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英
摘? ?要: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思想,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的新成果,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開拓的創新精神、堅定的政治意識、深厚的人民情懷、強烈的責任擔當,彰顯了二十一世紀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的特征。如何使高校師生深刻領會新時代思想的精神實質,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是當前高校面臨的新課題。
關鍵詞: 新時代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原理同當代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黨團結和領導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指南和行動綱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用新時代思想指導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發展,對堅持走中國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意義深遠。
一、科學理解新時代思想的精神是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發展的前提
(一)新時代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的確立源于我國主要矛盾的變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變革,新時代思想為我國社會發展確立了新的歷史方位。精準把握了我國初級階段的新特點,充分展現了新時代社會主義的新氣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二)新時代思想具有開拓的創新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當代實際結合創立起來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探索和發展,同時出現了一系列新問題、新任務、新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新的狀況,黨中央正是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課題,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新思想、新判斷、新戰略。這一思想洞察時代風云,把握時代大勢,站在人類發展前沿,積極探索關系人類發展的重大問題,為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全球挑戰、解決人類面臨的共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三)新時代思想具有堅定的政治意識
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講政治是突出的特點和優勢。有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才有黨的團結和統一。講政治就是“全黨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行動上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強調一致,保持一致,具有明確的內容和指向,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中。
(四)新時代思想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懷
新時代思想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貫穿了一個主線,那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思想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立場——人民立場。人民立場,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站在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站在人民立場上看待問題、處理問題。
(五)新時代思想具有強烈的責任擔當
黨的十九大報告鮮明提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實現這一歷史使命,我們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敢于克服任何艱險,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終于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的到來,使我黨有信心有能力,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新時代思想站在人類發展的高度,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為全球生態和諧、世界和平、全球體系變革、構建公平公正的全球秩序,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彰顯了一個大國的責任擔當。
二、用新時代思想的精神指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
(一)新時代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定位指明了發展方向
1.從中華民族發展的角度深刻認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特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我國特色,又是辦好我國高校的優勢,是一項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聆聽時代聲音、回應時代呼喚、以強起來為歷史背景,準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才能成為理論探索的先行者,承擔傳遞和創新知識的重任。
2.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角度,深刻認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任務。
新時代思想有著豐富的理論基礎,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理論淵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立足中國社會發展實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表明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是科學真理,人類歷史演進和發展的趨勢沒有變,表明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蓬勃有力、生機勃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找準新方向和新任務,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同時,立足中國實際,讓馬克思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青年學生成長,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奠定堅強的思想基礎。
3.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角度,把握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宣傳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首先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大力推進新時代思想進教材、進頭腦、進網絡。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質量提高、思政理論課教師素質提高、思政理論課教學效果強化。其次,落實好以文化育人,加強對講座、論壇、社團活動等校園宣傳陣地的有效管理,結合文明校園建設,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再次,善于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思想教育工作活起來,把握網絡宣傳的主動性,大力宣傳主流價值觀,堅決抵制西方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影響,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最后,要抓好高校教師,使其成為中國先進思想的傳播者、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支持者和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
(二)創新精神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創新提供發展動力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
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使培養全面發展人的理念在價值取向上既面向于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又胸懷全球利益,致力于人類復雜問題和各種生存困境的解決。大力推進教育的公平和教育的現代化,積極探索素質教育的國際內涵和國際視野,全面制定有效課程和教學措施,培養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國際化人才。要積極推進通識教育,使大學生通過對通識理論的學習,為今后發展奠定基礎,形成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理念。要提高大學生的人文和科學素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和科學素養教育,培養求真、務實、向善、達美的精神品質,同時注重將人文素養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做好優秀文化傳承教育,培養學生的修養。要完善人格的培養。大學生追求完善人格的過程就是為幸福生活準備主觀條件的過程,就是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發揮自身功能,在大學生追求幸福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不斷完善大學生的人格。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
首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中華民族的發展為背景,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教育的全過程,才能幫助廣大青年學生樹立偉大的中國夢的理想,內化成自覺的價值追求和行動指南。其次,將廉潔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對大學生進行廉潔教育是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需要他們,只有心中有廉潔意識,才能將腐敗問題杜絕在搖籃中。再次,突出工匠精神的培養,把鮮明的育人導向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道德和技術兼修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建設、社會實踐、學生工作、科學研究中。最后,要加強學生的國際視野教育,這也是培養創新人才和國際化人才的必然選擇。要引導學生用廣闊的視野正確認識世界和祖國的發展,在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時,堅持四個自信,放眼看世界,審時度勢,把握歷史潮流。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
高校要運用新媒體,鞏固課堂教學的主戰場地位,開展“網絡課堂”,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有機結合。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當下流行的微課,用視頻的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也可以利用翻轉課堂和“慕課”進行教育;還可以采用當下流行的智能助教系統MITA,提高思政課堂教學的吸引力。還要改善“互聯網+”培養模式,拓展網絡思政空間,增強網絡思政的實效性。最后,高校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群、QQ群等網絡陣地,依據大學生的需求,構建融學習、生活、服務、思政于一體的網絡交流平臺。
(三)政治意識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凝聚共識
1.強化政治意識,要凝聚高校教師對意識形態工作重要性的共識。
高校培養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并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人才關系到國家的命運,只有大多數教師都認識到意識形態的重要性,自覺從政治高度看問題、辦事情,才能積極配合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在日常工作中自覺維護意識形態的話語權。
2.強化政治意識,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至關重要。
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日益錯綜復雜,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強化大學生的政治意識,使其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堅持正確的政治思想和堅定的政治立場,擁有更加敏銳的觀察力和鑒別力。
(四)人民情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理念提供了理論支撐
新時代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把這一觀點拓展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協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形成教育合力,營造“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圍。
(五)責任擔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落腳點
1.加強信仰教育。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大學生信仰教育放在首位。高校應充分利用輿論宣傳的手段,凈化輿論環境,恰如其分地宣傳信仰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基礎,把新時代思想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繼續發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充分展示當代中國大學生的風采,擔當當代青年的先鋒,與全社會一道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2.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科學文化學習。
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對政治理論的學習,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理論水平和科學文化,使其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從政治上保證做合格的接班人。使大學生努力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增強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技能,從專業能力上保證做合格的接班人。
3.強化全球意識。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當代青年學生即將走上社會,即將擔負越來越重要的社會責任,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世界,青年大學生只有樹立全球意識,用世界的眼光看問題,關心國際形勢,關注全球化的重大問題,積極培養平等意識和參與意識,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才能為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孫立軍,劉愛軍,王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1):21-24.
[2]陳勇,陳蕾,陳旻.論新形勢下立德樹人思想要求的拓展與提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1):127-133.
[3]張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3):49-50.
[4]陳金龍.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7(12):4-9.
[5]艾四林.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協同育人中的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3):20-21.
課題信息: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7SJB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