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吟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重在立德樹人,要達到澆樹澆根,育人育心的良好效果,就應該從多渠道滲透。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真心實意地愛學生,走進學生的心,叩開學生心靈之窗,與學生心靈相通,在情感共鳴處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念,以達到立德樹人之效。在朗讀訓練、識字教學、習作教學、閱讀教學等方面中可以進行引導。為增強德育滲透實效性,語文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為學生授之以漁,還要注重于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
關鍵詞:小學語文;立德樹人;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0-0003-02
Watering trees and roots,educating people and cultivating their hearts
——On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HEN Shuyin? (Duxun central school,Zhangpu County,Zhang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focuses on moral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good effect of watering trees and watering roots and educating people,we should infiltrate from multiple channels. As a Chinese teacher,we should love students sincerely,walk into the hearts of students,open the window of students' hearts,communicate with students' hearts,and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positive life concept in the emotional resonance,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t can be guided in reading training,literacy teaching,writing teaching,reading teaching and so 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Chinese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teach students how to fish,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positive life concept and noble moral sentiment.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Moral education;Infiltration
“澆樹澆根,育人育心”,澆水要澆在樹的根部才能被樹吸收,而育人要注重培養人的心性、美德,心的工作做好了,教育的根本問題才能得到解決。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重視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是通過語言文字走進學生內心的重要橋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真心實意地愛學生,走進學生的心,叩開學生心靈之窗,與學生心靈相通,在情感共鳴處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念,以達到立德樹人之效。本文以部編版語文教材為例,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為話題,提出幾點建議。
1.在朗讀訓練中滲透
“以讀為本,悟情明理”,語文教材的廣泛性與多樣性,為在朗讀訓練中滲透德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深挖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并在語文課堂上,指導學生細細地讀,用心地讀,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明理。當然,朗讀并非機械性地反復地讀,而是用內心的話語去理解文章的語言,用心去接受美的熏陶,盡情將文章的情感讀出來,將文章的思想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從而達到情感升華、情操養成之效。
例如,在五年級《父愛之舟》一文中,作者以夢境開頭,敘述往事,再以夢醒結尾,首尾圓合,體現出父愛的深沉。教師在教學此文時,先是指導學生朗讀文章,掌握文章大意。接著把握文章的層次,文章四次寫到姑爹的船,把種種往事連在一起,船來船往,作者的感受也在不斷變化。通過理解作者在不斷變化的感受,將文章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然后,教師繼續追問:在朗讀中感悟到什么?學生理清思緒,得出結論:作者所寫皆小事,卻可以小見大,體現出父愛的偉大。最后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的父親,是否也是一樣偉大,而作為孩子的我們,是否要孝敬自己的長輩?答案不得而知。
2.在識字教學中滲透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體現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每一個字都有其獨特的構造特點,還蘊含著深刻的意義。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識字教學當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師課前要認真鉆研文本,挖掘漢字中的德育因素,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漢字的特點與意義,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樂于識字,并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此一來,讓學生收獲知識,也讓學生接受精神洗禮。
例如,在三年級《陶罐和鐵罐》一文的生字教學中,教師教學“謙”字時,先指導學生理解“謙”是一個形聲字從言,兼聲,是謙虛,謙遜的意思。接著指導學生掌握“謙”字是言字旁,意思是謙虛,在記字形與字義時可以在腦子里想著:做人要謙虛,謹言兼慎行。并相機引導學生,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謙虛,謹記謹言慎行,牢記“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與“謙”字意思相反的是“傲”字,教師在教學“傲”字時,先指導學生理解“傲”亦是一個形聲字,從人,敖聲。是驕傲、傲慢無理的意思。接著,指導學生在記其字形與字義時,要記住“敖”是“抬升”、“抬高”的意思。而“人”與“敖”聯合起來表示“人抬頭”,本義是指人昂首抬頭。昂首抬頭是自信的表現,但是一旦過度了,就變成了自傲,也就是傲慢無理了。此時,教師便引導學生,“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做人呢!還是要謙虛,要謹記“謙受益,滿招損”。
3.在習作教學中滲透
習作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內心真情實感的重要橋梁,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首先,要在審題中確定德育導向,指導學生通過題目去看本質,明確中心思想,確定文章的“靈魂”。其次,要在選材中把握德育契機,指導學生選擇恰當且真實的素材,并在選材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最后,要在評改中強化德育效果,鼓勵學生進行互評互改,讓學生在互評互改中接受美的熏陶,讓學生的心靈在交流中得到洗禮,讓學生的思想在啟迪中得以升華。
例如,五年級《父愛之舟》是一篇散文,作者以情動人,將深厚的父子之情蘊藏在平白如話的語言里,細細品讀,令人陶醉其中,回味無窮,這就是語言的力量。教師在教學此文之后,讓學生細細回味文章的遣詞造句,以“父愛”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教師先指導學生進行審題:明確作文主題是“父愛”,所寫文章要圍繞“父愛”來寫,要理解父愛是無私的,父愛如山。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選材,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體現父親的愛,回味一下生活中父親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哪些事情體現了父親深沉的愛。學生將事例列舉出來,如:父親為了養家每天辛勤勞作、下大雨父親來學校送傘等等。教師再指導學生挑選典型事例進行記敘。寫完之后,教師讓學生進行互評,感受一下不同的父親體現出同樣偉大的愛。
4.在閱讀教學中滲透
“詩言志,文表情”,當代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篇篇文質兼美,內涵豐富,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人文性與藝術性,值得每個人細細去品味。有描繪祖國壯麗河山的美文,也有體現人間溫暖真情的佳作,亦有探索世界奧秘的名篇,還有有蘊含作者深刻情感的詩歌等等。這些文本不僅語言優美,而且散發著深邃思想的濃郁芬芳。作者們以言示人,以情感人,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帶領學生細細品味文章,引領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作者的愛與恨、甜與酸,以作者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進行思想教育。此時,閱讀就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德育方式。
例如,教學三年級《那一定會很好》一文中,課文講述了一粒種子成為一顆大樹,一輛手推車,一把椅子,一片木地板的生命歷程,蘊含了為他人與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生才有意義的哲理。教師教授文章時,指導學生細細閱讀課文,緊緊圍繞四次“那一定會很好”,體會種子的奉獻精神。并對學生進行奉獻教育,引領學生明白要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之人。
在五年級《搭石》一文中,教師在教學時,先是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把握文章大意。學生經過閱讀,理解作者用平凡的小事—擺搭石、走搭石來贊揚了家鄉人的美好心靈。接著,教師再指導學生繼續閱讀,找出文章哪里語句體現了家長人們善良的精神。學生經過閱讀,回答到:“秋涼以后,人們早早地將搭石擺放好”此句寫出了家鄉人們為了不讓鄉親們的腳受涼,早早擺好搭石,體現了家長人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此句體現了家鄉人們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心靈。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作者用樸素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美好的家鄉人們,他們善良、為他人著想,實在讓我們敬佩,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
“澆樹澆根,育人育心”,解決問題就要從根本入手。作為一名奮斗在一線的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語文文本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要認真鉆研文本,挖掘德育因素,并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在朗讀訓練中滲透德育教育,指導學生朗讀文章,理解作者,升華情感,培養情操。也可在識字教學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收獲知識,也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洗禮。還可在習作訓練中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亦可在閱讀中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感受優美的語言,領悟高尚的品德。總而言之,為增強德育滲透實效性,語文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為學生授之以漁,還要注重于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包艷芬.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20(01)
[2]李娟平.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案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1)
[3]祁鵬青.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9(10)
[4]雪靜.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思考[J].亞太教育,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