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地區要想獲得快速發展,迫切需要農業綜合型人才、農業科技人才、農村管理人才、農村教育人才等多種類型的人才,而從當前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現狀來看暴露出的問題非常之多,不利于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難以達成人才培養目標。可以說,加強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改革和創新已然勢在必行。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具體需求進行探討,指出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優化對策,希望能夠大幅提高人才數量和質量,充分調動人才的主觀能動性,使之能夠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中。
【關鍵詞】農村人才需求;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識碼】A
新時期,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扶持農村經濟建設,廣大農村地區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對于相關專業人才可謂求賢若渴。但是農村居民的文化程度較低,農村職業教育得不到應有重視,教育體系不健全,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較為普遍,嚴重制約了人才培養效果,無法滿足農村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會遭遇若干艱難險阻。為了打破這一局面,需要充分認識到農村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和綜合型人才的搖籃,應該加大宣傳和投入力度,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致力于為人才成長給予有力保障,以此來實現農村地區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的持續增長,為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1 農村人才需求分析
1.1 農業綜合型人才
知識覆蓋面廣、實踐能力強、道德水平較高的人才謂之農業綜合型人才,他們往往對于家鄉有著極為深厚的情感,愿意扎根于家鄉一展所長,為家鄉建設奉獻終身,他們發揮的能量更是不容小覷。可以說農業綜合型人才已經成為了農村建設的中流砥柱,他們可以勝任任何—個崗位,具有良好的創新能力,對高新科技產物的應用得心應手,將會掀起農業生產的巨大變革。
1.2 農業科技人才
農業科技人才指的是在某個領域掌握領先技術的一類人才,他們將會激發農業創新活力,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來推進農業生產的現代化、高效化開展,先進技術和設備得以在農業生產中推廣應用,農產品的品質也得到了改善,顯著提高了農業生產經濟效益。此外,有些技術人才還負責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工作,將新設備、新技術、新品種傳授給農民群眾,降低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促使農業生產真正走上了可持續的道路。
1.3 農村管理人才
農村管理人才需要牢固掌握管理、營銷、外貿相關知識,有比較先進科學的管理理念,可以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實施農村基層管理工作,在農村建設及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優秀的農村管理人才能夠用長遠發展的眼光看待農村建設,充當各單位部門的潤滑劑,解決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各類矛盾,積極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實現農產品銷量的迅速增長,打響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1.4 農村新型勞動者
農村新型勞動者是農業生產的主要操作者,負責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貯藏、包裝等工作,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價值,農業生產創造的經濟效益將會更為可觀。農村新型勞動者在農村人口中占據的比例最大,其專業素質能力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只有思維活躍、勇于創新、不畏困難、善于經營的人才才能被稱之為農村新型勞動者,這類人才的數量越多,農村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就會更為順利,將會讓農業生產煥發出一派新的氣象。
1.5 農村教育人才
農村教育人才是農村職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人才,主要負責傳授農民群眾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術,對農民的實踐能力加以鍛煉,以增加農村人才數量,滿足農村建設和農業生產需求。農村教育人才應該意識到當今時代及所在地區對于農村人才有著哪些具體要求,明確自己身上肩負的重任,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甘于無私奉獻,還要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向農民傳道授業解惑,以贏得農民群眾的信任,增強教育的實效性,提升農民隊伍整體素質。
2 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現狀
2.1 農民的文化程度較低
不少農民的年齡都偏大,他們沒有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或者是在初中時就輟學回家,文化水平較低,參加農村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不能深入理解教學內容,對于農業生產先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不牢,難以有效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將會給農村建設造成一定阻礙。與此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的想法過于陳舊,抱有得過且過的思想,缺乏改變生活環境的激情,直接表現為在農村建設工作中出力少,態度過于敷衍,只有涉及到自身利益時才會有所改觀,認為培訓和學習活動是毫無必要的,致使農村職業教育效果不甚理想,人才培養難度極高。
2.2 農村職業教育得不到重視
農村職業教育將人才培養重點放在實用型人才上,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工作崗位,可以快速適應勞動者的角色,為社會創造價值。然而社會公眾對于農村職業教育的認識過于偏頗,很多家長都認為職業教育毫無出路,畢業后留在農村對于孩子日后的發展沒有多大助益,希望孩子能夠受到高等教育,為此他們不惜花費更多金錢將孩子送到高中和大學就讀。殊不知這種做法造成了農村職業教育生源短缺,真正能夠成長為實用型人才的更是少之又少,畢業后愿意留在農村地區就業的極為有限,農村經濟發展將陷入困境。
2.3 農村職業教育體系不完善
職業院校的辦學門檻較低,而中國有著求學需求的人員數量龐大,使得近些年來眾多職業院校拔地而起,打著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口號,提出了種種誘人條件來吸引學生和家長,實際上這些職業院校卻沒有多少教學經驗,教學體系也沒有建立完善。部分職業院校的資金十分緊張,沒有充足資金購買先進教學設施,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導致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不夠緊密,學生的理論知識得不到實踐驗證,不能了解到當前農業生產的新形勢,與實用型人才的要求相距甚遠,限制了農業生產改革及農村經濟建設步伐。
2.4 職業院校師資力量薄弱
教師在農村職業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只有得到農民信任的教師他們的教學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開展,目前農村職業教育中缺少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給人才培養制造了難題。有些教師認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在農村職業院校進行教學完全是屈才,會將當前工作當成跳板,想方設法地離開農村,到大中型城市中的學校任教。教師的精力被分散,不愿意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于農民是否真正理解所學知識也漠不關心,致使農村實用型人才實際數量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差極大,新農村建設前路堪憂。
3 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優化對策
3.1 提高農村人口的基本素質
為了提高農村人口的基本素質,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對不同文化層次的農村居民實施針對性地培訓,培訓內容和目標都要有所差異,不能超過他們的能力范圍,以免激起其逆反心理。通過開展對農村人口的素質調查,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在實施農村職業教育時就會更加有的放矢,將會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新農村建設需要的實用型人才數量極為龐大,從外部引進的人才對于農村地區的環境可能并不適應,他們的歸屬感不強,不能主動解決實際問題。而加強對本地人口的專業技能培訓將會提供新的思路,農村經濟建設將煥發無限生機。
3.2 加強職業院校的宣傳力度
社會公眾對農村職業院校產生了錯誤的看法,生源問題就很難得到解決,農村人才外流,新農村建設受阻,將會形成惡性循環。相關政府和農村教育部門應加大農村職業院校的宣傳力度,把職業院校的性質、職責系統詳細地介紹給學生和家長,糾正他們的錯誤認知,使其知道農村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同樣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學生擇校問題上,鼓勵成績合適的學生進入職業院校來學習,并在就業方面給予一定保障,這樣就會有更多學生和家長將農村職業院校當作一個就學選擇,實用型人才培養也會得以穩步有序地落實。
3.3 完善農村職業教育體系
第一,加大教學設施投入力度,購買現代化教學設備用于開展理論教學工作,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學生就會對理論知識予以深入理解和記憶。第二,不斷優化教學內容,適當加入網絡教學資源,將農業生產中涌現的新理論、新成果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之充分把握農業生產現狀和發展趨勢。第三,加強實踐基地建設,讓學生看到先進技術和設備在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打破他們的傳統認知,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第四,利用實訓基地開展實踐訓練活動,規范學生的農業生產操作,提高他們的技術操作水平,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那么學生畢業后就可以在農業生產領域大放異彩。
3.4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通過建設一支教學水平和職業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促使教師在農村職業教育中發光發熱,為人才培養殫精竭慮,有利于培育更多實用型人才。一方面,要定期組織學習和交流活動,讓職業院校教師可以接觸到最為先進的技術,將其消化吸收后傳授給學生;教師之間還要經常交流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交換教學經驗,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與其他學校開展合作辦學,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形式強化教師的專業素養,還要定期對教師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他們的工資福利相掛鉤,以此來調動教師的培訓積極性。
4 結語
農村地區對于實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標志著農村職業教育改革愈發緊迫,當務之急是要改變大眾對農村職業院校的認知,健全農村職業教育體系,加大軟硬件設施投入力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人才綜合素質,將更多人才投入到農村發展建設中,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就會早日得以實現,城鄉經濟也能得以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田麗.辛寶英,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路徑探究[J],山東工會論壇,2019( 04):52-57.
[2]蔣書同.鄉村振興,農村職業教育舉足輕重責無旁貸[J].智庫時代,2018( 48):276-277.
[3]戈英,張榮.鄉村振興戰略下職業教育發展策略研究[J].綠色科技,2019( 23):53-54+56.
[4]劉寶磊,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問題與解決路徑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 02):11+14.
[作者簡介]薛凡(1983-),女,江蘇盱眙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