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平 常君明

摘要:雙師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現科技和教育的融合,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標準化和個性化服務的融合。本文探討了新冠疫情背景下江漢大學網絡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教學采用“雙師教學模式課堂”方案的實踐。
關鍵詞:雙師教學模式;騰訊課堂;沉浸式教學
1.新冠疫情對教育模式的挑戰與機遇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爆發,“人口流動的限制”使得線下活動遭受巨大影響,線下活動開始向線上轉移,教育行業在此次疫情中同樣不會例外。任何一件事情,向來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就教育行業本身而言,疫情期間呈現的一番景象則是線下受挫、線上繁榮。
為了解決疫情下的教學問題,各地教育部門已經啟動在線教學計劃。全國各地開始利用“云技術”搭建“在線課程”等舉動,對在線教育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從用戶角度來看,學生對優質的課外教育資源依然趨之若鶩,尤其是在當前氣氛較為緊張的情況下,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學服務體驗,對于很多人來說,有著足夠的吸引力。但是純粹的線上教學也有其明顯的不足,而且隨著疫情控制好轉,如何實現可持續且長遠發展的教育模式成為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線上教育的優勢是:去除空間化,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可擁有最好的師資資源,提高教學內容質量,保證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同時,教育資源的線上化可以有效降低師資成本,實現老師最優成本最低。
線下教育的優勢是:基于線上內容和產品進行當地教學的個性化服務管理,確保學生學習效果。同時,線下學習氛圍尤其重要,也是我們常說的Peer learning(伙伴式學習)。包括人格連接和親密度的建設,需要“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一起互動學習的情感氛圍。
為了實現可持續且長遠發展的教育模式,只有采用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的雙師模式,才是符合教育機構長期發展戰略。
2. 雙師教學模式特點
雙師教學模式優勢明顯,疫情期間,擁有雙師教學模式的教育機構瞬間實現了線上線下自如切換。因為線上基于云端課程授課本就是日常教學的一部分,真正有效的個性化學習的趨勢,就是科技和教育的融合,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標準化和個性化服務的融合。
其中,科技和教育的融合是因為,教育是本質,科技是手段,科技賦能效率提升;而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是因為優質師資的稀缺;以及,標準化和個性化服務的融合則使得標準化體系結構能夠賦能教師,線下提供個性化服務[1]。
線上匯聚專家和專業老師,確保系統的知識體系,輸出高品質內容,同時,擴大教育半徑,釋放生產力。此外,線下教學同樣至關重要。線下小班授課既可以提供給學生通過模仿和觀察互相學習的機會,也能保證同伴間的學習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了極高的教學效果。
不難看出,雙師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了單純線上及線下教學場景不足、師資資源匱乏、教學研究難度及成本不可控等難題。隨著互聯網5G時代的到來,不僅可以匯聚國內一線教師資源,全球優質教師和教學資源也因一根網線匯聚一堂。同時,從師資及云端課程的研發上,政策鼓勵高等學校與機構共同研發,目的就是共享最優資源,同樣標志著雙師教學模式將是大勢所趨[2]。
3.雙師教學模式的實踐
江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網絡工程專業在畢業設計指導和答辯過程中采用了騰訊云視頻會議系統和騰訊課堂結合的系統平臺,利用該平臺系統實現“雙師教學模式課堂”的應用場景。
(1)互動性設計:融入IT技術的“雙師教學模式課堂”擁有超強的互動性,課前老師進行在線接龍點名;每個人分配獨一無二的電子卡片可以記錄個人信息和學習時間長度,老師能快速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保證高效的課堂效果;通過多方同步批注功能,老師可以邀請同學回答問題,隨時糾正論文中出現的錯誤。
(2)沉浸式教學體驗:憑借全球領先的騰訊云計算技術,保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雙師教學模式課堂”高清視頻畫面傳輸,配合多流智能路由機制,系統能根據網絡環境自動分配資源,實現高清視頻畫面傳輸的同時,達到不卡頓、不延遲的效果。即使在網絡條件很差的偏遠地區,也可進行真人1:1高清實時音視頻交互,實現完全沉浸式的教學體驗。
在線交互答辯過程如圖1所示。
(3)可評估教學效果:課堂上老師能隨時發起提問和測試,同學們能夠快速作答,系統收集反饋數據并處理,老師通過數據對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有初步了解,綜合課堂效果,老師更直觀、全面的掌握設計指導和答辯情況、評估設計指導的效果,并及時做出調整。通過對教學和畢業設計指導的數據匯總和分析來實現教學效果的量化,達到高效教學的效果。
(4)教育場景的擴展:騰訊課堂和云視頻會議系統除了拓展“雙師教學模式課堂”應用外,還可實現同步課堂、課堂錄制、在線教研、遠程評課、家校互動等應用。實現了學生、老師之間交流互動,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閉環。
4. 結語
總而言之,線上由權威教授指導畢業設計研究方向和主題,線下助教老師進行答疑輔導,優質教師資源最大化共享。相對于傳統無互動模式的直播及錄播課堂,“雙師教學模式課堂”有:超強的互動性、沉浸式教學體驗、可評估教學效果等優勢,同時大大提升了網絡工程類學生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韋程東,閉炳華,覃海禮,覃家勛.雙師教學模式及其引發的思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
[2].韋蓀飛. 在雙師教學模式中第二課堂教師深化利用第一課堂教師提問有效性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6(3).
基金項目:面向個性化學習的學生認知能力分析研究與實踐(2018036)湖北省教育廳
作者簡介:許平(1978-),男,江漢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