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雯 顏冬 蔣星宇 鄭舒萍
摘 要:社區媒介在現如今的媒體高速化發展中越來越多的被關注到,本文闡述了研究當代社區媒介極其素養的選題原因,闡述了研究方法,分享了團隊從選題、立項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最終總結歸納得出結論,“社區媒介”應該作為一個單獨的概念或者一種模式被重視。
關鍵詞:媒介;社區;信息傳播;研究方法
本論文的選題主要是研究當代社區媒介極其素養。我們的團隊在最初面臨的眾多選題中選擇了這個,因為無論是居住在新舊小區或是其他的任一地方,一定都會有社區媒體的元素。并且作為新聞學專業的學生,與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的接觸都很頻繁,需要我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了解并學好相關知識。本論文可以使我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課本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并在實踐中進行檢驗。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傳統媒介的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社區作為一個我們生活的圈層,社區媒介是當今媒體時代中對我們來說較為主要的一種傳播形式,生活中我們的社區媒介分布于各個住宅區域。我們所能看到的最主要的社區媒介有電梯媒體、社區文化墻,宣傳欄、咨詢箱、綠化帶告示等。我們最早接觸的社區媒介應屬于早期的社區電梯廣告,再逐步發展成以電梯、候梯廳、大堂、車庫門、外墻燈箱、社區入口指示牌、綠化帶廣告牌、公告欄、車庫等為廣告發布地點的新穎媒體形式。
所以隨著這樣的媒介形式不斷創新,我們作為接收者,也逐漸從越來越多的地方接收信息。
社區是社會集體在生活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相互關聯的大集體,是宏觀社會的縮影,也是我們居住環境中最為感到熟悉的地方。同時,社區媒介也是社區與居民、社會組織和政府間的橋梁。社區媒介不僅能促進社區信息流動和社區文化建設,還能加強社區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我們希望從對本次的研究中發現信息化時代下社區媒介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此次課題的研究中,我們走訪了附近部分住宅區域。其中有較為高檔的電梯公寓,也有相對老式的居民樓,但是二者在社區媒體的呈現上都具有相同的特點。無論是在哪一種居住環境下,在樓道又或是在電梯里,廣告商都投放了不同的廣告來吸引受眾。而社區媒介作為最貼近生活圈的媒體形式,會得到極大關注。我們發現,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受眾,媒體所進行的產品推廣也不同,而不同形式的社區媒介對于不同的受眾來說也具有不同的意義與作用。與此同時,在社區這樣一個環境中,媒介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正由于社會的發展如此快速,社區媒介又正在興起,住宅區對于媒介更應該嚴加管理。
在近年來,關于社區的問題似乎并沒有被學術界投入太多的關注,但是在我們看來,社區作為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一個大環境,從傳播學角度來說,其實最應該予以關注。環境的潛移默化和信息的傳播相結合,可以對受眾產生更為明顯的作用。比如,許多新房裝修的人,極大一部分人都會根據電梯里面的粘貼的小廣告,選擇工人和公司為自己提供服務。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利用好了社區媒介的環境為住戶提供自己信息的成功典例。
我們這一項目的創新點在于,我們研究發現雖然隨著近年來媒體技術的發展與不斷完善,大眾給予了媒介系統一定量的關注,但大多數也是基于宏觀層面的基礎認知。其實在我們切身的生活環境中,處處都是媒介傳遞信息的足跡,可以說整個社會的運轉都是處于不同的信息傳遞與被傳遞的過程中的。所以本團隊著眼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基于群眾生活的社區為研究對象,合理分析了當代信息化時代下,我們的社區處于怎樣的一個媒介傳遞環境。
首先,我們搜集了當前社區信息傳遞的一些基礎的方式或者媒介形式,并將它們歸納成了不同的幾個大方面,逐一分析其中的利弊關系。在基于這樣的現實基礎下,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給出了幾條或許可能實行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社區媒介的發展其實是在緊密跟隨科技發展的,不管是從前的紙媒還是至今的電子形式,其實都是在從側面反映出當代應用技術的發展水平。且不僅是形式上的升級發展,傳播地點也日新月異。從前的公告欄是社區居民唯一可以接受最新最新資訊的地點;然而在今天我們可以非常敏感地體驗到身邊的信息在密集性地進行傳遞,不僅僅只是每個社區的固定公告欄,在電梯、快遞柜等從前根本不存在的地方也被投入了海量的信息塞給我們。
本團隊特別分析了此前《人民日報》對于快遞柜宣傳的報道,為什么會特別對此進行專門的分析?其實原因也不復雜,因為隨著4G網絡的全面推廣,隨此而蓬勃生長的還有網上購物和移動支付。這也意味著“快遞”已經開始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業務了。且網絡購物的龐大年輕群體對于快遞柜有著強大的依賴性,因此在快遞柜上面投入信息來進行傳遞能夠被人迅速的獲取。所以合理利用這樣的模式不僅可以進行有效地宣傳,還能夠最大化地利用周遭的這些資源。
除了與科技相結合以外,我們還結合了向前社會的基本情況。我國當前城鄉差異雖然在逐步縮小但仍存在不可避免地較大差距,所以應該推進部分社區媒介下沉至欠發達地區,以期達到信息的更有效傳遞和覆蓋。并且農村地區老人居多,如何能讓這些老年群體盡快的接受信息并消化內涵也是值得我們去更多思考的環節。比如今年疫情前期,部分農村地區就是因為信息的傳遞不到位,以致于部分人沒有引起一定的重視。因此,我們在今后應該更加結合這些地區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信息的更高效傳遞。
我們在最后給出的結論,也是將“社區媒介”作為一個單獨的概念或者說是一種模式,提了出來。并且極大地結合了網絡化地形式,盡可能地在當前的新時代里,充分結合科技發展更加高速有效的將信息進行傳遞。在4G時代下產生了全新的傳播地點與形似,那么在未來5G的社會下又會爆發怎樣的驚喜我們很難不拭目以待。社區媒介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分析媒介在其中的作用,更是結合實際生活的社區現狀所做出的合理化分析與推測。
在2019年6月我們團隊便開始推進這一媒介研究項目,時至今日,歷時將近一年的時間,這一項目基本完成。順利完成這一項目,對我們團隊而言是一段難忘的歲月,從最初團隊組建,再到一點小想法,隨后慢慢的進入狀態,對思路逐漸清晰,整個寫作過程難以用語言來表達。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也遇到許多的困難,讓我們無從下手,不知該從何寫起;當我們通過團隊的力量,集思廣益,最終把問題解決了時,我們又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開朗;當這一項目通過我們團隊的協作,指導教師的悉心指導,學校提供的平臺,最終基本成形的時候,我們覺得很有成就感,給了我們團隊極大的信心。
項目初期也有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數據收集的樣本和團隊成員在后期對于項目研究方向的不同認識。為了及時破除這些矛盾,我們選擇先沿著初始方向前進,在不斷的研究發現過程中,得到新的靈感和認知。
這一項目的完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前期的項目立項,社會調研,社區走訪,實地考察等環節,到最終形成一篇文字稿件,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了多次精心的修改,積極地去整理各方面的資料,不斷的想出新的創意,認真總結,仔細分析,不斷完善我們的項目,力爭在此次論文的完成過程中達到理想中的效果。在這次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我及我的團隊深深的感知到了科研的不易,不管是在研究初期或是后期結項時,我們都遇到了各式各樣的困難。在過程中,有糾結,有迷茫,但是我們都盡力克服。至此,我們對那些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社會學家們更加的敬佩,對于學術也更添幾分敬畏。
在這一項目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團隊還收獲了很多的鼓勵與幫助,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幫助,我們這一項目才得以順利完成并且形成論文。在此,我們特別感謝我們團隊這一項目的指導老師,成都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黃曉鋒老師,感謝我們的學校—成都師范學院提供給我們的機會與平臺。
這一項目是我們團隊第一次一起完成的一個完整的項目,是我們在科研領域的初次嘗試。因此,還有許多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望各位業界大咖雅正。
參考文獻:
[1]薄琥[M]《媒介社區化聚合》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曹晉 文森特·莫斯可[M]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中國案例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