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
【摘 要】與幼兒開展積極的互動對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中,促進教師和幼兒之間良好的互動,需要幼兒和教師的共同努力。本文結合角色游戲,對幼兒園師幼互動行為進行了研究和觀察,探討了幼兒園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與教師進行互動的現(xiàn)狀,并分析挖掘了角色游戲中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最后總結提出了促進師幼有效互動的建議。
【關鍵詞】角色游戲;中班幼兒;師幼互動
角色游戲在幼兒教育中運用甚廣。通過參與角色游戲,幼兒能逐漸認識到不同角色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其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會在角色游戲中得到提高。并且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幼兒產(chǎn)生了豐富的情緒變化,進一步豐富了其情感世界。同時,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體驗到游戲的快樂,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極大的開發(fā)。最重要的是,在與教師和同伴進行角色互動時,幼兒學會了和諧處理人際關系,其溝通和交流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得到大大提高,并培養(yǎng)了一系列親社會行為。
一、幼兒園中班角色游戲師幼互動現(xiàn)狀
(一)互動主體
互動的行為從個體出發(fā),必須是兩個個體同時參與才能叫作互動,也就是說,互動行為必須是雙向的,必須有一方先行發(fā)起,另一方配合才能產(chǎn)生。一般情況下,先行發(fā)起互動行為的稱為施動方,而配合的一方稱為受動方。筆者對大量的師幼互動行為進行了觀察和分析,發(fā)現(xiàn)基本上都是教師主動發(fā)起互動行為,幼兒進行配合。由幼兒主動發(fā)起互動行為的情況極少,大多數(shù)是幼兒在游戲時需要求助教師才會主動與教師進行互動。綜上所述,教師在中班幼兒角色游戲中處于主體地位。
(二)互動內(nèi)容
師幼互動圍繞某一項事件或計劃展開。通常因為互動行為的主體目的比較明確,在互動時會主動要求完成某一項任務,而這就是師幼互動的內(nèi)容。觀察發(fā)現(xiàn),教師在進行互動時,互動的內(nèi)容多半為:與幼兒一起參與游戲、給予指導、詢問游戲的進度、約束幼兒游戲時的紀律、評價幼兒游戲的結果等;而幼兒的互動內(nèi)容多半是:邀請教師加入游戲、尋求教師指導、尋求教師關注、向教師告狀、向教師展示游戲的成果、向教師提問等。可見,不同互動行為的發(fā)起主體不同,所互動的內(nèi)容也有差異。另外,從互動內(nèi)容來看,教師的互動目的是希望角色游戲能順利開展,而幼兒則是希望獲得教師更多的關注。
(三)互動性質(zhì)
教師和幼兒之間互動的性質(zhì)根據(jù)師幼反饋的情緒不同而有不同,具體分為三類:第一,積極性質(zhì),指的是師幼在互動時表現(xiàn)出滿意、開心等積極的情緒;第二,消極性質(zhì),指的是在師幼互動時,教師或幼兒產(chǎn)生厭惡、不滿等消極情緒;第三,中性性質(zhì),指的是師幼在互動過程中,情緒穩(wěn)定,介于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之間。觀察結果顯示,教師處于互動主體地位時,幼兒的反饋多為積極性質(zhì)和中性性質(zhì),而當幼兒處于互動主體地位時,教師反饋中消極性質(zhì)的居多。這說明在師幼互動中,幼兒處于互動的弱勢地位,在互動中主動性不足,情緒和感受往往容易被忽視,需求得不到滿足。
二、幼兒園中班角色游戲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互動主體失衡
通過對大量的幼兒進行觀察和分析得出,在師幼互動時,教師主動發(fā)起互動行為較多,是互動的主體;而幼兒主動發(fā)起互動行為相對較少,基本上是互動行為的受動者。從幼兒園中班的教育情況來看,幼兒是教育的主體,應該在角色游戲中扮演互動行為的主體。可見,互動主體存在嚴重的失衡現(xiàn)象。筆者通過分析,總結師幼互動主體失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教師在游戲中參與較多,尤其是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指導,使得互動的行為多由教師發(fā)起。第二,中班幼兒在進行角色游戲時,有一定的獨立游戲的能力,所以在過程中向教師發(fā)起提問、尋求幫助的情況減少。第三,教師在角色游戲中很大程度還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而幼兒遵守紀律、服從管理,基本不會主動違反紀律而發(fā)起互動行為。另外,部分教師可能平時對幼兒管理較嚴格,拒絕幼兒要求的次數(shù)多,使幼兒在發(fā)起互動行為時缺乏勇氣。
(二)情感互動不夠
根據(jù)前文提到的師幼互動內(nèi)容,教師在發(fā)起互動行為時,主要關注幼兒游戲進行是否順利,多以指導、約束紀律的行為來進行互動,而幼兒在與教師互動時也是多以提問、尋求幫助居多,在角色游戲中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動很少。并且根據(jù)互動性質(zhì)來看,在幼兒主動發(fā)起的互動行為中,教師的反饋多為消極情緒回應。可見,當幼兒需要與教師進行互動時,教師經(jīng)常以不滿、厭惡的情緒加以拒絕。幼兒于是表現(xiàn)得與教師不那么親密,其情感上的交流和依賴自然不多。
(三)無效互動占比大
筆者通過綜合研究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教師與幼兒的互動行為圍繞游戲展開,在游戲過程中會指導幼兒進行游戲,并且對幼兒的紀律表現(xiàn)進行約束。一部分幼兒聽從教師的指導并且服從管理,一部分幼兒自顧自地進行游戲,對教師的回應和反饋不夠。而幼兒在與教師進行互動時,會提問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這往往會得到教師的消極回應或者壓根得不到教師的反饋。這時,幼兒便逐漸減少了與教師的互動。其實,準確來說,不論是幼兒沒有對教師進行回應,還是教師沒有給予幼兒反饋,這些都屬于無效的互動,本質(zhì)上對培養(yǎng)幼兒的能力起不到根本的促進作用,相反,還打擊了幼兒互動的積極性,給幼兒的互動帶來不好的體驗。
(四)教師游戲指導隨意
大量的角色游戲?qū)嵺`證明,教師在幼兒開展游戲的過程中,給予幼兒指導的方法和策略并不完全符合游戲的宗旨,指導時主觀意愿比較隨意。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有時候可能確實需要幫助,但教師也應該先觀察幼兒在游戲中所遇到的阻礙是否真的需要指導。如果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努力能完成游戲任務,教師最好不要過早、過多地給予指導。當幼兒在游戲中長時間沒有動作,游戲的進度停滯時,教師應該積極地給予指導,以免打擊幼兒游戲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幼兒的行為多加關注,注意指導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隨意進行。
三、幼兒園中班角色游戲師幼有效互動的建議
(一)強化幼兒的主體地位
在角色游戲中,幼兒作為受教育的主體,應該充分發(fā)揮主體地位的作用。本質(zhì)上,開展角色游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積極去探索,挖掘潛能,培養(yǎng)其親社會行為,并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需求,肯定幼兒的自主意愿,陪伴幼兒在游戲中成長。具體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第一,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以幼兒的互動為互動行為的主要內(nèi)容。第二,積極關注幼兒的需求,并耐心給予幼兒積極的情緒回應。第三,當幼兒在游戲中展現(xiàn)超凡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時,教師要給予正面的反饋和鼓勵,促使幼兒積極發(fā)起互動行為。
(二)增加情感互動
一日為師,終生為師。幼兒教師作為幼兒的啟蒙老師,在幼兒心中的地位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在幼兒園中,教師是幼兒最信任、最依戀的人,因此幼兒有什么物質(zhì)需求、感情需求,都是第一時間尋求教師的幫助,希望獲得教師的關注。對此,教師應該積極回應幼兒需求,給予幼兒積極的情緒反饋,強化幼兒與教師之間的感情鏈接。另外,對幼兒主動發(fā)起的互動行為,教師要給予言語鼓勵或動作鼓勵,如摸摸頭、大大的擁抱等,促進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感情增溫,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心理人格。當幼兒與教師的相處讓幼兒感受到溫暖和輕松,幼兒便會逐漸增加與教師的情感交流。
(三)注意介入的時機和方法
教師介入幼兒的游戲過程,是一件非常自然且普遍的事情。然而,介入有方法,介入需時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一方面依靠幼兒自己積累的游戲經(jīng)驗,另一方面要看教師的指導策略。如何保證教師對幼兒的指導是高質(zhì)量的呢?第一,教師在游戲中要先行規(guī)定游戲的時間和固定時間內(nèi)的游戲進度,讓幼兒按照規(guī)則進行。第二,教師要仔細觀察游戲中的每一位幼兒,了解幼兒的困惑、游戲進度、游戲難點、游戲的興趣點甚至是幼兒對游戲的期望值。第三,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在合適的時機介入幼兒的游戲,并對其進行指導,使幼兒既保持對游戲的積極探索,又能在寬松的氛圍中與教師進行互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應針對中班角色游戲師幼互動中的問題,強化幼兒的主體地位,增加師幼的情感互動,注意介入的時機和方法,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蕓蕓.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師生互動現(xiàn)狀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14.
[2]郭迪,周美.中班區(qū)域活動中師幼互動情況調(diào)查與建議———以寶雞市某幼兒園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2).
[3]喻琴.幼兒園小班生活活動中的師幼對話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