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驪驪
摘要: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提升,為了更好的滿足藝術審美需求,高校音樂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的發展。手風琴作為一種新興樂器,對藝術文化的宣揚有著重要的價值,也是提高學生藝術涵養與整體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本文分析了高校手風琴教學現狀,并對高校手風琴教學優化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手風琴? 多層次教學? 教學觀念? 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20-0067-03
手風琴的聲音洪亮,既可以獨奏也可以重奏,而且便于攜帶,被稱之為樂器中的“輕騎兵”,手風琴在群眾文化中具有獨特的魅力,也是高校音樂教育中學生比較喜愛的一種樂器。為了推動手風琴教育的發展,高校就要不斷優化教育模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手風琴演奏技能以及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力等,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實現手風琴教學的目標。
一、高校手風琴教學現狀
手風琴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之一,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各高校要充分認識教學存在的不足,不斷優化教學模式,保障課程的高效開展。目前,各高校的手風琴教學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定位,僅僅將培養學生的獨奏能力作為教學重點,忽視手風琴即興演奏能力、重奏能力以及伴奏能力的培養,而這些都是手風琴相關工作崗位所要求的必備能力。由于高校對其的忽視使得學生難以更好地進行社會實踐,造成了一定就業難問題,因此一定要結合現狀進行教學優化。二是教學內容方面,在手風琴教學中,教學目標是通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相關專業能力,為學生的職業化發展提供保障,因此,教學內容要多元化,建立多元化課程體系,但目前高校在此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三是教學模式的單一,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手風琴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缺乏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效果較差,而且教師也并未融入伴奏、即興等,使得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影響教學效果。四是重視技能忽視實踐,目前很多手風琴教師比較重視專業技能教學而忽視了具體的實踐,或者在考核的過程中,仍然將曲目難易作為考核標準,導致學生一味選擇高難度演奏樂曲,忽視對作品的理解,在演奏中缺乏感染力,最后曲目難度提高了但演奏鑒賞力卻下降了,不利于綜合能力的培養。手風琴的學習不僅僅需要技術,也需要理解手風琴文化內涵,而這些是需要經過大量實踐才能得以提升的。
二、更新教學觀念,突出職業性
教師要更新手風琴教學觀念,重視學生自身發展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研究不同的手風琴作品,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以手風琴技巧為基礎,開展即興創作,培養學生手風琴教學能力,重視實踐與能力相結合,提供一定的演奏平臺,增強學生的表演欲望。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手風琴從教能力,打破以演奏技巧為核心的教學理念。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在熟練演奏技巧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的,加強音樂內在研究,不同的作品演奏技巧要求也是不同的,在進行單一演奏技能練習的同時也要對音樂聲音進行想象,提升演奏效果。在手風琴教學中,教師要多多變換授課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重視學生綜合專業能力的培養。另外,優化教學模式,還要對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將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作為教學目標,所以教師一定要具有較強的音樂技能,要有較高的音樂素養以及教學能力,才能進行有效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在優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將培養學生手風琴應用能力和伴奏能力作為重點,設置必要課程,并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課堂講授能力,使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時,能夠靈活的應用知識,教學優化要具有實際價值,保障學生能夠順利就業,所以在課程定位時要突出職業性。
三、個性與共性結合,開展多層次教學模式
共性與個性培養作為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實際教學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抓住學生的特點進行多角度教學,開展多層次教學,增強針對性,提高授課效果。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模式:一是手風琴小組課,比較適用于基礎方法、作品分析的講解,能夠增加教學的生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一般可以把4個學生分為一個小組,在教學中用啟發式或者比較式方法進行教學,如果是讓全體學生掌握手風琴的基礎理論知識或者演奏方法時,可以采取啟發式方法為學生進行耐心講解,并引導學生積極討論,拓展思路,提高學生認識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如果是學生存在不同問題,可以采取比較式方法,讓學生互相解決問題,也使學生認識到問題的差異性,理清學習思路和要點,為日后做到舉一反三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手風琴個別課,是指在手風琴共性基礎上建立的個性化演奏,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結合其在演奏和理解上的差異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屬于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針對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例如:手型、節奏等,教師進行單獨講解和示范,并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其音樂表現力。三是手風琴重奏課,掌握手風琴基礎理論知識后,開設重奏課能夠鍛煉學生的配合能力,體會到手風琴合作的樂趣,一般手風琴的重奏包括二重奏、三重奏以及四重奏,通過這些重奏課加強學生對節奏、音色等的重視程度,教師也可以指導重奏的同時要求學生聆聽弦樂、木管等,培養學生建立合作演奏意識。四是手風琴合奏課,這是一種多人數的合作演奏形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配合能力,適用于不同程度的學生,通過手風琴合奏課使學生建立中、高、低不同聲部的直觀認識,豐富演奏效果,合奏就像一支樂隊在演奏,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喜悅,合奏課強調和諧與統一,有助于學生養成多聲部聽覺習慣,增強聲部的清晰度,加強演奏效果。
四、重視藝術背景的滲透與審美意識的培養
首先,重視手風琴藝術背景的滲透,器樂的講授與學習都需要對特定器樂歷史發展背景及形成過程有所了解,在全面理解器樂歷史背景后才能更好地提升演奏技能,因此,教師一定要從手風琴的發展角度使學生完整認識到手風琴藝術形式,了解其發展歷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具有哪些顯著特點等,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并將其融入到自身教學體系中,提高學生的手風琴演奏能力。其次,站在藝術鑒賞的角度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手風琴審美意識,例如:在視聽鑒賞課中讓學生體會手風琴藝術之美妙,提升學生的音樂涵養,借鑒優秀的演奏技巧。一個優秀的手風琴作品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征,其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對演奏者思想情感的表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音樂內涵,用心感受作品的藝術表現,構建作品的藝術形象。教師也要選擇不同時期的手風琴作品,讓學生從自我鑒賞的角度出發分析作品內涵,明確其演奏風格及技巧。最后,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學生的手風琴演奏能力高低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練習時間密切相關,所以,在選擇教學方法以及內容設置時,都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共同進步,例如:對于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的學生,內容設置要由淺至深,重點在于傳授學生實用技能;對于基礎相對比較扎實的學生,要適當擴展演奏難度,在演奏技巧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挖掘其分析潛能。
五、采取探究式教學模式
手風琴的音域比較寬廣,表現力比較豐富,充滿技術性,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學模式,樹立全新教學理念,做好以下四個轉向:一是從知識傳授轉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一種新的課堂教學觀念,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需要教師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處理信息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提升學生的責任感,也要求學生具備健康的身心、終身學習的能力、良好的科學人文素養等,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方式。二是從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師生平等,共同參與知識探究過程,師生平等意味著個性的彰顯以及創造性的解放,在進行手風琴教學時,學生要自行設計學習過程,結合自身興趣、觀點探究音樂的變化規律。三是從教學結果轉向學習過程,教育的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習,培養知道如何學習的人,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能夠主動確定學習方向與目標,選擇學習材料,體驗學習結果,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手風琴教師要堅持授人以漁的思想,傳授學生探索方法,提高學生的樂曲處理能力。四是從僵化式教學轉向個性化教學,現代教育要求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手風琴的教學活動是充滿個性化的,內容選擇具有個性化,器樂的感悟也具有個性化,因此,教師要結合這一特點培養具有個性化的學生。想要采取探究模式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激趣引入,引導學生自學探究,課堂導入環節雖然時間短,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為自學探究奠定堅實基礎。例如:在學習“頓河狂想曲”時,教師可以用手風琴演奏作為課堂導入的背景音樂,然后為學生投影出頓河美景,飽含感情的給學生們解說,讓學生感受頓河邊上,音樂家那天才般的靈感,讓學生在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中,感受音樂的空靈與美好,激發出學生探究的欲望。二是解疑導撥,合作探究,例如:在用手風琴彈奏一首曲子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創作這首曲子所含的情愫,作品的曲式、旋律、節奏節拍有什么特點,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教師適當給予導撥。三是歸納比較,進行實踐探究,既對探究成果進行鞏固,又對效果進行檢測,首先教師結合學生合作探究的情況進行歸納,讓學生掌握方法,其次讓學生舉一反三,解決相關問題,最后讓學生演奏不同技巧,通過比較,領會到不同作品需要不同的演奏技巧。四是激勵評價,拓展探究,手風琴教學的實踐性比較強,在完成一個曲目后,教師可以采取表演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技藝施展,然后對學生的演奏風格進行點評,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
六、優化教學內容
在高校課程設置中,手風琴課程時間較短,在有效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具有較大難度,所以要優化手風琴教學內容,結合內容采取有效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首先,要將有效學時集中在培養學生伴奏能力方面,例如:通過對練習曲進行分析、樂曲結構、伴奏音型進行思考,使學生將伴奏知識運用到具體實踐過程中,以理論指導實踐,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其次,在手風琴練習曲中,強調貝斯的排列規律,靈活運用風箱,不但注意手指技術,還要注意風箱控制,發揮手風琴力度控制的細膩特點,形成獨特風格。最后,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即興演奏能力,手風琴伴奏具有實用優點,學生需要掌握這一技能,其在歌曲伴奏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調性、速度、力量等,豐富歌曲內容,啟發學生把握歌曲情緒。在課程設置方面,學生入學第一年,由于學生存在一定的音樂基礎,在這個學期將傳授學生手風琴演奏技能作為重點,在課堂上適當穿插手風琴歷史及理論知識。學生入學第二年,將提高學生的表演技巧及合奏、重奏練習作為重點,在課堂上可以增加手風琴作品欣賞模塊,使學生對手風琴感興趣,這個學期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演奏能力,即使不能掌握一些難度比較大的演奏曲目,但至少要對手風琴有大致了解。學生入學第三年,要增加演奏作品的數量,不斷深入演奏技巧,適當開展實踐課,讓學生學習如何去演奏手風琴,明確自己的缺點,并加以改進。學生入學的第四年,要將手風琴教學能力以及伴奏能力作為教學重點,將簡譜與線譜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要重視公開課的開設,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其成為高素質人才。
七、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手風琴教學質量,就要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教師要積極豐富知識架構,更新原有的知識體系,結合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職業能力的需求,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訓練方法,拓展實踐途徑,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大膽革新訓練模式,重視藝術背景的滲透與審美意識的培養,重視個性與共性相結合,提高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任音蓓.手風琴演奏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分析[J].戲劇之家,2020(14):141-142.
[2]溫旭偉,黃靜.高師院校流行手風琴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以山西大同大學音樂學院為例[J].北方音樂,2020(03):122-123.
[3]熊云.淺談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手風琴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要點[J].北極光,2020(01):10-11.
[4]謝建洲.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手風琴教學考核改革探索[J].戲劇之家,2019(36):179.
[5]高虹.手風琴演奏教學中如何強化學生的合作能力探討[J].北方音樂,2019(20):207-208.
[6]謝姿媚.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手風琴教學改革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8(2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