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夫 范巧珍 黃傳


【摘要】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扶持,以及政府各級部門、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本文通過梳理文獻資料、開展實地調查等形式,對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廣西國家一級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進行研究,以期為廣西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守護與發展提供現實可靠的理論依據,使保護與傳承有史可依、有據可查。
【關鍵詞】廣西;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9-0227-03
【本文著錄格式】張潔夫,范巧珍,黃 傳.廣西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研究[J].北方音樂,2020,10(19):227-229.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財富的承載體,主要依靠行為傳承和口傳心授得以延續和發展。隨著全球經濟和社會的日益發展,以及城鎮化的不斷加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影響。如何保護和發展日漸稀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新的歷史環境下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很多國家和社會組織,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和積極的支持,早在1950年,日本就頒布了首個文化遺產相關的綜合法典《文化財保護法》;法國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成就更是蜚聲世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關于發生武裝沖突時保護文化財產的公約》(1954年)、《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2年)、《保護民間文化的建議》(1989年)、《保護民間創作的建議案》(1989年)、《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2001年)、《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首批2001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3年)[1]等文件,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了實質性的工作和貢獻。截至2013年,中國成為世界上入選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最多的國家(37項),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扶持,以及政府各級部門、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更加可喜的成績。
一、 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廣西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迄今為止,共編纂有10部中國民間文藝集成志書;形成了以南寧、桂林、柳州、河池為活動地點的“國際民歌藝術節”“山水旅游文化節”“奇石文化節”“銅鼓山歌藝術節”等一系列大型文化節慶活動;在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下,塑造了靖西縣“繡球村”、靈川縣江頭村群眾自辦“博物館”、融水縣苗族蘆笙隊、陽朔縣高田鎮“民間雕刻”和福利鎮“畫扇”等一批民間保護利用的典型品牌[2]。
進入21世紀以來,廣西實施了《廣西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確立了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試點項目(6個),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源普查,統計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19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8個、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7個。廣西還建立了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展示基地(中心),建成了“1+10”民族文化生態保護網絡格局,以廣西民族博物館為龍頭,分布于廣西各地的10 個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生態博物館相輔相成,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和發展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
2011年,為了鞏固非遺保護工作成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擴大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廣西文化廳在各地文化部門、各有關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申報的基礎上,組織多名專家撰寫、出版廣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和宣傳出版工作[3]。
2012年,廣西重新規范自治區級名錄項目評審工作,通過課堂社會培訓與學校培訓相結合、技術手段與技能傳承相結合、田野實地調查與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加強人才培訓,規范保護傳承工作;通過錄音、攝像 、攝影以及文字記錄等影視記錄手段,加強資料保存與研究,建立傳承記憶工程試點;通過構建以國家級為重點,以自治區級為骨干,以市、縣級為基礎的梯級非遺保護名錄體系,健全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體系及機制[4]。
2013年,廣西“靖西縣壯錦廠”獲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試驗區”獲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壯劇藝術傳承人閉克堅、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傳承楊似玉獲得“第二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
2013年,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在南寧舉行,聯合國、中國及東盟各國的專家學者鑒賞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成果,分享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經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相關問題開展了研究。
2014年,歷經6年籌建的廣西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對外開放。共有歷史文化、民風民俗、民族民間藝術、 傳統技藝、特色美食五大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建成與開放,進一步夯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基礎[5]。截至2014年,廣西共有49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中,國家級49個,區級 424個,擴展項目22個;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四級名錄體系(國家、自治區、市、縣)初步建立。
此后,廣西陸續公布了多批次的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截止2018年末,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增加到809個,其中,國家級項目50個,區級項目759個。
二、廣西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國家級)
廣西有豐富的歌謠、戲曲、曲藝等各類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對國家一級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行分類。廣西國家一級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匯總如下
經統計,廣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音樂類有18項,占總量50項的36%,廣西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傳統戲劇、曲藝等資源尤其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