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佳 蘇延燁
摘 要:黨外知識分子特指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分子,其中包括加入各民主黨派的知識分子和沒有參加任何黨派的無黨派知識分子。黨外知識分子作為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統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機遇與挑戰并存,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黨外知識分子的生活環境也發生變化,如何有效發揮黨外知識分子的有效作用,加強廣東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領域研究成為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從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高校對非黨內分子統戰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黨委加強領導下實行統戰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黨外知識分子;思想引領;廣東高校
廣東高校作為新時代建設的陣地,黨建在統戰工作上要有強有力的思想引領,廣東作為沿海的窗口,外界文化思想的接收地,經歷了四十年改革開發的洗禮,經濟、文化、思想都處于全國的前沿[1]。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要求廣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繼續發揮帶領的作用,完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先富帶動后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才資源是發展的第一要素。廣東作為一個人才培養的基地,有多所著名高校,是知識分子的聚集地以及人才培養的工廠,其中黨外知識分子也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分量,廣東高校加強對黨外知識分子思想的引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人才強國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統一戰線是黨的事業取勝的重要法寶,必須長期堅持。要加強黨外知識分子的工作,發揮他們在中國共產主義事業中的主要作用。統一戰線是一種聯合的策略,是不同的社會政治力量,包括階級、政黨、基團乃至民族,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為實現共同目標組成的政治聯盟。統戰工作作為黨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引領也是工作的重要內容,而高校作為黨和國家人才培養的基地,有著各個專業的人才,其中也有黨外人士,因此對于黨外知識分子的統戰工作,一直受到黨內的重視。
高校統戰工作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對黨外知識分子思想的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的會議中指出:“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性、戰略性的工作。黨外知識分子作為各專業人才的杰出者,是愛國統一戰線的代表,高校作為黨外知識分子的聚集地,是進行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戰地。作為我國人才強國的重要內容,黨外知識分子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當今多極化的國際形式,人才是建設祖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我們要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各方面優秀的人才都聚集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工作中來,爭取早日實現中國夢[2]。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是我國人才戰略的重要人才資源,掌握著各個專業的前沿技術,在科技興國、科研創新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建設工作,推動我國人才戰略的布局,爭取早日成為科技強國。此外,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也是推動高校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高校的建設離不開黨外知識分子,尤其是在科研創新、學術創作、教育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新時期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挑戰
(一)工作過程中沒有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
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以人為本要從人的角度出發,發展人的現實利益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要堅持以人的發展為目標,有的高校在統戰工作中只注重對黨外知識分子的物質獎勵,缺乏黨外知識分子整體發展,尤其是對黨外知識分子政治參與的訴求引導的不夠,同時對于統戰工作理論研究的不夠透徹,高校作為黨外知識分子的主要聚集地,也是統戰工作理論研究的主要戰地,由于各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在統戰理論方面的研究較少,統戰工作只能由專門的統戰工作者進行,但是高校統戰工作者人員較少,經費、設備、人力等都比較稀缺,這些問題都對統戰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礙,因此對于統戰工作者來說,只能進行一般事務類的工作,很少有機會可以進行深入的研究,因此也缺少一個成熟的理論體系。
(二)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素養有待提高
新時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素養。目前,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覺悟有待提高,分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少數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不夠深入,有一些對其重視度不夠,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在形式上的學習,并沒有對思想政治理論進行一個深度的學習,簡單的進行聽報告、寫心得等層次,沒有使得統戰工作的作用真正得到發揮。其次,有部分高校知識分子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效果不好,主要表現在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上,對其學習沒有一個系統的框架,因此很難深入理解思想政治理論的核心與實質。最后,由于每個教師所學專業不同,尤其是理工類的老師對于思政課的接受能力較弱,因此也會對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更不必說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自身的思想觀念中,外化于實際行動中,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的結合。
(三)社會轉型期多元思想價值觀的沖擊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社會經濟的變革、文化形態和價值觀發生一系列復雜的變化推動著我國進入轉型階段。社會轉型階段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多元思想價值觀的沖擊對人們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廣州等沿海地區,作為我國的窗口,最容易接受外來思想觀念,部分西方媒體與西方國家開始通過現代化媒介向我國宣傳所謂的“民主、自由”,鼓吹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美好,企圖通過這種方式瓦解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尤其是對于高校師生,由于高校學生價值觀還未成熟,很容易就受到鼓動,從而對我國的社會主義道路產生懷疑,這些外部的錯誤思潮對黨外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價值觀念和認知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對于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的引領以及黨的統戰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與挑戰。
三、推進新時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的新思路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增強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向心力
作為黨內群眾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同時也要有人為關懷。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增強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這也是統戰工作是否成功的關鍵部分。要對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改革和創新,做到以人為本,相對于傳統的偏于理論的教育方法,由于填鴨式的灌輸所以會造成忽略學習人員的興趣與接受能力,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效果和效率,對統戰工作造成了阻礙。因此,我們要尊重黨外知識分子的學習興趣,考慮每個人的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由于每個人的學歷不同,認知能力有差異,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們要注重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對黨外知識分子進行教學,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做到以關心、尊重的態度對待高校知識分子,做到榮辱與共、肝膽相照,加強與黨外知識分子的交流,多聽他們的意見。最后,我們要善于發現黨外知識分子的優勢與長處、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增強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歸屬感。
(二)建立健全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培養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培養管理機制,實現對黨外知識分子的科學化培養與管理,建立管理機制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對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培養,相關部門要制定計劃對黨外知識分子進行培養,通過培養過程中選擇優秀的人才進行選拔,通過人才選拔去對黨外知識分子進行任用、組織調研等,以此來提高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積極性,讓黨外知識分子進行參政議政,將他們分配到相應的工作崗位中去,給予其更大的平臺讓他們盡情的施展才華,從而為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在實踐中培養更多的人才。二是對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管理職能,在統戰工作中要加強對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認同,專業化素養,服務意識的教育與管理,全面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針對突發情況,問題,要及時跟進,對其進行引導,解決問題。同時,也要建立與管理相配套的激勵措施,對優秀的黨外知識分子進行表揚,鼓勵大家學習,引導大家自覺改進,實現自我管理的效果,只有建立健全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培養與管理機制,才能為高校源源不斷的輸入人才,使高校統戰工作的進行有所保障。
(三)建立健全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交流保障機制[3]
建立健全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交流保障機制,加強黨內人員與黨外知識分子的交流和聯系,建立健全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交流保障機制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確保高校黨委和高校統戰部門與黨外知識分子進行充分的交流,能夠及時的了解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情況、行為表現和心理訴求,充分保障他們的知情權與表達權,并根據政策做出及時調整和規劃。二是高校黨委和統戰部門與黨外知識分子保持密切的交流,能夠及時知道他們的參政意見與決策,保障黨外知識分子的參政議政的權利與監督的權利,為高校的建設做出貢獻。因此,高校黨委及統戰部門要定期開展座談會,及時了解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動態,對他們的批評與意見要歡迎,并認真對待,只要對工作有促進作用,就要積極采納,確保黨外積極分子敢于發聲,敢于說真話。
綜上所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做好黨外知識分子的統戰工作,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并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的客觀需要[4]。廣東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要繼續發揮領路人的作用,而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我們要尊重黨外知識分子實現自我的自覺,最大程度的讓黨外知識分子的力量致力于建設美好廣東,推動廣東的發展,推動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林細蓮,黃禮彬.新時代廣東高校對黨外知識分子思想引領的思考,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01),62-65.
[2] 王欣.新時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路徑探析,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20(03),31-34.
[3] 李長達,師吉金.新時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的實踐創新,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05),78-86.
[4] 李長達,師吉金.新時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的實踐創新,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05),78-86.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改革40周年黨建工作研究項目:“新時代加強廣東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引領”(2018JKDJ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