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摘要:學生管理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應該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我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在后疫情時代,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可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文章主要對后疫情時代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作用進行分析,為提升高職學生管理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疫情;傳統文化;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精神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生更容易受到負面思想對自身發展帶來的影響。所以高職院校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管理工作,為了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應該與時代背景相結合,并且善于利用有利時機。新冠疫情的發生對全國人民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充分挖掘疫情期間彰顯的傳統文化精神,并且將其融合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職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肩負著我國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使命,所以高職生一定要具有愛國主義精神,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新青年,為促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一、宣傳以人為本的精神,尊重學生個體發展
以人為本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在抗擊疫情期間,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全力挽救每一個生命,充分彰顯了生命高于一切的核心思想。社會各個群體對疫情所作出的貢獻,展現了人民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精神思想。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以人為本的精神可體現在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發揮學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可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由全體學生民主商議班級管理規章制度,然后共同遵守班級公約,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逐漸形成班級榮譽感。學生在約束自己的同時,還能夠形成良好的責任感,進而強化自律性,在將來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向學生滲透奉獻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思想道德建設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途徑。在后疫情時代,人們在談及疫情期間的經歷還心有余悸,同時也對疫情期間各個行業的英雄所表現的犧牲精神感到欣慰與振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國家遇到困難時,每個人都應該肩負起自己的使命,竭盡所能為國家興亡作出貢獻。為了進一步強化高職學生對疫情期間各階層群眾所作出的貢獻,教師可邀請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到學校與學生進行近距離的接觸,講述他們在疫情期間的經歷及感觸。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與抗擊疫情有關的宣傳片,通過種種手段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使命感,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將傳統文化中這種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融入到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有助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促使學生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
三、強化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集體精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在抗擊疫情中,沒有任何人能夠置身事外,只有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緊密聯系起來,才能夠共克時艱。我國人民在疫情中所體現的萬眾一心的集體主義精神,讓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應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集體主義精神。可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了解,讓學生認識到集體力量的偉大,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集體榮譽感。只有具備了集體榮譽感,才能夠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并且以自身的努力為集體發展做出貢獻,這也是新時代青年所應該具有的價值取向。
四、樹立團結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形成大局觀
團結合作是我國傳統文化精神中“和”文化的體現,在我國抗擊疫情取得成功后,秉持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向其他國家伸出了援手,從醫療人員、醫用物質以及抗疫經驗等方面傾囊相助。高職學生應該對我們國家所作出的這種行為感到驕傲和自豪,并且從這種做法中深深的體會到齊心協力,團結合作的力量。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可通過開展演講、主題班會等形式,宣傳團結合作的精神,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可形成良好的校風和班風。高職生在形成團結合作的精神后,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問題,時刻以團體發展作為重要目標。
五、結語
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處于此階段的學生在思想和行為方面越來越成熟,但由于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在遇到事情時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做出不理智的判斷。在后疫情時代,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可充分利用在疫情中體現的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可得到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借此開展的一系列工作更容易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切實有效的提升學生管理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凌興玲,崔永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學生管理對策的思考[J]. 現代商貿工業,2020-05-26.
[2]李衍鵬,牛坤汀.新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 國際公關,2019-11-15.
[3]鄭丹.傳統文化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浸染和弘揚途徑探討[J].戲劇之家,201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