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加教學活動,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不僅能夠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夠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更加濃烈。本文以“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探析”為題,以問題情境、生活情境、比賽情境作為主要探索內容,致力于推動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學習興趣
數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重要載體,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該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小學生的發展實際,選擇合適的情境種類,為學生學習更好地服務。以下是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工作所總結的教學經驗,希望能夠為廣大同仁帶來幫助。
一、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思維是以疑問和驚奇開始”,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認知發展需要經歷“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復過程。教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在情境中充分地理解問題,既能夠讓學生在思維上產生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進一步增強。那么教師如何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一系列的問題,然后在恰當地時機提出來,使學生圍繞問題在情境中思考,最后在情境中解決問題,并分析與總結出數學理論與概念。
例如,教師在教學《公頃和平方千字》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并會進行簡單地單位換算,感受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教師將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的面積表示作為具體的情境,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大家去過鳥巢嗎?覺得大嗎?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呢?鳥巢的占地面積約20公頃,你知道是多大嗎?那么鳥巢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呢?”這些問題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不斷地提出,學生的數學思維也跟著教師不斷地前進,不僅能夠保持學生的求知欲,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生活情境,增強學生理解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通常為學生單純地講解數學知識,無形中分割了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加大,理解能力降低。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將貼近小學生生活的現象與元素引入課堂之中,并在其中融合數學知識,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使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首先將生活中的相關物體通過圖片或者圖像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一定的親切感,并產生學習期待感。如學校門口的護欄、家里的掛衣架、路邊花壇、花紋等都屬于平行四邊形,球門、手提包、臺燈罩等都屬于梯形,這些圖片能夠瞬間吸引學生的學習眼球,為課堂營造生活情境。緊接著,教師再讓學生們自主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將課堂的生活氛圍渲染得更加濃烈。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在這些生活物體中,思考與探究平行四邊形與梯形有哪些特征與作用,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得到具體有效的信息。此時教師再引出課本中的抽象理論概念,學生也能夠在此基礎上更加理解其含義。
三、比賽情境,提高學生激情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隨堂練習與課堂小結兩個部分,這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及時發現學生學習漏洞的重要環節。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單一性質的練習題,不僅不能讓學生的練習興趣得到增強,反而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為此教師可以創設比賽情境,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練習題比賽,在課堂中創設比賽的緊張情境與氛圍,既能夠激發學生的求勝心理,提高學生的練習激情,也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練習效率與質量。
例如,教師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時,為了檢驗學生是否充分地掌握其計算步驟與需要注意的地方,便通過信息技術中的希沃白板為學生設計了互動式游戲練習比賽,首先將課堂學生按照座位平均地分為兩個陣營,然后課件中從上掉落一個蘋果,蘋果上面有計算式,所有學生都需要盡快計算,在蘋果掉落之前得出答案,哪位陣營的學生回答得又快又準確,便可以為本陣營贏得一分,最后得分多的陣營便可以獲得教師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練習熱情,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發揮著意義作用,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師想要通過情境教學切實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與水平,還需要在堅持過程中,不斷地探索更加新穎的教學模式,不斷地實踐與反思教研成果,最終才能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顧銀燕.開放的數學: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教學[J].文理導航(下旬),2020(09):20-21.
[2]展俊英.論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構建[J].新課程,2020(2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