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權 康玲
【摘要】襄陽市鄉村旅游在助力農村產業轉型、美麗鄉村建設、農民脫貧致富等方面成效卓著,鄉村旅游已成為城市居民放松休憩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SWOT分析法對襄陽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和潛在威脅展開深入分析,提出了健全旅游產業體系、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生態環保意識、重視從業人才培養等系列措施。
【關鍵詞】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襄陽市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1 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持續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導致大量農村人口涌人城市,這也衍生出了就業難、住房難、交通擁堵、城市噪音污染、大氣污染等一系列的社會和環境問題,致使人們越來越渴望遠離喧囂的城市,回歸靜謐的鄉村。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旅游業逐漸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中堅產業,各地區、各部門對于發展旅游業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家層面也逐漸開始重視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提出要將鄉村旅游作為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之一。
鄉村旅游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的歐洲,是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中城市污染和快節奏生活的聯合產物,中國的鄉村旅游正式發展于20世紀90年代。作為聯系城市與鄉村的紐帶,鄉村旅游在社會財富再分配、縮小地區和城鄉發展差異、產業結構優化和加深城鄉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加快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20年6月,湖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命名湖北旅游名鎮、旅游名村和旅游名街的通報》,襄陽市共有3家單位被命名為湖北旅游名鎮、旅游名村。其中南漳縣東鞏鎮被命名為“湖北旅游名鎮”,老河口市仙人渡鎮李家染坊村、保康縣店埡鎮格蘭坪村被命名為“湖北旅游名村”。襄陽市的美麗鄉村資源十分豐富,為鄉村旅游產業的開發提供了優質的旅游供給條件,但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卻出現了文化內涵流失、發展模式粗糙等問題。基于此,對襄陽市鄉村旅游發展情況展開了詳細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為襄陽市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2 襄陽市鄉村旅游發展的SWOT分析
襄陽市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同時也是三國文化、漢文化和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擁有古隆中、春秋寨、水鏡莊等著名旅游景區。隨著襄陽市經濟的高速發展,襄陽市民對于放松休憩的旅游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襄陽市鄉村旅游迎來了發展契機。
2.1 發展優勢
2.1.1 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資源。襄陽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是荊楚文化和三國文化的發源地。楚國給襄陽遺留了穿天節、牽鉤戲等眾多楚風遺俗,還有棗陽九連墩、南漳楚墓群等楚文化遺址。襄陽市現存的三國歷史文化遺址多達50余處,三顧茅廬、大意失荊州等發生在襄陽的三國故事家喻戶曉、影響深遠,同時還是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歷史上的米芾、孟浩然、宋玉、張繼等都曾流連于此。
除了人文底蘊,襄陽市還擁有極為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襄陽市僅書面查明的歷史景點數量高達708處,其中包含古遺址、古墓葬、古石刻、古化石等景觀遺址。襄陽自然風光多元化,與人文歷史交映成趣,其中谷城縣境內有“猴洼山”、“風動石”、“梳妝臺”等景點。保康縣境內主要有望佛山、五道峽、永興洞等景點,為鄉村旅游提供豐富資源供給。
2.1.2 便捷的內外交通區位條件。襄陽市的鐵路交通四通八達,市內交通也十分便捷。在鐵路交通方面,襄陽市擁有橫穿全境的襄渝鐵路,連接重慶與武漢,還有縱向穿境的焦柳鐵路,連接宜昌、南陽、洛陽等重要城市。在公路交通方面,東西走向的麻安高速、福銀高速,南北走向的老石高速、呼北高速、二廣高速等穿境而過,將襄陽與荊州、荊門、武漢、宜昌、十堰等城市串聯起來。漢十高鐵的通車使襄陽市步人高鐵時代,交通通達度得到大幅提升。襄陽市還將高速公路作為快速通道,省道和景區通道為連接通道,各縣鄉公路及村級公路為協助通道,形成了暢通的市內交通體系。這些便捷的內外交通組合為襄陽市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優異的區位條件。
2.2 發展劣勢
2.2.1 旅游配套設施有待完善。襄陽市的鄉村旅游發展也受制于旅游配套設施滯后于旅游開發,具體表現為:旅游業在如火如荼地開發,而基礎設施卻呈現原地踏步的發展現狀。以谷城縣的堰河村為例,其鄉村旅游產業開發比較早,旅游資源數量多、質量優,鄉村環境優美,但是在交通上還停留于“村村通”的初級程度,十多年來都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升,這無疑極大地阻礙了堰河村鄉村旅游的發展。
2.2.2 旅游資源開發尚未成熟。襄陽市的鄉村旅游產品依然滯留于“僅靠資源賞飯吃”的低程度開發水平,沒有重視鄉村旅游消費者的體驗感與參與感。鄉村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普遍較短,需要不斷地開發新產品,推陳出新,以迎合旅游市場日益變化的旅游需求。而襄陽市在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過程中,沒有充分利用好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需要進一步深入挖掘具有襄陽市文化特色的可行性鄉村旅游產品。
2.3 發展機會
2.3.1 鄉村旅游產業具有強勁的發展潛力。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促進了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在快節奏城市中生活的人們開始追尋返璞歸真的解壓方式。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選擇利用閑暇時間通過鄉村旅游來舒緩和放松疲憊的身心,正是因為這種解壓訴求的持續增加,鄉村旅游迎來了發展機遇。
襄陽市依靠其獨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利用便捷通達的區位優勢,可以在美麗的郊區和風景名勝區大力推動鄉村旅游建設。比如襄陽市尹集區,其自然資源比較豐富,鄉村環境靜謐優美,配套基礎設施也較為完備,區位優勢比較強,則適合鄉村旅游項目建設,近年來其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勢頭也比較好。
2.3.2 政府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政策支持。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加速旅游產業化的進程,襄陽市政府高度重視,大力開發旅游名鎮、名村等建設項目,持續增強對鄉村旅游的積極引導與扶持力度。2018年,襄陽市政府啟動了《襄陽市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立足于當下,著眼于未來,致力于對襄陽歷史文化底蘊的深度挖掘,打造和展現具有襄陽文化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努力創建知名的襄陽鄉村旅游品牌,助力襄陽市鄉村旅游走向全國。
2.4 潛在威脅
2.4.1 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的沖突。襄陽市鄉村旅游的發展過度依賴于歷史文化資源,而在具體的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頻現,再加上景區經營者不注重對環境的監管,缺乏生態保護意識,導致襄陽市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襄陽市的鄉村旅游面臨著生態環境保護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沖突難題。
2.4.2 日益變化的旅游需求。游客對于旅游產品的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旅游,而是熱衷于體驗參與性強的旅游產品。諸如農家樂的傳統鄉村旅游形式已經不適用于當下的潮流,難以激起游客求新求異的旅游動機,這要求旅游企業要跟緊時代潮流,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鄉村旅游精品,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3 襄陽市鄉村旅游的開發建議
3.1 健全鄉村旅游產業體系
為適應游客對舒適便利出行的追求和日新月異的旅游需求,襄陽市應全面圍繞著“食住行游購娛”這旅游六要素來大力發展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業。針對不同需求的游客,可以提供不同層次的個性化服務,同時也要著力于改進鄉村旅游中的薄弱環節,健全鄉村旅游產業體系。可以深度融合文化產業,以歷史底蘊為載體,打造知名鄉村旅游文化品牌。還要加強融合現代化農業,建設特色的旅游名鎮名村,建造觀光農園、采摘果園等體驗性旅游項目。
3.2 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
政府需要加大對各區域旅游配套設施的預算投入,做好鄉村規劃,完善鄉村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打造精品鄉村旅游項目。同時,政府還應組織和協調好各區域的鄉村旅游產業合作,加強各區域、各景點的交通網絡銜接。旅游經營企業也需要配合政府政策,完善各自經營景區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如指示牌、餐飲娛樂、休憩空間與洗手間等。政府與企業需要緊密聯合,攜手從整體上提升襄陽市鄉村旅游開發的環境與質量。
3.3 加強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鄉村旅游開發涉及多個部門,需要襄陽市政府從宏觀上加強政策支持來綜合協調。首先,政府可以牽頭建立襄陽市鄉村旅游管理協會,以協助解決鄉村旅游開發和經營中的相關問題。其次,政府還需建立健全鄉村旅游質量保障制度,強化政府的監督管理地位,提升襄陽市鄉村旅游開發的質量。最后,還可以建立獎勵機制鼓勵旅游經營者開展各類創建項目,如美麗鄉村試點、星級農家樂等項目。
3.4 深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核心和基礎,無論是旅游主體還是中介體都需要不斷深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襄陽市要重點做好歷史文化建筑的防護、森林植被的保護、水體資源的凈化。嚴格落實生態保護機制,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嚴令禁止大規模開發性項目,保護好原始生態植被,科學規劃,特別是保康縣、南漳縣等森林植被覆蓋率較高的地區,同時加強對漢江流域的保護力度,嚴禁非法排污,開展水污染防治工作。
3.5 重視鄉村旅游從業人才的培養
優秀的旅游從業人才是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發展好鄉村旅游,就要加快優質的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可以針對現有從業人員開展專業技能的培訓工作,組織專業教學人員進行強化培訓,充分提升從業人員的旅游服務技能、專業文化素養、敬業愛崗精神等,也可以通過加強與相關旅游專業院校的合作,開設鄉村旅游管理定制班,有針對性地定向培養高素質的鄉村旅游從業人才。另一方面,還要重視高層次旅游人才的引進工作,政府需出臺相應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鼓勵高端的旅游人才到襄陽來,深入到鄉村去,進一步增強襄陽市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人才競爭力。
4 結語
使用SWOT分析法能夠簡明地分析出襄陽市在鄉村旅游發展中所擁有的優勢和面臨的難題,進而提出相應的措施,但本研究僅是從宏觀角度進行簡要分析,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具體的對策制定上還需更加詳實的數據和定量研究方法加以支撐。
[參考文獻]
[1]陶玉霞,鄉村旅游需求機制與訴求異化實證研究[J].旅游學刊,2015 (7):37-48.
[2]祝鎧,康玲.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我國民宿業發展研究[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20 (3):32-38.
[3]舒伯陽,馬靜,中國鄉村旅游政策體系的演進歷程及趨勢研究—基于30年數據的實證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9(11):94-107.
[4]朱運海,經濟新常態下襄陽旅游發展的機遇、挑戰和對策[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8( 8):24-29.
[5]康玲,區域旅游合作背景下襄陽旅游產品結構的優化調整[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5( 11):69-73.
[作者簡介]周權(1999-).男,湖北洪湖人,在讀本科生。
[通訊作者]康玲(1981-),女,湖南慈利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經濟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