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崢崢
摘 ?要:在對主題區域游戲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庫伯提出的體驗學習圈四個階段:具體體驗、觀察反思、抽象概括、行動應用存在于幼兒游戲學習過程中。而在抽象概括這個階段則是每一次主題遞進的一個重要節點。如果老師能因勢利導,依據幼兒的能力經驗,順應游戲的主題進程,積極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路徑,那么游戲也就在概括提升中持續推動,幼兒的能力也在游戲中遞進發展。
關鍵詞:區域游戲;體驗學習圈;抽象概括;主題遞進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抽象概括是每一次主題遞進的重要節點,那么作為老師我們該如何對幼兒在該階段的行為作出支持,并有效把握住能讓主題得到推進的信息呢?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在這個階段老師要注意到以下三個符合的條件:
一、符合游戲進程,能夠讓游戲得到新的發展空間
當游戲通過“觀察反思”中的分析,在抽象概括環節當游戲可能出現多個解讀的辦法,或者是多個走向的時候,老師需要做的就是擇選對游戲推進有價值、符合游戲進程的信息。
例如在大班主題區域游戲“種植園”進行到第二周時,幾個想繼續種植植物的孩子發現了用于種植植物的紙箱種滿了。他們沒有地方進行種植活動了,孩子們互相看看,有了這些言論:冬冬說:“只有等他們的種子死了以后我們再來種。”王浩睿說:“我們去玩其他的吧,我想玩陶藝。”向柯宇說:“把那些爛了的種子揀出來,我們就有地方種了。”尹思語說:“我們再來做幾個種植箱吧?”向柯宇和尹思語的辦法,一個說把種植箱里爛掉的種子揀出來就可以繼續種了,一個說再做幾個種植箱。兩種辦法看似都不錯,但哪一種才是對游戲最有價值的?向柯宇的提議雖然能解決目前的問題,但是把爛種子的區域種了以后,又怎么辦呢?再繼續參與種植的孩子又該種在哪里呢?這只能解決燃眉之急而不是長久之計。
而分析尹思語小朋友語言中的信息,我認為有三點好的價值:1.再做幾個種植箱能滿足孩子們持續種植的需要,符合解決問題的思路,能調動孩子的興趣。2.孩子們已經具有一定的設計、裝飾物品的能力基礎,制作種植箱可以讓孩子的空間智能和運動智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智能得到橫向的拓展。3.活動主題從單純的種植活動延生到設計活動,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元,而且符合游戲的進程,讓孩子能感受到游戲的持續。
二、符合幼兒能力經驗水平,使幼兒能更好的發揮和提升自己游戲經驗
幼兒的能力經驗水平也是決定新游戲走向的一個重要因素。幼兒能否在游戲中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游戲能力,能否在游戲中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都是擇選新主題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例如在中班主題區域游戲“環球中心”里,孩子們在解決顧客越來越少的問題中提到開辦“美食品嘗會”和“修建娛樂城”。這兩種意見都是新主題產生的契機,但是根據中班孩子的能力經驗水平,教師選擇了開辦“美食品嘗會”作為新游戲延展的方向。原因有:1.從中班孩子的游戲經驗來說,他們對制作美食有一定的基礎,再次制作可以讓幼兒原有的制作能力(團、捏、壓、搓,顏色搭配)得到提升。2.美食在幼兒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也是隨時可以接觸到的事物,便于幼兒在生活中進行觀察和經驗遷移。而“修建娛樂城”孩子們可能會遇到“設計圖稿”、“團隊協作”、“分工組織”等活動,這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難度頗高,在實際的游戲和生活中幼兒接觸比較少,脫離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會讓幼兒實際的游戲過程中會困難重重,從而導致游戲不能順利發展。
三、符合現實操作,便于游戲順利開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會提出很多解決的辦法和思路,作為老師的我們需要在這其中去選擇更便于實施和現實操作的方法來開展游戲。
例如“種植園”案例中孩子們提到要制作種植盆,我馬上想到生活中有很多廢舊的材料可以用于種植盆的制作,例如:飲料瓶、牛奶箱等,而這些是孩子們容易收集和找到的原材料,符合現實的操作需要。而在中班主題區域游戲“高速公路”中,孩子們在解決“汽車”會撞到隧道的問題時,有的孩子提出“重新建造一個立交橋”,表面看起來這個信息很具有新主題推進的價值,可是思考之后老師發現在具體實施中會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再建一個立交橋需要很大的空間,而教室現在的布置沒有合適的區域。2.需要的材料非常多,現有的材料滿足不了再建的需要。最后老師決定采用“駕駛員培訓學校”這個新的主題游戲。
當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也是我們老師分析和獲取能讓主題推進的契機,如果老師能因勢利導,依據幼兒的能力經驗,順應游戲的主題進程,積極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路徑,那么游戲也就在概括提升中持續推動,幼兒的能力也在游戲中遞進發展,如此循環往復,幼兒就在這樣一個游戲的循環遞進,螺旋上升中獲得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玉妹.基于主題背景下的幼兒園數學區域活動分析[J].新課程.綜合,2019,000(012):P.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