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君
摘 ?要:美術屬于美育方面的教育學科。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學生們一直都非常喜歡各種各樣的美術活動。美術教學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還能夠在美術學科的教學和美術藝術的熏陶之下,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不斷加強學生的整體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藝術感知能力,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提升。
關鍵詞:小學美術;德育教育;綜合教育;素質培養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已經成為了當前教育教學的主流教學任務。教師不僅需要通過學科教育培養學生知識技能,還應當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意識、道德素養、學習能力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們感悟美術藝術的魅力,將德育教育有效滲透進美術學科教育中來,讓小學生更加深入了解和學習美術知識,促進德育發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美術課程不受重視
在我國教學大環境下,應試教育使得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考試能力。在教育教學中,語文、數學、英語之類的學科顯然更受重視,人們普遍認為這些學科才是主要課程,是影響學生今后求學走向和受教育程度的重要因素。而美術作為一項并沒有硬性標準的藝術類學科,更多的是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在實質性的考試中并不占太多比重,因此,美術課程一直以來都不受人重視。與此同時,在美術學科教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就顯得有些困難,有些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美術教育當做一項常規的課程教學,并沒有過多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上課的時候仍舊停留在表面形式之上,更加注重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教授,卻忘記了對學生綜合培養和德育教育提升。
(二)德育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將德育教育滲透進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的理念是近些年來被大力發展起來的,此前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已然不再適用于當前教學形式和水準。因此,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有待提升。在教學過程中,依舊以講授為主,教學方式單一,德育教育與美術學科教育之間并未進行有效的融合,也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靈熏陶和藝術影響程度都比較低。這也就導致了教師很難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原有的美術教材中有很多和當前時代發展距離較遠,有些脫節的內容,但這并不妨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挖掘。人們往往會通過一些經典的繪畫作品和美術作品,感受作者的創作情懷和藝術境界,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則需要教師有效挖掘教材內容,將教材中的教育價值與德育教育內容相結合,巧妙地將美術知識與德育知識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們進行對作品的欣賞和學習。教師可以在講述某一幅教材中的畫作時,帶領學生們查找畫家的生平背景、遭遇、創作情況等。在理解作者的實際情況和心情之后,再對畫作進行欣賞和分析,往往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求知欲,啟發學生們對藝術和情感的體驗,從而了解到美術作品背后那些使人為之動容的精神和文化。
(二)學以致用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抱著開放性的心態和角度,鼓勵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膽的表現自我,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達出來。美術藝術并無相應的對錯好壞之分,有的只是作者的表現方式和情感。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應當避免用條條框框的美術技巧約束學生成長,而要鼓勵學生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和想法表達出來,學以致用,將在課堂中學到的一些方式方法、繪畫技巧巧妙地運用于自身,培養學生堅持創作,堅持藝術自我的藝術態度。學以致用,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和對藝術作品更深層次的感悟。在教學中教導學生們不怕失敗,不怕重來,在藝術世界里找到真我、本我,真實地表達自我,突破束縛,正是將德育教育一點一滴滲透進美術教育的做法。
(三)多元評價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往往會影響學生們之后對于美術學科的看法和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作品和想法的評價,盡量多元化評價,避免評價的片面化,不能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在敷衍自己,評語來來去去就那么幾句話。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肯定學生的大膽創新,鼓勵學生表現自我,甚至可以將美術教育課題暫時的排除在外,耐心傾聽學生的創作想法和創作靈感。同時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學生創作過程中的思維走向,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進行相關的引導和糾正。要嚴格遵守文以載道,藝以修身的標準,從學生的作品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項不容忽視的教育工作,教師既要在美術課堂上提高學生的知識和繪畫技巧,還有讓學生通過學習美術,培養愛國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姚金萍.簡析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8(24):169.
[2]王佳,李敏蕾.談小學美術課堂滲透德育教育之路[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