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燕
【摘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是新時代每一位教師的新使命。對于小學班主任教師而言,可以通過厚植班級文化,來潛心完成立德樹人的新使命。本文將圍繞“入心入腦的班級制度文化、主題鮮明的班級墻壁文化以及彰顯個性的班本特色課程”三個方面,深入淺出的探究立德樹人視域下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一些有效途徑。
【關鍵詞】立德樹人 ?小學 ?班級文化 ?建設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3-0024-02
班級文化,又稱班級群體文化,它既好比是一個班級的根,又仿佛是一個班級的魂?!案闭齽t“苗”紅。倘若作為“根”的班級文化風清氣正,那么,作為“苗”的學生自然也會樂觀向上、舉止優雅、好學上進。從“魂”的角度來看,班級文化,則沉淀著每一位班級成員的精神追求,代表著每一位班級成員精神標識,彰顯著每一位班級成員的內涵品質,為班級中每一位成員陶冶情操、勤奮學習提供著豐厚的滋養。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每一位教師的新使命。在立德樹人視域下,小學班主任教師可以通過厚植班級文化,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在文化育人的過程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下面筆者將從“入心入腦的班級制度文化、主題鮮明的班級墻壁文化以及彰顯個性的班本特色課程”三個方面,管窺立德樹人視域下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一些有效途徑。
一、入腦入心的班級制度文化——讓立德樹人有方向
盡管班訓、班規、班約等這些班級制度文化,可以通過言簡意賅的文字表述出來,但事實上,這些班級制度文化卻屬于一種“隱性文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對學生來說,唯有將班級制度文化入腦入心,才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立德樹人視域下,班主任教師在打造入腦入心的班級制度文化時,切不可不假思索地從互聯網上復制粘貼,也不可靈光一閃地獨自一人閉門造車,更不可不切實際地讓一些廣告公司去捉刀代筆。班主任教師應該廣開言路,讓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建言獻策,讓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成為班級制度文化的締造者;班主任教師應該德潤制度,讓立德樹人的內容合情合景地融入到班級制度文化之中,讓德育成為班級制度文化的閃光點。
——入腦入心的班訓
班訓是班級中每一位成員凝心聚力的奮斗目標,是班級中每一位成員團結一致的努力方向。因此,每一位學生都必須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深度凝練與高度概括班訓的過程中來。與班主任教師直接制定的班訓不同,通過集思廣益讓學生自主制定的班訓,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預期,更加貼合學生的能力水平。與此同時,因為是學生自主制定的班訓,所以他們在制定班訓的過程中,就已經將這些班訓入腦入心了。
比如說,在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之后,我會讓班上每個學生都根據班級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心理預期,即希望自己的班級朝著什么方向發展,希望在一個什么樣的班集體中學習生活等,寫一至兩條班訓。之后,我會對這些“班訓”進行梳理、篩選,去除一些重復的、不切合實際的班訓。緊接著,在班會課上,我會組織全班同學圍繞這些“準班訓”展開深入討論。在討論過程中,為了讓每一位都能夠精準理解每一條“準班訓”的內涵與外延,我會讓提出這些“準班訓”的同學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事實上,這些同學講解這些“準班訓”的過程,既是他們討論交流的一個過程,也是他們理解“準班訓”內涵與外延的一個過程。通過討論,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班訓的認識提升到一個高度,還可以讓班訓根植于學生的內心深處。最后,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我們就會“優中選優”,選出其中的一條“準班訓”作為班級的“正式班訓”。
——入腦入心的班規
班規,即班級規章制度,是校規的細化與落實。班級規章制度是班主任教師、班級干部管理班級的重要依據,是學生在班級中學習生活的行動指南。在制定班規時,班主任教師也不可“一意孤行”,而應該讓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以德為主題,共同商定。
比如說,在每學期伊始,我會組織全班學生圍繞“學習、衛生、集會、紀律和活動”等方面完善、補充、更新班級規章制度。歸因于教學環境、教學手段、學習需求以及生活方式等在不斷發生變化,所以班級規章制度中一些舊的內容已經不適合新的班級管理狀況。
因此,每學期完善、補充與更新班級規章制度就顯得極為必要。不僅如此,在完善、補充與更新班級規章制度的時候,班主任教師還必須要自始至終以“德育”為主題,將立德樹人的內容潤物無聲地滲透到班級規章制度中,如,“不歧視、不謾罵學困生,要爭當老師的小助手,主動幫助學困生”,“不說臟話,不隨地吐痰,聽到有同學說臟話要主動制止”,“孝敬父母,關愛父母,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等班級規章制度中,無不滲透著德育內容。
——入腦入心的班約
與班規不同,班約是全班學生的一種共同約定。班規中有一些內容是硬性規定,是班級中每一位學生必須要遵守的規定。而班約則不同,是班級中全體學生在集體商討的基礎上達成的一種共識。班約的形成,需要班級中一半以上的學生同意。
在制定班約的時候,首先,我會讓全體學生提議,如,當班上的某個同學因不遵守校紀校規,而被學校政教處扣除班級考核的相應分值時,應該如何處罰?當班上的某個同學在某項比賽活動中為班級爭得榮譽時,應該如何褒獎?……因為這些班級公約都是學生集體討論、集體表決的結果,所以他們能夠入腦入心、自覺遵守。此外,在學生自主制定班約時,教師還可以將團結友愛、尊敬師長等立德樹人的內容融入其中。
歸因于小學班主任教師在制定班訓、班規、班約等班級制度文化時,廣開言路、集思廣益,所以,于學生而言,這些班級制度文化自然也就會入腦入心。
二、主題鮮明的班級墻壁文化——讓立德樹人有載體
什么是墻壁文化?說到底,就是會“說話”的墻壁,會“育人”的墻壁。教室兩側的墻壁,教室的四角,教室后面的黑板報、學習園地,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等空間資源,都可以成為設計、布置墻壁文化的重要平臺。這些主題鮮明的班級墻壁文化,不僅能夠美化教室環境,還能夠豐富教室內涵;不僅能夠持續不斷地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夠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高尚品質。因此,主題鮮明的班級墻壁文化,是班主任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
以下是筆者現在所帶班級學生,在立德樹人視域下,以“德”為主題,自主設計與布置的教室墻壁文化:
——教室“學習園地”
在每個教室的后面,通常會有一塊“學習園地”。學習園地,不僅是展現學生繪畫、書法、作文等個人才藝的一個平臺,還是激勵、表揚,為學生樹立典型榜樣的一個窗口。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室中“學習園地”的作用,班主任教師必須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教室“學習園地”中的內容。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班主任教師可以將學習園地分成不同的板塊,如,“繪畫苑”、“習作園”、“趣味數學角”、“音樂之星”、“體育之星”等。之后,班主任教師可以將這些不同的板塊分配給不同學科的教師。如此以來,“學習園地”中的這些不同板塊就會成為學科教師評價學生的一方絢麗舞臺。此外,這些不同的板塊也是各個學科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載體。
——教室“文藝長廊”
班主任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四周墻壁上的空白處,并將其設計為“文藝長廊”。在教室“文藝長廊”中,教師也可以合情合景地融入一些立德樹人的內容。以筆者現在所帶班級為例,在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紅色楷體大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格外醒目;在教室兩側的墻壁上,既有學生自主創作的關于德育的繪畫作品,也有學生自主設計的關于德育的手抄報作品等;在教室的四角,則分別設置了圖書角、書法角、科技角和光榮角,在這“四角”之中,同樣也融入了豐富的德育內容。如,在德育繪畫作品中,有彰顯社會文明和諧的繪畫,有謳歌學生友愛互助的繪畫,有贊揚子弟兵保家衛國的繪畫,有贊美科學家無私奉獻的繪畫等。
無論是學生的繪畫作品,還是學生的手抄報作品,無論是教室中的板報內容,還是教室中的評價展臺等,都能夠起到潤物無聲塑造學生高尚思想道德品質的作用。相比于教師說教式的德育而言,這種熏陶式的德育效果更深入、作用更持久。
顯而易見,這些主題鮮明的班級墻壁文化,正就是班主任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師要在班級墻壁文化建設方面多花心思、巧做文章,進一步放大班級墻壁文化在塑造學生高尚思想道德品質方面的作用。
三、彰顯個性的班本特色課程——讓立德樹人有抓手
班本課程,是以班級為單位,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實際需求與認知水平等,由師生雙方共同開發與實施的一種課程。班本課程同樣也屬于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一項基本內容。班本課程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還有助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民以食為天。筆者所帶班級的學生,不僅喜歡吃各種美食,還對各種美食的做法頗感興趣?;趯W生的這種興趣愛好,筆者與學生一起開發了一套班本課程——《挖掘飲食文化,研習烹飪技術》。
——挖掘飲食文化
該班本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指導與引領學生挖掘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在每個周末,筆者會為學生布置一項實踐類作業,即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渠道,查閱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中華民族飲食文化方面的內容,并將其整理在筆記本上。通過查看學生在筆記本上面整理的飲食文化 ,筆者發現,此舉不僅有助于學生更為全面、細致、深入地了解中華民族飲食文化,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而這,也正就是班主任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具體表現。
教師在指引學生通過互聯網等渠道挖掘飲食文化的過程中,學生就驚嘆于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就會驚喜于中華民族色鮮味美的美味佳肴,由此,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會油然而生。
——研習烹飪技術
引領學生研習烹飪技術,既是勞動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滲透德育、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條有效途徑。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班主任教師可以圍繞某一項烹飪技術,借助于一些微課制作軟件,制作一節旨在指導學生研習這項烹飪技術的微課。之后,讓學生在家中,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研習烹飪技術。在和父母一起烹飪的過程中,學生既真切地體驗到了烹飪的樂趣,也真實地感受到了烹飪的艱辛。由此,每一位學生都由衷地感恩父母盡心盡力做好一日三餐。當然,教師也可以“放手”讓學生與家長一起研習烹飪技術,即班主任教師不需要限定烹飪的內容,讓學生完全根據自己的飲食喜好去選擇飲食的內容。如此以來,因為學生選擇的飲食內容都是自己非常喜歡的,所以他們在烹飪過程中的興趣更加濃厚。在研習烹飪技術的過程中,學生也就會更加專心致志。
或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或由衷產生的對父母的感恩之情,不正就是在班本課程中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最好見證嗎?可見,彰顯個性的班本課程,正就是班主任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有力抓手。因此,班主任教師一定要立足班級實際情況,潛心打造一種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班本特色課程,據此更好地發揮班本特色課程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方面的作用。
總而言之,入心入腦的班級制度文化也好,主題鮮明的班級墻壁文化也罷,彰顯個性的班本特色課程亦然,都是小學班主任教師厚植班級文化,潛心立德樹人的具體表現。風清氣正,充滿正能量的班級文化,猶如春風化雨,好似滴水穿石,能夠將德育內容融入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將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落到實處,讓學生在充滿德育氣息的班級文化中逐漸成長為肩負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賈文麗.圍繞班級文化建設 落實立德樹人目標[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19):75.
[2]陳巧玲.淺談農村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5(10):16.
[3]張衛.立德樹人背景下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與實踐 ——以任教班級的崗位制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為例[J].教書育人,2018(2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