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一、問題提出
間歇跑是為了提升最大攝氧量,提升有氧能力,從而提高速度耐力。間歇訓練是在高強度的訓練中結合休息或放松運動的訓練方式。這是一個模糊的定義,具體到高強度訓練的強度、休息或放松的時間,以及訓練的目標,可能就會大不相同,使得間歇跑的形象撲朔迷離。很多跑者在訓練中采取了錯誤的配速及訓練和恢復時間,導致訓練事倍功半。本文就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二、研究對象及步驟
研究對象:田徑隊長跑組成員
研究步驟:前期準備階段:自身加強了理論學習,明確研究方向,設計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計劃。
實施研究階段:分析學情,在日常訓練中注重訓練的高效性,適時分析、反思與總結。
后期總結階段:撰寫結題報告。
三、研究過程與方法:
1、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根據課題制定方案并實施計劃,開展行動與研究。不斷進行總結,發現不足、及時調整完善。
(2)觀察法
訓練過程中對學生的情緒及行為進行觀察,記錄階段性體育訓練每個學生的訓練效果。
2、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
加強理論學習,認真閱讀各種跑步微信訂閱號,研究各種中長跑的訓練方法,核心力量的練習等運用多種方法,開始實施研究。
(2)實施階段
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了解間歇跑的重要性,使用心率表對學生進行監測
(3)總結階段
對測試數據進行數據對比分析,對學生一段時間后對中長跑的反饋意見進行調查分析。
四、研究成效:
間歇跑的定義,訓練時的配速可分為以下三種:1、節奏跑的配速;2、最大攝氧量配速;3、混氧配速。節奏跑配速相對溫和,最大攝氧量配速,跑者在跑步幾分鐘后,人體達到最大攝氧量時的配速。維持這一配速大約可以跑11分鐘,業余選手可以根據自己的3000m測試或比賽的成績來近似得到自己VO2max下的配速。以VO2max配速訓練首要的目標是提升有氧能力,也就是提升VO2max。本文采用Jack Daniels的理論,將間歇跑訓練定義為:以最大攝氧量配速或接近這一配速進行的間歇跑訓練。混氧配速,超過了最大攝氧量下的配速就是混氧(無氧)配速,這一強度下,乳酸會迅速累積,心率達到或接近最大心率。該配速下的訓練強度很高,需要充分休息。在該配速下訓練,主要提升混氧(無氧)能力、速度和跑步效率。
接下來的部分只討論間歇跑(最大攝氧量配速)。間歇跑訓練的強度會達到VO2max的95-100%,心率可以達到最大心率的93-95%。從配速來說,采用VO2max下的配速,對于業余選手來說,可以近似采用全力的11分鐘跑或3km比賽的配速。配速偏低,訓練中達不到提升VO2max的效果;配速偏高并不會額外提升訓練效果,反而會因為疲勞而導致無法有效的完成后續訓練。因此,訓練中建議固定配速,通過調整訓練和恢復的時間來調整訓練強度。恢復時可采用慢跑或走路,切忌停下來或就地坐臥。在訓練中達到VO2max需要2分鐘左右,而間歇訓練需要在強度達到VO2max時才比較有效,因此建議的單次訓練時間在3-5分鐘,以保證有效的訓練時間,超過5分鐘將很難維持后續訓練。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更短時間的間歇訓練就是無效的。在不充分恢復的情況下,達到VO2max強度的時間會縮短,所以可以通過縮短恢復時間來進行短時間的間歇訓練,同樣可以累積足夠的VO2max強度下的訓練時間。嚴格控制時間,在機體尚未完全恢復的狀態下進行下一組訓練,正是間歇訓練保證訓練質量的關鍵。因此,間歇跑的組間恢復時間一般短于間歇跑訓練時間。間歇跑發展出了一些不同的訓練方法,如固定間歇距離和恢復時間的跑法、包干時間跑法、固定間歇時間和恢復時間的跑法、不同距離組合跑法、亞索800等,還可以在間歇訓練最后加入幾組強度更高的重復跑。訓練方法如下。
1.固定間歇距離和恢復時間的跑法,該方法比較容易計算訓練量和控制恢復時間。如:
5×(1200快速跑/3分鐘慢跑),8×(800快速跑/2分鐘慢跑)。
2.包干時間跑法嚴格控制每組間歇訓練和恢復時間的總和,如設定400米間歇包干時間為2分鐘,若1分20完成,恢復40秒,1分15完成,恢復45秒。這種方式適合一群速度不相同的人一同訓練,每組間歇訓練都可以同時出發。如:8×(600快速跑,包干時間4分鐘),5×(1000快速跑,包干時間6分鐘)。
3.固定間歇時間和恢復時間的跑法,以時間為標準,不關注距離,比較適合非田徑場的訓練,不同距離組合跑法,如:2×(1200快速跑/ 3分鐘慢跑 + 800快速跑 / 2分鐘慢跑 + 400快速跑 / 1分鐘慢跑),3×(1000快速跑 / 2.5分鐘慢跑+ 600快速跑 / 2分鐘慢跑 + 400快速跑 / 1分鐘慢跑)
4.亞索800,是一種馬拉松訓練法,用馬拉松目標時間作為800米間歇訓練的時間和恢復時間,如馬拉松目標時間3小時20分,則800米間歇訓練和恢復時間都是3分20秒,跑若干組。該訓練速度接近間歇訓練配速,恢復比其他間歇訓練更為充分,因此可以跑較多的組數。為了提高速度能力和跑步技術,還可以在間歇訓練最后加入幾組強度更高的重復跑,業余選手的重復跑配速一般每400米較間歇跑配速快6-10秒,重復跑要求恢復充分,如:6×(800快速跑/ 2分鐘慢跑)+ 4×(200快速跑/ 2分鐘慢跑),5×(1000快速跑/ 3分鐘慢跑)+ 3×(400快速跑/ 3分鐘慢跑)
不管采用以上何種訓練方法,其原理都是一致的,因此達到的訓練效果也相同,間歇跑的原理是提升最大攝氧量,提升有氧能力。所以最大攝氧量與中長跑能力正相關,提升最大攝氧量,是提高中長跑能力的關鍵。間歇訓練正是起到這樣的作用,該訓練提升的即非速度,亦非耐力,而是速度耐力,即讓你能以一個比較快的速度跑得更久的能力。
五、問題討論與建議:
(1)間歇跑是一種很辛苦的訓練方法,容易導致訓練中止或者后面明顯放棄。
(2)學生水平的不同,訓練的方法也都不一樣,如果一個學生的最大攝氧量不高,那么進步的時間需要很長。
(3)間歇跑能夠克服下來,重在心理層面,要相信科學,所以一開始訓練之前應該對學生進行理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