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摘? 要:案例教學法能有效的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結合起來,從而能讓課堂教學過程更加形象,教學過程形象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中我將從利用案例導入教學、補充教學與升華教學三個部分簡述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0-0108-02
A study on cas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HU bin? (Aoyang middle school,Shouning Coun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ombine theoretical learning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so as to mak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more vivid. The visualiza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s. Based on this,in this paper,I will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from three parts: case-based teaching,supplementary teaching and sublimation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Case teaching;Teaching strategy
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我們會接觸到很多專業的內容,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并應用這些內容,作為教師的我們就可以利用案例教學的方法,通過生動、活潑的案例讓學生更全面、更準確的掌握課堂教學知識點。同時,在新教育理念之下,我們漸漸發現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為吸引學生眼光、激發學生欲望,我們也可以利用這種案例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在充滿代入感和思考感的課堂學習中得到知識與思維的共同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情景作為案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過于專業的知識內容。
1.利用案例導入的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要明確什么是案例教學法?所謂的案例教學法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與實踐相關案例的新式教學手段,其中,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于過于深奧的知識理解的不是很透徹,在這個階段的學生也是比較貪玩的,因此傳統的說教方法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課堂排斥,而在案例教學模式下,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真實的情境輔以引人深思的問題,以此喚起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學習與探究欲望,從而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通過生活實際的案例教育學生面對不同的道德與法治的問題應該如何正確的解決問題,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將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在實際教學中,好的開端能讓我們的后續課堂教學更加成功,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想切實發揮出案例教學法的巨大優勢,在課堂導入階段,我們就可以利用案例引出新知識,以此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之余,為學生的新課學習奠定堅實的鋪墊。例如,在“維權”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什么是維權,要讓學生知道維權就是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然后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的合法權力都有哪些,在學生的思考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引導的方法將學生的思路指引到本課“維權”這一知識點之上,當學生在問題思考中對本課知識點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以后,我們再結合課本中的案例講述新課內容就會更加有效。此種模式不僅能滿足此階段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思維、喚起學生的新課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學生初步掌握本課內容,繼而提升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力。
2.利用案例補充的教學方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實際授課環節中,以往我們采用的多是名詞解釋的方法,那種方法不僅枯燥乏味,而且很難真的讓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深刻認識。誠然,初中階段的學生社會閱歷不足,對于一些專業詞匯出現理解困難等問題也實屬正常,而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應該主動探索可行的策略,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教書育人,將生澀難懂的專業化知識簡單化,以此讓學生更輕松、更全面的理解課堂教學內容。
在這一方面,我認為最大限度的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我們就可以利用案例教學的方法,通過補充案例的方式將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形象的展示在學生眼前。例如,在“財產所有權”部分知識的教學中,為讓學生理解各種財產所有權的實際意義,可以一改以往語言講述的方法,轉而采用案例的方式通過補充的方法為學生講述各種權利的現實概念,學生在了解了各種權力的現實概念后就會在心中生成一桿秤,學生會利用自己心中的這桿稱來判斷事情的是非對錯,從而做到活學活用。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中的相關概念和相關案例為學生講解各種財產所有權的含義。讓學生在案例中體會和了解在何種情況下應該維護和使用何種權力才能最好的維護自己的利益。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情景重現,將情景教學的方法應用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中,組織學生分組扮演課本中案例的事件,讓同學們設身處地的感受案例中的實際情況,并要求學生進行思考,關于財產分割的糾紛真正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的時候,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此外,教師在教會學生在維護自己的權力的同時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因為“人性本善”,不能讓利益蒙蔽了自己的內心,教師在進行知識教學的同時更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做人。因為初中生的年齡相對較小,此時就可以在他們心中播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隨著時間慢慢發芽長大。以后無論遇到何種情況也會秉持善良的原則。在此種方式下,這種聯系現實案例的教學方法能更好地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讓學生更深刻、簡單的理解本課內容,繼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以及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3.利用案例升華的教學方法
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也是如此,在實際學習中,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看法和出發點各不相同,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一味的灌輸書本上的知識,這種方式很難真的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素質,基于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中引入一個案例讓同學們討論,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發表觀點,通過學生的討論,教師對學生基于案例的觀點進行整合與加工,最后教師進行引導與總結,以此提升學生判斷與分析的能力,繼而升華學生的課堂學習,讓學生的知識點理解能更具思考深度與高度。教師也可以再學生理解基礎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升華和提高案例難度,因為課程的名字叫做“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明確何為道德,何為法治;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入一些摻雜著道德與法治的案例,讓同學們討論道德和法律兩者那個更重要,教師通過學生發表的觀點進行總結發言,但是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即使法律和道德相比是缺少人情味的,但也正是因為法律缺少人情味,它才可以維護社會治安,保障人民的合法利益。
如當講述到有關職業道德與誠信相關內容時,學生之間難免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像有的學生就會認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聽到無奸不商之類的詞語,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為什么還要誠實守信呢?”,在學生提出此類想法時,教師可以不必著急反駁,而是采用案例的方法,教師利用書中的案例為學生明確為什么要誠實守信,教師通過課本教會學生: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中國人我們要將這種優秀的品質傳承下去,這是其一;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不能以德報怨,別人給我們帶來不好的事情,我們不能用不好的事情報復他們,如果人人都這樣做,這個社會將會十分混亂,人們的生命安全將得不到保障,此種方式下,教師不僅能利用案例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也能夠讓同學們意識到,社會生活本就是好與壞并存的,好的存在的同時就一定會有壞的存在,好壞也是可以轉化的,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能夠更深刻的看待社會熱點、體味課堂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繼而達成升華課堂教學活動的目的
4.總結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新式可行的教學手段,因而在實際組織教學活動時,各教師應當科學的利用案例、發揮出案例的教育教學優勢,以此讓案例教學法能夠切實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
參考文獻
[1]黃輝海.讓案例教學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靚麗的風景[J].中華少年,2019(05):167-167
[2]張鵬睿.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9(35):139-139