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恬恬 徐苗苗

摘 要:書法,是一種以漢字為載體的線條藝術。作為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是一種表達民族美感的方式。中小學生是我國新生代的力量,重視他們的素質教育、培養愛國情懷尤為重要。初中階段開展書法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能加強學生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文化底蘊等方面。本文的主要研究重點在于,調查初中學校開設書法課程的具體情況以及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書法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索,從中獲得啟發,提出改善方案。
關鍵詞:初中書法 書法教學特色 教學探索
一、書法教學的意義
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起初是人們用于交流的工具,隨著文人地位的提升,書法成為文人展現自己藝術個性的一種方式。
書法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素質。書法在我國歷史長河中留存了千年,每一種字體的變形,每一件作品的文化背景,每一位書法家都帶著時代的印記。學生學習書法也是在了解這背后的民族文化歷史。例如當老師介紹顏真卿《祭侄稿》時,會為了顏杲卿父子在安祿山叛亂時英勇就義的大無畏精神所感染,進而產生愛國主義情懷。欣賞書法作品時所產生的這種共鳴,能觸動觀者內心,從而達到育人的效果。{1}
書法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品格,磨練意志。字如其人,字品即人品。正如北宋畫家黃庭堅所說“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有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2}在書法教學中學習古人的作品,了解大家的事跡與品格,能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學習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坐姿、握筆、書寫習慣,再到練習書法字帖,都需要學生心平氣和持之以恒的心態去完成。初中生處在青春期,多動、注意力不太集中,缺少恒心。通過書法教學的熏陶,能培養學生的耐力和毅力,磨練意志力。
書法教學能提升學生審美,陶冶情操。書法的藝術性,決定了老師在授課時要側重書法線條藝術的魅力分析。通過多看多練多聽,對學生視知覺和運動知覺的成長有所幫助,從而提高他們對書法藝術的感受能力。在書寫與欣賞書法時,心情需要保持平和,學生長期接觸書法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書法藝術的洗滌,從而摒棄陋習,使學生達到精神與心靈上的愉悅。
體現我國博大精深智慧結晶——漢字,承載華夏民族傳統文化中最為優秀的精神魅力,是當下學齡兒童甘之如飴的瑰寶。加強書法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品格以及提升審美等方面。讓學生在書法教學的學習中怡情養性,正身清心,磨練意志,將該年齡段的學齡兒童所具備的精神面貌予以迸發。同時書法教學有利于定位書法人才的層次和內涵,有利于推進全民綜合素質教育和書法體系的發展,有利于推進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更有利于當下萎靡不振的華夏雄獅之風,促進當前社會主義整體全面的進步發展。
二、書法教學現狀調研與分析
筆者走訪調查了6所公辦學校,對本市初中書法教學狀況從課程類型、開設年級、課時安排、教材、教室布置、教師水平、教學內容、書法特色等方面對本市初中書法教學狀況進行調查,發現有以下幾點不足:
1.書法教學設備單一
6所學校書法教室的配置,大多配有固定式書法長桌、板凳、黑板、幻燈機等,這些設備在實際教學中是否存在不足呢?
B校林老師在教授七年級《橫的變化》一課時,由于設備的限制在演示環節只能在黑板上勾勒出范字外輪廓,用粉筆代替毛筆,用簡潔的語言向學生講解書寫技巧。盡管林老師講解的十分細致,依舊有大部分學生無法理解在運筆過程中的輕重把握,最后還是需要林老師輪流手把手書寫。由此可見,林老師的示范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導致在巡視環節不斷重復示范,如果教師用毛筆示范,是否能有所改善呢?
書法課最讓老師頭痛還有課后清理工作,教室里沒有水龍頭,學生要帶著毛筆去過道的洗手間清洗,下課時間學生吵吵嚷嚷,秩序混亂,還極容易弄臟學校環境,提早下課又會影響其他班級的教學。對此,學校是否應該在書法教室安裝清洗臺呢?
2.書法教材內容的局限性
學習知識的過程就如同建造樓房,系統化的搭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非常重要。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能幫助教師較為系統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筆者走訪的六所學校中除了B校選用的是教育局指定教材,其余都是自編或是老師自己選擇的市面上的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技法上的講解,對書法基礎概念、史論方面的知識很少涉及,這樣會讓學生誤以為書法等于練字,長此以往會不利于學生整體把握書法知識,在認識書法藝術美方面也有欠缺,更不用說去感受書法文化中的民族情懷。
三、書法教學探索
1.多功能書法臨摹臺設計
筆者在設計的初衷是考慮到學生的書寫姿勢以及幫助初學者提高書法臨摹水平。初中生處在生長發育期,固定式的書法臺,無法適應所有學生的身高,如桌子太矮,會讓孩子變的駝背,桌子太高,孩子會出現聳肩,二者都會導致體態發育不良;初中階段的學生在書法課上出現二極化,教師難以統一授課,且示范環節效果欠佳。筆者設計的另一初衷就是希望能在臨摹臺的輔助下,提高學生的臨摹能力。學生在書寫時總會出現筆畫長短以及字型結構把握不準的情況,臨摹臺可以在書寫時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字型,也能在學生書寫好后,對比原帖自查。既減輕了老師的教學壓力,又能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另外筆者在聽課期間,留意到學生在書寫毛筆字的準備工作和課后的整理都很耗時。
筆者設計的書法臨摹臺主要是根據上述現象提出的一個設想,以下是該專利的設計說明: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書法臨摹臺裝置,涉及臨摹臺技術領域,該書法臨摹臺裝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頂部上端面中部固定連接第一軸承的底端,所述第一軸承的頂端中部插接絲杠的底端,所述絲杠的頂端插接在第二軸承的底端中部,所述第二軸承的頂端固定連接支架底部下端面中部,所述支架的頂部固定連接桌面的下端面。該書法臨摹臺裝置,轉動絲杠上的把手,絲杠旋轉傳動活動套頭上下運動,可實現外框架的上下移動,從而實現該臨摹臺裝置高度的可調節功能,用彈性帶和套圈把毛氈層安裝在固定桿,使得毛氈層能夠平整的鋪在玻璃板上,方便學齡兒童臨摹,使用完毛氈層后,把套圈從固定桿上取下來即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綜上,該書法臨摹臺裝置,使用時,使用者先根據學齡兒童的身高調節該臨摹臺的高度,調節高度時,只需轉動絲杠3上的把手9,絲杠3旋轉傳動活動套頭7上下運動,即可實現桌面6的上下移動,然后,把套圈17套在固定桿18上,即可將毛氈層15能夠平整的鋪在玻璃板14上,就可以使用該臨摹臺,該模式下學生能保持最佳坐姿、筆墨紙硯擺放整齊,有利于書寫習慣的養成。當學生書寫完畢后,把套圈17從固定桿18上取下,揭開毛氈層15,將原稿放置與玻璃板14上,書法作業置于原稿上,打開LED燈板13,便可以開始自查。學生對比原帖檢查,既能鍛煉觀察力,又能養成自學的習慣。針對初學者臨摹字帖使用時,根據身高調節臨摹臺的高度之后,只需將臨摹作品放置在玻璃板14上,然后把隔墨墊置于玻璃板14上,宣紙置于隔墨墊上,打開LED燈板13,便可以開始臨摹。相較于市面上二次加工的描紅結構,該專利能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近距離對照原帖進行書寫,學生可以觀察到更細致的書法運筆,提高自己書寫能力。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臨摹板12和LED燈板13是專利號為CN 206451396 U中公開的設備,并不是本實用新型的改進點。并且該專利于2019年2月受理,專利號201920230744.0,專利證書目前還沒有。
2.豐富書法教學內容和課堂形式
目前學校使用的教材大多是針對臨摹技法和字帖的講解,對史論方面以及如何學會欣賞書法作品等知識并沒有過多的提及。建議將傳統的書法課加入些許探索內容,在課堂中加入書法材料的知識,讓學生了解傳統文房四寶的魅力。這一內容不僅是對書法教學內容的升華,而且能讓學生清楚明白這些材料選取不易,制作繁瑣。當他們再次去提筆練習書法時,能懷揣著感恩和憐惜之情,對于筆墨紙硯這些工具的熱愛也會映射到對書法學習的熱愛之上。
此外還能將書法課堂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體驗不同的教學形式。如與美術學科相結合,讓學生們在國畫作品中題詞落款、在團扇上題字裝飾,書畫同源。學習中國畫,也有益于提高書法的運筆;與語文學科相結合,傳統書法與文學密不可分,許多優秀的文寫作品便是作為書法作品流傳于世的,老師在教授這類課文時,如果能將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以書法的形式來展現,一方面掌握了語文知識,提升文學素養,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對作品的欣賞能力;與音樂相結合,借助音律產生的情緒感染,體會書法家創作時的心境。
老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多去參觀社會舉辦的書畫展,參與書法比賽,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運用在現實生活中,既是檢驗學校書法教學效果的方式之一,又能讓學生體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自然會更加愿意繼續學習。
結語
通過對本市初中學校的調研分析,提出了設想與建議:為了改善初中生的書寫姿勢以及助益他們的臨摹水平,設計了書法臨摹臺,建議書法課要豐富書法教學內容和課堂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培養學生發現藝術美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得以鍛煉自己的觀察力、模仿力、領悟力和表現力。
注釋:
{1}肖先聲.書法教學的現實問題和應對辦法[J].藝海,2017(12):128-129.
{2}侯利紅. 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現狀及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