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緋 袁暉
摘要:本文根據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分析了《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目前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出了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制定了課程教學目標,提出了對課程教學理念和思路、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模式以及考試改革等方面的改革思路,旨在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增強學生的從業能力,以滿足就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高職; 國際貨代; 職業能力;課程改革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加入WTO,帶來的最直接的結果便是貿易往來的增加,而貿易實現的最基本手段就是國際物流,作為國際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貨物運輸已成為影響國際物流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改革原有課程教學模式,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現以我院高職物流(國際物流)專業的《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教學改革為例,在深入分析國際物流專業國際貨運代理就業崗位工作任務的基礎上,構建以任務為導向的項目教學、以學生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探索《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的教學模式。
《國際貨運代理》課程作為高職院物流管理等專業的的一門核心課程,是一門包含內容非常廣泛、實踐操作性非常強的課程。長期以來課程教學多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明確課程定位,加強課程改革,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一、《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側重于理論知識,與企業工作崗位相脫節
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具有聯系面廣、環節多、專業性強的特點,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學生工作后所學知識不能學以致用,其主要原因一是課程所使用的教材過于陳舊或理論性太強,跟實際企業的崗位要求存在差異,容易造成所學知識不實用的問題; 二是貨代課程的講授多以理論為主,技能實踐訓練少,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不透徹,沒有一個整體宏觀的認識,又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到崗后不能完全勝任貨代崗位工作。
(二)教學方法不適用
主要表現在教學手段和教學環境兩大方面。一是教學手段比較單一,教師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主要是以講授為主, 多媒體課件制作較為單調,不能較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課程的學習。二是目前大部分學校的貨運代理課程實訓條件有限,沒有足夠的實訓設備和實訓軟件,即使有實訓軟件,其內容多是虛擬的貨代業務,與實際業務仍有一定的差距,學生很少有機會可以到真正的企業中去頂崗實習,致使所學知識實際操作性不強。
(三)教學考核方式不夠創新
學校對于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的考核評價方法仍然是筆試考試,重視終結的考核結果,不重視過程性考核,學生為了應對考試也不重視平時學習,只是在最終考核前臨時突擊學習,這就導致最終成績無法顯示出學生實際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養。
二、《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國際貨代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根據職業崗位需求,將工作流程分解為各個項目,使學生不僅要掌握相關理論基礎知識,更需要學會
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化操作,加深學生對理論聯系實際的理解和應用,對學生未來快速適應工作崗位有著極大的幫助。如,讓學生學會制作海運空運報價表,不僅能讓學生熟
練掌握運費知識的計算,也能讓他們將航線,港口,運費等相關知識融會成實際業務需要。
(二)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的提高
傳統理論教學模式,以教師授課為主。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由于缺少學生的互動,很難將課程內容轉化為實踐經驗。通過將課程內容轉化為實際工作流程相似的項目,將課堂進行模擬化,在模擬的工作環境中完成相應的實訓任務,通過讓學生在實訓中帶著問題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學效果有所提高。
三、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國際貨代課程設計
(一)課程整體設計理念和思路
一是要突顯課程設計的職業性。為促使畢業生能更好的勝任所從事的貨代崗位,教學內容必須與行業企業的崗位需求相一致。因此,課程的設計要以貨代企業的崗位為載體,設計整個教學過程。二是要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將實踐教學作為重點。教學過程中采用“工作導向,任務驅動”的方法,使教學內容與實際崗位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學校應與企業人員共同開發課程,首先分析崗位能力,以實際的工作任務為項目載體,分析工作過程,并將工作任務細化。然后選取、序化、整合課程內容。最后創建基于工作過程的一體化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其次根據國際貨運代理的職業崗位,開發設計項目,確定典型工作任務,選取或編寫項目教材及實訓指導書等,最后實施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等的多樣化課程評價體系,重點評價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
貨代企業的重要崗位主要包括國際貨代業務員、國際貨代操作員、國際貨代單證員。其中,業務員主要負責攬貨,他們不僅需要具備常規銷售員的業務能力,還要非常熟悉國際貨代行業的市場行情、相關法律法規及船務公司的航線、航期、價格等信息。操作員則需要非常熟悉貨代的全部流程及注意事項,是貨代企業的核心崗位。單證員主要負責運單、保單以及一整套進出口單證的繕制和流轉,熟悉各種國際結算方式,能讀懂信用證并根據信用證內容制作提單,審核來自客戶以及操作部門傳送過來的單證。課程圍繞著這三類崗位的主要工作內容及職責設計課程,直接針對這三種類型崗位培養學生的相關能力。
(二)制定課程教學目標
要實現教學與實踐的相統一,就必須在國際貨代崗位核心能力要求的基礎上,總結
國際貨代課程的教學目標。一是要了解國際貨運市場的基本情況、國際航線、國際貨運港口、國際貨代的基本規程;二是要學會對國際貨代市場、國際貨代企業服務產品進行分析,熟悉國際貨代企業攬貨的常用程序,并學會國際貨代的運費計算,制作相應運價表;三是要了解國際貨代托運訂艙的基礎知識和業務流程,了解國際貨運代理的相應單據的基礎知識,學會選擇相應的船期或空運航班并具備填寫訂艙單證、提單等貨運單證的填制。
四、國際貨代課程的教學實施。
(一)教學內容組織
國際貨運代理業主要包括: 海運、空運和多式聯運,其中海運分為: 散雜貨貨運和海運集裝箱貨運。在上述業務種類當中,海運集裝箱貨運業務量占據的比重最大,結合課程項目化教學模塊,設計教學內容。把課程分為認識國際貨運代理、國際海運操作業務、國際航空貨物運輸操作、國際多式聯運貨物運輸操作四個項目;每個項目分成若干模塊;把每個模塊分成若干任務和子任務。根據不同的任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項目二國際海運操作業務,分成模塊一 海運出口貨運代理實務,工作任務分別是攬貨與接受委托、訂艙、貨物裝箱與裝船、海運運費的計算、出口檢驗檢疫關、出口報關關和提單的繕制與簽發。模塊二 海運進口貨運代理實務,工作任務分別是集裝箱進口貨運代理實務、國際海運進口貨運代理單證和進口保險索賠等。根據上述改革思路,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
1. 以任務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
對于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和各種運輸方式的進出口流程,按照項目,采用以任務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根據該門課的若干個任務,要求學生按照這些“任務”來學習,用“任務”驅動來進行項目教學,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協調和組織能力。
2. 案例教學法等
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要選擇一些企業案例用于課堂教學和討論,在案例學習,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老師只起到提示、啟發引導的作用,盡可能讓學生參與討論,感受真實的工作情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3.加強課程實訓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的實踐操作性很強,實訓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實訓項目的設置以崗位工作任務和貨代職業能力為依據提升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有實訓軟件更好了,如果沒有,而且安排學生到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實訓的機會也不多,那么充分利用校內的實訓室和課堂,根據所學內容進行實際技能操作,比如單證操作崗位,讓學生填寫一些與國際貨運代理流程緊密聯系的一些重要單證,如提單、場站收據、集裝箱設備交接單等。 國際貨代操作員,在完成一個任務租船訂單的學習后可以安排租船訂單的實訓,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每位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來完成具體的任務。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考核評價
考核實行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考核特別要注重學生能力的考核,考核每個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技能運用,每個任務都要根據任務評估這個環節進行考核;同時對學生平時出勤、課堂表現、小組討論、操作過程評價打分,包括學生的崗位履行、工作內容、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終結性考核注重學生綜合知識的運用,將教、學、做與考核四方面融為一體進行考核評價。
總之,在《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完善教學方案,依據教學大綱的規定,結合行業企業需求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培養出社會和企業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宋立娟. 梅媛. 關于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福建茶景,2019(12)
[2]丁琳. 高職院校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改革的探討[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12)
[3]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結構邏輯[J]. 教育與職業,2017( 13)
[4]伊馨.《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教學改革的課程設計—基于職業能力崗位需求[J]. 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 11)
基金項目:全國輕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9年度課題“高職院校《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的設計、實施和評價研究”(課題編號:QGHZW2019068)
作者簡介:李海緋(1992-10-27) 女,河北,文學士,助理經濟師,國電投(天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從事于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研究。
袁暉(1964-3-16), 女,河北,教授,碩士,從事商務英語及國際貿易的研究,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