ji-mei,CHEN Yong-mei
(Yunnan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Kunming 650228,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Yunnan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standard system,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objectives and framework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Yunnan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standard system,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 system.
Key words: Yunnan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standard system;construction
云南省民族人數有5000以上的少數民族就有25個,屬于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其中有15個少數民族屬于云南省獨有的民族,所以云南擁有珍貴的、大量的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云南建設民族文化強省的重要舉措應該著眼于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方式的創新、如何提升民族文化的傳承和開發水平。2009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繁榮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9號),其中提出:“進一步加強人口較少民族文化遺產保護”云南省也相繼出臺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國務院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和文件,里面提出:要尊重、保護和傳承各民族的飲食習慣、服飾服飾、建筑風格、民族樂器等優秀傳統文化。將標準化理念融入到的民族樂器保護工作中,將標準化作為保護民族樂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有效手段,以推動樂器行業的技術和科技進步、加強產品生產和銷售的規范管理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本文從標準化角度出發,以云南現有民族樂器分類為基礎,探討云南民族樂器標準體系的構建思路。
1 云南民族樂器標準體系建設必要性
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是保護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領域。當前,現代化和文化同化導致少數民族文化嚴重邊緣化,許多優秀傳統文化瀕臨滅絕或消失。少數民族器樂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創造出來的一種罕見的原創藝術表現形式。它也是非常重要和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隨著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各種文化藝術表現形式應運而生,古今碰撞、中外碰撞、雅俗交融,少數民族器樂的保護和傳承必將受到嚴峻考驗。黨的十九大對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優秀文化遺產、繁榮少數民族文化事業提出了相關要求。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繁榮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意見》中要求:要尊重、繼承和發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確保各民族特色文化在前提下得到尊重、保護和傳承有利于社會發展和國家進步。因此,尋找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迫在眉睫。
作為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少數民族都會唱歌跳舞,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上百種云南民族樂器。這些民族的各種樂器包括吹、拉、彈、打。它們種類繁多,形式多樣,表演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它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思維方式、風土人情和審美情趣,展示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藝術魅力。它們是歷代各族勞動人民努力創造的藝術成果。是云南省優秀民族文化寶貴遺產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云南省民族樂器創意文化產業優勢培育和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
在云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中應用標準化技術,可以保留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符號和文化積淀,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規范的手段,將少數民族樂器的物質特征與非物質特征相結合,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標準化本身具有學術性研究特點和易于營銷推廣的優勢,可以促進民族樂器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的創新與發展。以標準的形式規范民族樂器的制作和使用,能夠在提供科學、權威的依據的同時,為民族優秀傳統樂器文化的保存、保護、傳承、教學、科研以及創新發展開辟新的途徑,建立新的平臺,也將有利于推動民族文化強省和旅游大省建設。所以,在云南省積極研究制定云南省特有的少數民族樂器標準工作意義深遠,并迫在眉睫。樂器標準本身就是樂器行業規章制度的體現。樂器行業的發展和國際化離不開標準,樂器行業的標準化進程也將為行業的發展進步提供指導和支持。
2 云南民族樂器標準體系建設
在云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中應用標準化技術,可以保留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符號和文化積淀,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規范的手段,將少數民族樂器的物質特征與非物質特征相結合,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標準化本身具有學術性研究特點和易于營銷推廣的優勢,可以促進民族樂器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的創新與發展。以標準的形式規范民族樂器的制作和使用,能夠在提供科學、權威的依據的同時,為民族優秀傳統樂器文化的保存、保護、傳承、教學、科研以及創新發展開辟新的途徑,建立新的平臺,也將有利于推動民族文化強省和旅游大省建設。所以,在云南省積極研究制定云南省特有的少數民族樂器標準工作意義深遠。
2.1 云南民族樂器標準體系編制原則
2.1.1 原真性原則
云南民族樂器標準體系的制定都是通過對樂器使用民族群居地區以及省內知名專家、教學部門、使用人員的調研基礎上,得出樂器特點的描述,充分尊重樂器的本來特征。
2.1.2 系統性原則
云南民族樂器標準體系的制定是在充分調研并掌握云南各民族地區民族樂器的實際情況、特點、水平和改良方向后,全面、準確的分析,對于現行樂器分析標準的科學性,標準體系應充分滿足云南民族樂器發展的要求,綜合考慮云南民族樂器標準化的共同需求,形成合理的框架,明確的層次結構,內容完整、數量合理、標準相通、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2.1.3 目標明確原則
云南民族樂器標準體系的建立應明確標準體系建設的目標。云南民族樂器標準體系不追求標準數量,而應簡潔、實用、簡單、易于操作,以加強對云南民族樂器標準化工作的指導、監督和管理。
2.2 標準體系結構框架
根據樂器領域所具有的內在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補充構成科學的有機整體,包括現有的、正在發展中的、擬修訂的,應著手制定各種標準。一般用標準的系統框架和明細表來表示。
云南省民族樂器標準體系依據樂器劃分的要求和云南特有樂器的分析,可以依據GB/T 23173-2008《樂器分類》標準里面的劃分要求,結合云南現有民族樂器的客觀實際,分類制定了形成了云南省民族樂器標準體系。標準體系框架圖見圖1。
【參考文獻】
[1] 張麗穎.基于少數民族樂器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黃河之聲,2014(19):93.
[2] 魏潔.少數民族樂器傳承與創新的探討[J].藝術教育,2015(7):192-193.
[3] 黃文超.淺談我國的民族樂器的分類[J].科技信息,2010(3):608.
[4] 趙鑫,趙立德.云南少數民族樂器文化產業的培育及發展構想[J].民族藝術研究,2010(1):53-57+68.
【作者簡介】
趙陽楠(1982-),女,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
王蘇天(1983-),女,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
崔繼梅(1984-),女,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
陳詠梅(1970-),女,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