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姣
摘 要:隨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科技在我們當前社會的普及和應用,不僅大大提升了社會生產力,而且也為我們的生活、學習、社交等領域帶來了更加生動鮮活的體驗,不僅改變著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教育和學習方式,更對我們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等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學科;學習興趣;教學情境;課外知識
引言:步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簡約高效、集成度高、運行平穩有序的教學輔助,已經日益與當代學習密切結合為一體。同時,信息技術與學科相整合,指的不是僅僅著眼于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把信息技術僅僅當做一種工具來看待,而是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和情感激勵輔助,然后通過信息技術帶來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信息共享等理念為依據,把學生的學習主動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教學重點更加突出,強調教與學之間的互助作用,從而為學生學習語文提高更加寬廣的平臺。本文從信息技術融合語文學科為基礎展開分析,希望能為教學界帶來一些啟示。
一、融合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啟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同課堂教學之間的融合已經十分廣泛,不僅能有效增加課堂教學容量,而且還能以其大量的網絡資源為載體,充分彰顯語文學科所具有的人文和語言學科優勢,充分啟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信息技術課程與生活的聯系,積極地將信息技術同語文學科相融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講述《草原》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結合信息技術展示相關的草原圖片以及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還可以將文章的架構結合思維導圖進行分析,同時對其中的景色描寫以及人物感情進行直觀的講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將草原近幾年的變化進行展示,以鮮明的對比,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不僅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綜合相關的唐詩進行草原景色的直觀講述,幫助學生形成語文知識網絡,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
二、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氛圍是決定課堂效率高效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研究表明,氛圍非常有助于提高人的內在潛力,對人的思維、情感、意識等也有著強有力的塑造作用。同時,小學生比較天真可愛,對色彩鮮明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等有著天然的好感。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通過引用信息技術改善課堂內部氛圍,創設學習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述《伯牙鼓琴》的相關內容時,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講述伯牙子期的故事,隨后借助信息技術對相關的原文就其中的重點字詞進行講解,隨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的視頻進行講述,隨后讓學生進行相應的角色扮演,通過創設相關的情境,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隨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類似于高山流水的成語歷史典故,教師首先為學生提供模板,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結合相關的文言文進行字詞提問,適當進行拓展,開闊學生的學習思路,為接下來的教學創造相應便利條件,同時教師還可以講述字詞,對學生進行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為接下來的語文教學創造相應的便利。
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學生語文課外知識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其學科特征決定如果要掌握足夠好的語言能力,就必須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量,在學習中掌握更多知識,才能基本滿足學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術就是一種可以融合網絡的又是教學輔助手段,能為學生呈現更多、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加教學承載量,通過聽、看、說等融合為一體,從而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首先可以講述蘇軾的生平,講解唐宋八大家以及蘇軾和三王的故事,結合相關的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向學生講述歐陽修和其他宋代文豪的關系,此外教師還可以適當講述“烏臺詩案”,對蘇軾的相關生平以及性格進行講述,同時教師還可以讓講解自己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首詩的理解,逐漸深入詩詞內涵,幫助學生感受其中的感情,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信息技術整合蘇軾相關的詩詞,進行種類講解,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整合能力,豐富學生語文課外知識。
綜上所述,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是當代教育界的一大趨勢,作為出眾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學習,積極引言信息技術作為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基本方法,通過信息技術融合語文學科的基本方法,實現二者之間資源、信息、教學法等之間的整合,不斷挖掘信息技術應用語文學科的潛力,從而為學生學習帶來更加良好的體驗。
參考文獻:
[1]張成亮.淺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J].讀書文摘,2016(02):88.
[2]張成亮.關于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誤區及改進策略[J].學周刊,2016(1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