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勇
摘要:伴隨企業建設規模和數量的持續增加,人才作為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為滿足現代企業對高端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將“產教結合”模式實踐于課程教學,是現階段改善傳統課程教育教學現狀,推動學生全面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渠道,為此本文主要基于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教學,針對橋隧專業實訓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優化處理對策。
關鍵詞:產教融合教學;高職橋隧專業;教學改革;問題與處理對策
引言:簡單來講,所謂的“產教融合教學”其實就是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以企業實際業務流程為背景、以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為目的,通過“課程理論與產業操作”相結合形式,來加深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記憶力和理解力,在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中,確保這種現代化教育教學模式的有序、有效落實,對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一、產教融合教學對高職橋隧專業實訓教學改革的影響剖析
就目前來看素質教育時代深化改革背景下,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應用,雖然強化了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理解,但在運用方面卻始終未能得到明顯突破,在影響學生全面化發展的同時,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也受到了一定阻礙。對于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而言,突出的操作技能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是教育工作者教學的重點,為此將“產教融合教學”實踐于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在有效地鍛煉學生對知識運用能力、把控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在課堂實踐教學中通過秉承“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理念,對于不斷檢驗和提升學生自身動手實操能力也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于產教融合教學的高職橋隧專業實訓教學改革問題的概述
(一)學生存在嚴重的依賴心理
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是產教融合教學開展的主要目的,但由于學生對教育工作者存在嚴重的依賴心理,橋隧專業技能大賽在舉辦過程中,學生們往往依舊是處于一種被動備賽的狀態,大賽的開展流于形式,不僅未能起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效益,學生的整體教學成效也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橋隧專業實訓產教融合教學通常包括基礎知識競賽、實操管理以及問題處理等環節,與傳統教育教學手段相比,技能大賽在創辦過程中,各項活動的參與都需要學生自主去完成,但學生對于教師依賴心理問題的存在,給教育教學成效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二)教育工作者缺乏企業經歷
教育工作者作為技能大賽活動舉辦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自身企業經歷的豐富度,對活動舉辦效益的發揮有著重要影響。但縱觀當前高職院校橋隧專業教育工作者大多是課程理論研究者,在企工作的經歷可以說是“零”,企業經歷的缺失導致在產教融合教學的舉辦過程中,教師自身的教學組織和引導效益難以充分發揮,案例來源、創新創業指導、實訓指導都將受到很大限制,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也由此受到了阻礙。
三、基于產教融合教學的橋隧專業實訓教學改革優化策略
(一)以工作過程為主線設計教學內容
體系復雜概念繁多、階段性強類別眾多、綜合素質要求高是現階段橋隧專業實訓教學的顯著特征,為滿足現階段教育部門提出的教學要求、達成教學任務,基于產教融合教學開展橋隧專業實訓教學改革是極為必要的,具體而言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教育工作者需以工作過程為主線,將施工過程與施工管理進行有機結合,由此在形成系統化體系結構的基礎上,深入剖析教育教學任務以此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在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到企業進行全面考察,在切實了解企業崗位需求的基礎上,將實訓內容與企業具體要求相結合,將技能大賽考核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作為課程教學內容,由此在確保內容設計貼合度的同時,不斷提高實訓教學的專業性、開放性以及實踐性。
(二)以工作要求為目的確認實訓目標
近年來隨著企業規模和數量的持續增加,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應用無論是在教學成效亦或是對學生成長而言,都是極為不利的。為從根本上改善當前教育教學現狀,在進行橋隧專業實訓教學改革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還需以工作要求為目的確認實訓目標,以此在確保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從某方面而言產教融合教學的競賽環境和技術規范對“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應用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響,在現代化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確保企業生產實際和職業崗位技術技能滿足現階段企業的人才需求,是現階段橋隧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取得預期改革成效的重要基礎,為此在實訓教學改革過程中對人才培養規格定位、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進行不斷調整是提升學生自身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渠道。
(三)以企業作業流程優化教學管理模式
在課堂實訓教學改革過程中,學生需要進入到實習現場進行實操,但由于橋隧工程本身具有施工周期長、施工難度大的顯著特點,因此在實訓過程中,以企業作業流程優化教學管理模式現已迫在眉睫。除此之外在進行教育管理模式制定過程中,為保證模式應用的合理性和針對性,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可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分解出各任務的學習情境,按照“分析、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步法進行工作過程的教學,另一方面教師們還需為學生構建“分工制、輪崗式”團隊合作學習模式,由此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提高教育教學模式的應用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橋隧工程規模和數量持續增加的同時,為滿足工程施工對于各個作業環節人才的需求,基于產教融合教學開展課堂實踐教學,是現階段教育工作者為達成教育教學任務所采取的重要教學改革手段。
參考文獻
[1]姬瑞華,李凌.新時期高職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15(44):166-169.
[2]杜鋒.探析高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8,12(02):122-123.
[3]李博,張志鵬,高健.高職鐵道工程技術專業造價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8,12(1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