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芳
摘 要: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教育領域的發展給予了更多關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學前教育領域也贏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學前教育不能再一味地沿著傳統的路徑逐步推進,而是應當適時做出轉變,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從源頭入手,加強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打造更加完備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本文主要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學前教育領域的發展貢獻一分力量。
關鍵詞:學前教育 專業課程建設 中華優秀文化 實踐路徑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8.036
目前來看,為了更大程度上滿足學前教育領域高速發展的需求,許多高校都專門創設了學前教育專業,且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較為突出的人才培養成果。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重點在于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進步以及文化素養的提高,卻忽視了對于學生文化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想要更好地與行業發展的形勢相適應,學前教育專業就應當將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納入教學體系當中,打造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為學前教育領域的進步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一、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存在的常見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能夠滿足學前教育領域發展的優質人才。因此,學前教育課程除了要彰顯學科特色之外,還應當不斷豐富內涵,與常規的師范類專業明確地區分開來。學習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學生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我們必須立足于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之上,促進課程建設體系的更新與完善。首先,明確培養對象。在孩子的眼中,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可能成為他們模仿的行為,教師對于孩子未來的成長與發展產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不可磨滅的。因此,面對正處于認知積累階段的孩子,幼兒教師需要發揮自身所具備的引導價值,帶領孩子們通過觀察、探索和交流,了解更加豐富的文化知識。但事實上,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除了短期的培訓之外,更多依賴于幼兒教師對于自身承擔的角色的認知和理解,這使得幼兒教育領域過多受到幼兒教師主觀能動性的影響,許多存在誤區的教育方法仍然發揮著作用,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水平則難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其次,從本質上來看,幼兒教師并非只是面向幼兒傳授知識的教師,更應該是能夠贏得孩子們信任、能夠帶領孩子們積累知識、學習文化、能夠幫助孩子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者。但立足于實際,我們可以發現,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未能充分展現學前教育與其他類型專業之間的差異,對于人才的培養也存在著片面性的問題,如若長期如此,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難以明確自身所處定位,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也會因此而問題重重。
二、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與探索
構建更加完備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要求我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其中,促進二者之間的融合發展,從而更好地滿足學前教育領域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促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融合發展。
1.以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學生職業道德的提升
我們在上文中提到過,在幼兒成長的過程當中,教師能夠發揮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此,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必須不斷強化自身的職業道德,要求幼兒教師能夠更多地考慮幼兒的需求,立足于平等的角度之上給予幼兒足夠的關心,幫助幼兒改變不良習慣,幫助幼兒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建設可以更多地借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備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師德,從給予幼兒教師自身的發展足夠的關注入手,將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關注轉向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管,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在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技能的基礎之上,以正確的視角看待未來所從事的行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科研究領域當中,成為幼兒教育課程的建設者及幼兒教育領域發展的推進者。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將國學經典誦讀納入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當中,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已具有代表性的經文典籍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挖掘經典文本中潛在的價值內容,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念,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行業的發展形勢。
2.以優秀傳統文化帶動學生職業素養的進步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應當更多地考慮到學生未來的發展需求,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從傳統文化當中汲取有價值的內容,獲得思想與認識層面上的提升,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引領學前教育領域進步的進程當中。中華傳統文化中許多優秀的內容值得我們代代相傳,例如其中有關仁愛、誠信及孝義方面的內容無論是對于學生的發展還是對于教育領域的進步都能夠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構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過程中,應當從細節處入手,滲透傳統文化精髓,通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帶動未來學前教育領域的進步。舉例來說,學前教育課程可以將與傳統文學欣賞相關的內容納入教學進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孟子》《論語》等具有代表性的儒家經典,養成平和的心態,樹立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念,從而在后續參與教學工作的進程中能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為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3.以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進步,使學生能更好地滿足行業的發展要求,為幼兒的成長指明正確的方向。新時期幼兒教育領域的發展對于幼師的能力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僅僅只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學習更多的語言、音樂、舞蹈和美術相關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更加完備的職業發展體系。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應當更多的納入實踐性課程,給予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舉例來說,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將國學經典分享納入教學體系當中,鼓勵學生積累更多的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并定期以匯報的形式將閱讀成果與研究內容分享給其他同學,在這一過程當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經典文化典籍的良好習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課程體系當中也可以融入傳統樂器教學、傳統繪畫教學相關的內容,包括古箏教學、古琴教學、毛筆字教學、國畫教學等內容,拉近學生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技能,發揮學生所具備的特長,使學生能夠在未來行業發展的進程中展現獨特優勢。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中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實踐應用一方面能夠促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更新與完善,帶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也能為培養與時俱進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除了應當積極主動地促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融合之外,還應當拓展傳統文化的應用范圍,使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充分領悟傳統文化的魅力,主動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及傳統文化知識課堂的建設者,將所學習到的知識更好的應用于幼兒教育領域當中,為新一代優秀人才的培養開啟一扇新的大門。
參考文獻:
[1] 楊楓《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中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實踐與探索》,《中國教育學會》2015年。
[2] 張朝輝、張?!斗沁z文化校園傳承教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實踐與探索——以徽縣職業中專學前教育專業為例》,《辦公自動化》2020年第21期。
[3] 王秀娟《兒童民間游戲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游戲課程資源庫建設中的探索》,《科技風》 2020年第6期。
[4] 路樹萍《基于民族文化傳承視域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特色課程開發與實施》,《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