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陳育 王衛東 范祥禎 翁慧芬 程筵壽


摘要:指出了林權抵押貸款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是盤活森林資源資產的有力舉措,能解決林農融資難的問題,有效推進新農村建設。以遂昌縣為例,闡述了林權抵押貸款的背景,具體做法和貸款模式,總結了應用成果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林權抵押貸款存在的確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權抵押貸款;模式;質押方式;管理;遂昌縣
中圖分類號:F3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13-0114-03
1 引言
林權抵押貸款是指以森林、林木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林地的使用權,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借款[1]。在中共中央國務院[2003]9號《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指引下,各級政府部門相繼發布多項實施政策辦法林權抵押貸款破解林農融資難的瓶頸,打破了林農長期以來沒有抵押物的困境,使“沉睡”的資源變為抵押物或資產,進而轉化為資金,切實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遂昌縣地處浙江省西南部,位于錢塘江、甌江兩江源頭,縣域總面積2539 km2,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林業大縣,全縣有林業用地面積2213 km2,森林覆蓋率83.47%。實施多種形式的林權抵押貸款,對激發全縣林農積極性,激活林業生產力,挖掘森林資源效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林權基礎數據的確定
林權基礎數據建設是實施林權抵押貸款、促進森林資源流轉的前提。遂昌縣20世紀80年代初根據浙江省政府《關于穩定山權林權和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若干問題的規定》,開展了林業“三定”工作[2];20世紀90年代初針對林業“三定”以后出現的四至不清、合同不完備等問題,著手開展了林業生產責任制完善工作;2006年開展延長山林承包期工作,換發林權證,進一步明晰了林業產權,使廣大林農吃下了“定心丸”,為深化集體林權(配套)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2010年建立了全縣林權基礎電子數據庫,為數據共享、資產評估、林權抵押等配套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
3 制訂政策與平臺創建
林權抵押是森林資源資產化、價值化的體現。在林權基礎數據建設的基礎上,遂昌縣在全省率先出臺林權抵押貸款相關政策、建立森林資源流轉流程、進行免評估林權小額循環貸款償試、研發林權流轉與抵押貸款系統。
3.1 建立組織
成立了以縣發改、財政、林業、人行等單位組成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由副縣長為組長,通過到垵口鄉等重點林區進行調研,充分征求鄉鎮和群眾的意見制訂出臺《遂昌縣推進森林資源流轉工作的實施意見》,有序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并將該項工作列為遂昌縣十件民生實事之一[2]。
3.2 出臺辦法制定政策
廣泛聽取和征求群眾意見,相繼出臺了《遂昌縣林權抵押登記管理辦法》《遂昌信用聯社林權抵押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遂昌縣關于推進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意見》等辦法。中共遂昌縣委 遂昌縣人民政府印發遂委(2009)1號《關于加快農村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規定縣財政按上年林權抵押貸款余額5‰的比例逐年提取建立風險補償金和林權抵押貸款余額的3‰的比例對金融機構有關人員進行獎勵;金融機構按央行的基準利率上浮不超過50%;對低收入等農戶的林權抵押小額貸款執行基準利率和縣財政給予貼息的政策。
3.3 建立現代服務體系
組建了林業服務管理中心、森林資源收儲中心、林業中介機構3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機構[3]。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機構進駐縣行政服務中心,實施“一條龍、一站式”服務。
4 探索創建林權抵押貸款的模式
探索創建林權抵押免評估小額循環貸款模式,推進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和農村互助擔保社擔保貸款等多種形式的林權抵押貸款模式。
4.1 免評估小額循環貸款
是指貸款金額在30萬元(含)以內,借款人提供林權,由第三方提供保證并將森林資產抵押給第三方到銀行貸款的方式[4]。該模式深受林農的喜愛,同時得到了國家林業局的肯定,稱為 “遂昌模式”,且具有三大特點:一是擔保人對所抵押的林權資產情況了解;二是便于對抵押林權生產經營活動的監督;三是降低了融資成本,免去了林權資產的評估環節,節省了因評估相關費用。
4.2 農村互助擔保社擔保貸款
農村互助擔保社是指本區域內具有一定經濟條件的村民委員會(含村股份經濟合作社)、10個以上農戶、農村專業合作社發起成立,農戶作為社員自愿出資加入,互助擔保社為入社社員提供擔保服務的互助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4]。入社社員向銀行申請借款,農村互助擔保社為該筆貸款提供擔保,同時農戶以相關財產(如公益林補償收益權和林權等)向農村互助擔保社提供反擔保。農村互助擔保社與合作銀行簽訂合作協議,農村互助擔保社的可擔保額度一般不超過擔保金總額10倍。對單個農戶貸款額度根據農戶的信用等情況確定,原則上不超過30萬元。農村互助擔保社成立對社員有三大特點:一是有互助擔保社擔保無需再找擔保人,解決了擔保難的問題;二是利率較低,林農符合條件申報貼息后利息低于基準利率;三是操作方便,借款人和互助擔保社法人到金融機構辦理借款申請與簽訂反擔保合同等手續后就可以貸款。
4.3 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
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模式是指借款人以合法、可持續的公益林補償收益權作為質押擔保,由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貸款人發放的貸款形式,該質押貸款無須提供任何擔保,只要林業主管部門提供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證明,銀行就直接發放貸款。
5 成果的應用與成效
5.1 創建科學實用的森林資源評估方法
遂昌縣積極采取“整村評估、戶戶可用”、“一戶評估、其他參照”等評估方式,建立以農戶經營權為單位的森林資源資產調查評估體系。以村為單位建立資產評估小組,以農戶經營地塊為基本評估單元,以林地面積、林齡、活立木蓄積、竹林、經濟林和林地經營權為基本評估要素,將全縣的林木資產和林地經營權資產評估到戶、到地塊。其特點,實用、簡便、科學的森林資源評估方法,建立了以戶為單位每宗地各山場的林權資產信息卡。
5.2 研發林權流轉與抵押貸款平臺
設立森林資源流轉交易大廳,構筑一條龍式的現代服務體系[5],基于林權流轉與抵押貸款平臺和林權基礎數據庫,將集林地所有權信息、林地承包經營權信息、林權資產信息、林權抵押貸款信息、林權抵押貸款貼息信息為一體,建立了全縣24萬宗山場評估數據,制作了43499張農戶森林資源資產信息卡(“林權IC卡”), 并在全省率先應用平臺進行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全程操作,屬全省首創,并與金融部門實現共享,實現多部門協同、一體化服務的目標。
截至2018年底,全縣已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35.11 億元,31277筆(戶),其中小額貸款32.09億元,占91.4%。各種形式貸款情況如表1所示,各年度貸款如表2所示。
5.3 促進林業規?;?、標準化、生態化建設
轉變傳統的林業經營體制機制,以完善家庭承包為基礎的經營方式,通過林權的流轉、盤活、變現向專業種養大戶、家庭林場和林業專業合作社、林業龍頭企業為骨干的新型林業經營主體隊伍發展,促進林業發展,林業增收。截至2019年6月,全縣共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林)場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756家,聯營基地10.12萬畝。全縣9000多戶、約3萬農業人口從事中藥材產業,栽培面積達到5.2萬畝,產值近6.9億元。提高了林業的統一經營組織化程度,推進山林的集聚高效經營,增加農民收入。
6 問題及對策建議
6.1 林權抵押貸款利率偏高
全縣的林權抵押貸款以農商行為主,各銀行執行的林權抵押貸款利率一般在基準利率上浮90%以上,貸款利率高,略低于保證貸款,房產抵押貸款一般在基準利率上浮30%,比其他抵押貸款利率高,不能體現林權抵押貸款的惠民政策。建議對各金融機構下達林權抵押貸款實行額度制,核定利率,參照銀發《關于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發展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2009〕170號文件),凡是林權抵押貸款的借款人實際承擔的利率負擔原則上不超過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的1.3倍[6]。
6.2 林權抵押貸款時間短
目前,全國沒有林權抵押貸款的統一政策,林權抵押貸款期限不一,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是自行決定貸款期限,現階段銀行主要有3年期、2年期和1年期3種。由于林業生產經營周期性長,林業貸款項目應該根據其特性適當延長貸款時間,建議盡可能與林業生產周期相適應,可參照房產抵押貸款,每月或每季支付利息,到期一次性還本的模式。同時,應簡化林農辦理林權抵押貸款的手續。
6.3 林權抵押貸款處置難
林權“抵押難、處置難、變現難”的問題,與林業生產周期長、自然風險高、收益回收期長、市場價格波動大及收益率低等特點,因此導致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直接相關。建議銀行在辦理林權抵押貸款過程中對借款人、擔保人進行嚴格審查,對其資產、擔保的能力做好風險防控;林權抵押主管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加強溝通,隨時掌握動態,營造良好的環境,加強管理服務工作,推進林業信用體系和林權交易平臺建設,實現信息共享[7];處置林權抵押不良貸款堅持以抵押和抵押權人協商解決為主,訴訟清償為輔的原則,并積極探索政府贖回等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翁慧芬,傅美紅,蔣 英,等.遂昌縣林區調研貸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3):220~222.
[2]楊麗霞,石道金,華文禮,等.林權抵押貸款的探索與實踐[J].林業經濟,2010(4):50~54.
[3]華文禮. 浙江省遂昌縣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效探析[J].林業經濟,2010(4):55~58.
[4]姜玉婷,俞曉丹.遂昌縣林權抵押貸款的創新做法及問題建議[J].浙江國土資源,2019(10):34~35.
[5]麗水市環境保護局.活樹變活錢葉子變票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麗水樣本是怎樣打造的[J].中國生態文明,2018(5):73~75.
[6]葉陳育,石興華.遂昌林業貸款貼息項目:護林賺大錢 生態利于民[J].浙江林業,2019(2):24~25.
[7]吳 琦.商業銀行林權抵押貸款的風險防控[J].中國國情國力,2018(3):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