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核心素養成為教學領域的熱門話題。如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成為相關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完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教師只有將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融入初中歷史教學中,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初中歷史知識以及培養自身的道德品質和關鍵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策略;培養能力
一、 引言
在新課改大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要求教師幫助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初中歷史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是教師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學生具備歷史核心素養,能夠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許多學校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應該將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歷史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掌握歷史知識,還能夠發展自身的綜合素養。
二、 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含義
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歷史核心素養,能夠大大地增強對于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能力。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能夠具備適應個人終身發展以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重要道德品質和關鍵能力。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培養自身立德樹人意識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我國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洞察能力,同時還要讓學生在學習歷史事件過程中懂得總結歷史經驗。教師在分析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中,需要引導學生樹立尊重歷史的強烈意識,并且學會對歷史事件做出正確的評價。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個人道德品質,以此來增強自身的核心素養,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教學任務的重點之一。為了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教師應該提高教師素養,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同時還需要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培養;最后教師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真切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他們的實際學情制定相符合的教學策略。教師在歷史課堂中,需要明白自己需要完成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哪一些歷史知識點需要詳細分析,哪一些需要簡單概括,還需要懂得如何高效地有步驟地開展歷史教學課堂,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歷史課堂中汲取歷史知識,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學生在高效的學習過程中,會不斷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豐富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洞察能力。
三、 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偏低,處于被動的狀態
由于初中歷史知識具有一定的煩瑣性和復雜性,缺乏歷史基礎知識的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顯得十分吃力,甚至難以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學生不懂的歷史知識點堆積越來越多,從而會導致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越來越低,逐漸地處于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再加上有的教師只是一味地完成歷史教學任務,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這樣灌輸式的歷史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形成主人翁意識,也無法促使他們樹立學習的責任感,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也沒有積極調動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低效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收獲歷史知識點,也影響了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低效率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增強自身綜合素質。
(二)教師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效率偏低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許多教師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但是仍然有教師保留著傳統的教學觀念,缺乏對歷史教學策略的更新。死板的單一的歷史教學模式,難以吸引學生對歷史課堂的興趣,再加上老師個人的專業教學素養沒有達到一定的水準,無法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課堂枯燥氣氛的出現,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低。除此之外,有的教師還沒有充分地掌握多媒體工具的應用方法,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單一的傳統模式不利于學生充分地吸收歷史課堂的知識點,也不利于他們激發出學習歷史知識點的新技能。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提高,進而難以開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
(三)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
在歷史課堂中,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是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的阻礙因素。有的教師在歷史課堂中只是將歷史知識點以灌輸方式簡單講解給學生,而并沒有從實際上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對于學生存在的疑惑點不聞不問。這樣的教學模式不符合教學的本義,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點,甚至在某一種程度上,造成了他們反感歷史課堂的現象發生。有的學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學習功底,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必要的信心,從而更加不敢找老師請教問題。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不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不到有效的發展。
四、 核心素養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滲透策略
(一)教師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師做好備課工作,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是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教師在規劃歷史教學內容過程中,應該詳細分析歷史教學的目標,并且制定出合理教學的方式。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是否能夠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點,避免學生出現反感歷史課堂的現象發生。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詳細了解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以及認知水平,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結合教材內容展開歷史教學活動。
例如,七年級歷史教材人教版《秦統一中國》這一歷史知識點,教師在備課前應該規劃好教學目標。教師應該思考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加充分地了解秦統一六國的背景、原因、影響;教師還應該帶領學生細致的分析秦統一六國采取了哪一些措施;同時,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思考秦統一六國具有哪些意義。除此之外,教師將秦統一中國時的愛國事跡分享給學生,促使學生激發出愛國情懷。教師科學有效的設計歷史教學內容,能夠大大地增強學生對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程度,從而促使他們在學習歷史知識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核心素養,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合理優化課堂教學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歷史課堂學習是學生收獲歷史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如果合理地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對歷史課堂的投入感,提高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和主動性。如果教師依然采用單調的教學模式展開歷史教學活動,缺乏與學生的積極互動,將難以提高歷史課堂的活躍氣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合理的添加歷史課堂的互動環節,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敢于探究的精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歷史視頻來優化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學生在觀看歷史影像過程中,會產生對歷史事件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習歷史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展開相關的歷史課題討論活動,學生在相互討論之中彼此交流,取長補短。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合理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對歷史的探究精神,提高思考能力。
例如,七年級歷史教材人教版《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課,教師在講授課程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探究。針對本章節的知識點,設計的探究問題可以包括:北魏能夠統一北方的重要因素有哪一些?你對淝水之戰有哪一些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師合理地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活動,促使他們激發出探究精神。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再加上老師的正確講解,會加深對歷史知識的記憶。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詳細地分析北魏孝文帝統治時期有哪一些愛國人物,通過解說歷史愛國事跡,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樹立愛國責任意識。
(三)開展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如果能夠將歷史課本教材與課外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展開歷史教學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不斷提高對歷史事件的思考程度。教師引領學生參加相關的歷史課外實踐活動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求真務實的史料證明思想,促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不斷地提高歷史學習的求知欲。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滿足條件的基礎上,帶領學生走進身邊的歷史博物館,學生通過欣賞歷史文物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歷史知識點,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增強尊重歷史現象的敬畏感。學生在強化歷史認知過程中,會不斷激發出對歷史事件的好奇心。學生在調動學習能力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強化自身的核心素養。
例如,七年級歷史教材人教版《青銅器和甲骨文》一課,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在滿足條件的基礎上,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參觀相關的歷史文物。學生通過參加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培養自己的史料實證能力,還能大大提高對歷史文物的敬畏感。學生在參觀過程中,教師細致地分析歷史課本知識點。教師結合歷史文物展開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青銅器的認知程度以及加強對甲骨文的了解程度。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效地鍛煉了他們的關鍵能力。
五、 結語
總而言之。將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充分融入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項工作任務需要每一位初中歷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不斷優化歷史學科的教學策略。教師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帶領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教師如果能夠完善這一系列措施,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潔瓊.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主線設計的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9.
[2]黃家琪.新編初中歷史教材教學對策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3]歐陽琴.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科書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4]楊小芳.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亮點設計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
游作斌,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